信息量很大!江夏庙山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简本公布!

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

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简本

昨日正式公布

信息量很大!江夏庙山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简本公布!

庙山新鲜事对话框回复“简本”查看原文

下文为摘选

总则

1、庙山产业园设立背景

江夏经济开发区庙山办事处原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庙山小区,于1992年12月经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挂牌成立,规划总面积30平方公里,行政关系隶属江夏区人民政府,并成立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庙山小区管理委员会。

2004年升级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核减为12.93平方公里,并更名为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

2005年2月撤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庙山小区管理委员会,设立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庙山办事处。

为满足后续工业项目的建成和江夏经济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江夏区人大委员会决定

将五里界的花山吴、肖榨坊两村划入开发区托管范围,新增开发面积18.8平方千米,统称为大花山(庙山二期)地区,作为江夏经济开发区二期发展用地,开发区的版图面积扩大到30多平方公里

至今,庙山办事处辖庙山、邬树、普安、向阳、幸福、肖榨坊、花山吴7个村(73个村民小组),梅南、汤逊湖、保利、美加4个社区,行政区划面积约67.74平方公里(含汤逊湖水域)

2018年江夏区委五届六次全体会议决定重新整合组建实体运行的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将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庙山办事处更名为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


信息量很大!江夏庙山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简本公布!


2、规划及规划环评情况

在开发区发展历程中,规划范围及规划面积均发生多次变化。2005年区委区政府委托武汉理工大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武汉江夏庙山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面积23.17平方公里)。

2005年底为促进武汉江夏庙山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在江夏经济发展轴线上积极拓展建设空间,江夏区人大委员会研究决定,将大花山地区作为江夏经济开发区二期发展用地,并于2006年5月委托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大花山地区用地规划》(规划总面积增至37.69平方公里)。

在《武汉市南部新城组群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 (2009-2020年)》以及《江夏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完成后,为达到与上述两个上位规划“两规”合一,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武汉江夏经济(庙山)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大花山地区用地规划》进行统筹修改编制形成《武汉市南部新城组群一庙山开发区控规导则用地调整 (2011-2020年)》(规划面积为64.72平方公里,含部分汤逊湖水域面积),并委托武汉大学编制了《武汉江夏庙山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013年7月正式获得批复(武环管[2013]98号)。


信息量很大!江夏庙山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简本公布!


规划实施及开发强度对比

2.1. 规划实施情况

2.1.1. 规划范围实施情况

根据规划,至2020年开发区规模将达到人口20.8万,规划区域总面积64.72 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922.65公顷,水域和其他非城市建设用地为3549.4 公顷。城市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689.72 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10.66% 。

近年来,园区范围发生了小范围变化,由原来64.72 平方公里扩大到67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已有170多家工业企业,涉及梅南山、汤逊湖、保利、 美加4个社区庙山、邬树、普安、向阳、幸福、肖榨坊、花山吴7个村委会,73个村民小組流动人口约15万人,户籍人口20392人,总人口17.04万。

信息量很大!江夏庙山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简本公布!


2.1.2. 规划产业结构实施情况

根据规划及其规划环评,规划区域分两期进行开发建设一期开发建设规划定位为依托武汉市中心城区和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辐射力,重点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新科技、装备制造产业,兼以文化教育、房地产开发、现代服务业同步发展,建设设施齐全,综合发展的"生态型现代化"开发区。二期用地位于花山以南,是纸坊新城的产业发展用地,其规划定位为以环保能源、生物医药和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合理居住配套设施,打造功能完善的新型产业园区。

园区现已初步形成7大产业:一是以东方电气、中铁科工、华舟重工等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二是以嘉铭激光、泰普开关、盛帆电子等为代表的光电子产业

;三是以启瑞药业、普生制药、中国灸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四是以纺织大学、理工学院、美加外校、华一寄宿学校等为代表的文化教育产业;五是以保利海上五月花、宜家汤臣、美加湖滨新城等为代表的房地产业;六是以武汉汽车公园、奥特莱斯购物城、普洛斯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七是以江夏阳光创谷为代表的“智能装备e+”产业创新聚集区。园区各产业的企业数量及产值占比见图。


信息量很大!江夏庙山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简本公布!


根据上表可知,园区主要以装备制造为主,其次为光电子信息产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建材及水泥制品业等,与规划产业相比,引进了部分与规划产业关联度不高的企业,本评价建议园区按照产排污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对于产排污量大,又不符合相关管理要求的,例如武汉海德天物新材料有限公司、武汉格林涂料有限公司,需根据相关政策进行搬迁、关闭,对于产排污量小,又符合产业政策的可适当保留,控制其发展规模,同时在后期引进产业时,要以规划产业为主,适当引进相关联的产业。


信息量很大!江夏庙山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简本公布!


2.1.3. 规划功能布局实施情况

产业园用地调整后将形成" 一轴、三廊、三心、多组团"的规划结构。

“一轴”沿江夏大道城市发展轴线,自北向南串接三个居住组团和四个工业板块,北接东湖高新、中部与城市四环线交汇,南接沪蓉高速,是开发区城市空间发展和景观主轴。

“三廊”位于庙山南部东西走向的三条生态廊道,分别为50 万伏高压走廊、青龙山(大花山)与汤逊湖之间的生态廊道和青龙山(大花山)与梁子湖之间的生态廊道。

“三心”一主两辅的三个商业核心,分别位于麻雀湖东侧的庙山商业中心、麻雀湖南侧的庙山商业副中心和大花山东侧的庙山商业副中心。

“多组团”为三个居住组团和4 个工业板块。三个居住组团分别位于庙山北、庙山东、庙山西居住组团;四个工业板块分别为医药工业园、教育研发中心、阳光工业园、庙山二期工业板块。

根据现场踏勘可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园区“一轴”按照规划已基本形成,“三廊、三心、居住组团”需根据规划进一步实施,工业组团中医药工业园、教育研发中心及阳光工业园已基本建成,现状企业分布较为密集,继续发展的空间有限,后续主要开发建设庙山二期工业板块。现已建成的工业组团中,不同行业交叉布局,存在相互影响的情况。本评价建议规划需明确不同工业组团的产业定位,指导产业分块分行业规划布局。对于园区现已形成的工业组团,园区后期根据企业的更替,来优化园区产业的布局对于尚未开发的区域需按照规划产业布局,进行开发建设。

2.1.4. 规划规模实施情况

根据规划,至2020年,开发区规模将达到人口20.8万,规划区域总面积64.72 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922.65公顷,水域和其他非城市建设用地为3549.4 公顷。城市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689.72 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10.66% 。

通过对比可知,目前园区总面积稍有增加,建设用地、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并接近规划限值,经济规模显著增加。

2.1.5. 基础设施规划实施情况

园区以工业发展为主,其配套基础设施与周边城区相互依托,如供水、供气、垃圾收集处理等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1、给水规划现状执行情况

根据规划,规划用水由江夏水厂供给江夏水厂现状日供水量40万吨规划在庙山南部花山境,新建15万吨/天供水加压站一个

,用地规模3公顷。

根据江夏区水利局提供的资料,江夏区各个水厂管网系统基本已实现联通。庙山产业园区供水水厂主要以五里界水厂为主,龙床矶水厂供水为辅。园区规划的供水体系现已基本形成,现状供水设施与规划有所出入,本评价建议规划根据《江夏区供水专项规划》及现状管网体系情况进行调整,以指导园区供水管网建设。

2、环卫规划现状执行情况

园区内没有垃圾运转站和垃圾处理厂,园区垃圾统一运往郑店长山口垃圾处理厂。长山口垃圾填埋场位于江夏区金口街民山口,项目占地55万多平方米,规划使用年限21年,共分四期建设。建成后,该场消纳垃圾能力将达到1700吨/日,总库容达1800多万立方米。

根据产业园提供的资料,园区目前仅有1个垃圾中转站,随着园区人口入住率的提高,庙山垃圾中转站已无法满足区域垃圾转运的需求,建议园区增建一座大型垃圾中转站。

3、道路交通规划现状执行情况

结合道路现状和用地规划布局,道路系统规划为" 三纵三横" 的路网主骨架,力求实现内外分流、客货分流。

“三纵”为阳光大道、江夏大道一庙山大道一花山大道、绕城高速公路,主要为过境和进出城车辆提供方便通道;

“三横”为景湖大道(四环线) 、花山北路、纸坊大街,主要东西向联系青菱、大桥、庙山、东湖高新等组团;在主骨架基础上,规划了次干道和支路,形成"方格网型"路网结构,满足交通需求。

庙山经济开发区内“三纵三横”的路网框架基本形成。阳光大道、江夏大道纵贯南北,境内长度分别为6000米、10633米,往南连接纸坊城区,向北可快速到达武汉城区。天子山大道于庙山二期工业园区与江夏大道相交,向南可通达江夏乡镇农业区。四环线、金龙大道、纸坊大街横贯东西,境内长度分别为6691米、2447米、3463米,将庙山与其西部的纸坊城区及其东部的五里界区域,藏龙岛区域等紧密联系起来。在主骨架基础上,园区已形成"方格网型"路网结构,满足交通需求。

园区按照规划已基本形成了“三纵三横”的路网框架,符合规划的要求。

2.2 开发强度对比

2.2.1.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根据规划,规划总面积64.72 平方公里(包括水域面积),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为2922.05 公顷。与规划用地指标对比分析可知,区域总用地面积有所增大,实际开发的建设用地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69.37%,仍存在部分村庄建设用地可开发。现状已开发及存量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超过了规划工业用地,居住、公共设施、道路广场等用地均未达到规划用地园区一期正在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二期可进行开发建设用地约121公顷,正在进行土地征用,可供开发建设的用地有限。建议在后续开发过程中,需合理利用存量土地,做到节约集约用地,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信息量很大!江夏庙山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简本公布!


(2)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开展汤逊湖水生态修复

开展汤逊湖全湖湖泊底泥监测工作,结合湖泊底泥淤积厚度及污染程度确定清淤范围及工程量。结合截污及湖泊清淤工程,在适宜区域实施水生植被修复。加快实施东坝港整治工程,

实现梁子湖(牛山湖)—汤逊湖的连通水网格局。

(2)划定湖泊保护区及控制区

根据《湖北省湖泊保护总体规划》要求,在湖泊三线一路的基础上,划定汤逊湖湖泊保护区及控制区。结合湖泊控制水位、湖底地形以及湖岸湖区现状,将湖泊及周边水塘水域面积进行多级划分,针对不同的划分分区,提供不同的管理控制要求。

(3)湖泊岸线整治

结合岸线现状、相关用地规划以及区域特点,可将湖泊岸线归为“临湖道路”、“亲水步道”、“休憩娱乐”、“生态保护”四种类型。临湖道路型岸线交通道路与湖泊水域相邻,因此可以营造临湖景观道路为重点,主要采用带状坡地或垂直式驳岸,配以适当密度的乔木,保障道路至湖泊视觉的延展性与区域开阔性,为城市交通道路景观增加色彩。亲水步道型岸线主要分布在汤逊湖已开发区域。对于临湖用地主要为居住小区、科教区、企事业单位等,由于沿湖已经开发且紧邻湖泊水域,缺少湖泊与陆域的缓冲带,破坏了湖泊资源的公共性,阻断了大部分市民的亲水通道,鉴于临湖建筑已成事实,可沿湖建设亲水平台或垂直式坡岸,功能以散步、临湖观景为主,增强区段的开放性与公共性

对于临湖为商业综合区,可结合发展需求建设复合式岸线(亲水式、缓坡式、退台式),协调湖泊与周边建设的融洽性,亦动亦静,或建设湿地,在提升景观同时兼具水质净化功能。休憩娱乐型岸线主要分布在汤逊湖休闲山庄临湖区域。结合汤逊湖现有鱼塘养殖业,发展建设垂钓休憩区,不仅可协调区域产业调整步伐,还可为市民提供良好休闲娱乐场所,湖泊岸线可采用植被式坡岸或叠石式坡岸。生态保护型岸线主要位于汤逊湖尚未开发或湖泊岸线仍为自然生态岸线为主的区域,结合现有生态环境,配合规划绿色生态带,建设木式观景步行栈道;远期结合区域产业调整,可将鱼塘改建为湿地。

开展汤逊湖水产养殖污染整治

汤逊湖虽已于2017 年完成退养工作,但长期积累的养殖底泥沉积污染依然存在。区域要落实《武汉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工作要求,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落实省、市湖泊保护条例要求,依据汤逊湖"三线一路"蓝线划定加快退垸还湖工作,对周边因水产养殖、土地开发而分割的水系进行连通;维护湖区及湖滨带水生态系统,还原湖泊资源、水环境景观的公共性、共享性;

汤逊湖湖区实行生态养殖模式,禁止投肥、投药和技饲,全面取缔电捕、迷魂阵、地笼等违法行为。针对湖泊水域内非法从事渔业生产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信息量很大!江夏庙山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简本公布!


跟踪评价结论

园区现已初步形成7大产业:一是以东方电气、中铁科工、华舟重工等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二是以嘉铭激光、泰普开关、盛帆电子等为代表的光电子产业;三是以启瑞药业、普生制药、中国灸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四是以纺织大学、理工学院、美加外校、华一寄宿学校等为代表的文化教育产业;五是以保利海上五月花、宜家汤臣、美加湖滨新城等为代表的房地产业;六是以武汉汽车公园、奥特莱斯购物城、普洛斯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七是以江夏阳光创谷为代表的“智能装备e+”产业创新聚集区。园区正从单一的工业园区向宜居乐业的新城迈进。

对照工业园上一轮规划、规划环评及其批复的要求,本次跟踪评价采用资料收集、实地勘查、现状监测、数据分析等方式对产业园的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跟踪分析与评价。总体来说,园区工业发展与原规划、环评基本一致,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但入区项目与产业政策和用地布局规划存在出入,同时其发展不可避免地对区域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除少数因子外,区域环境质量总体能够达到相应功能要求。

产业园规划实施后大部分入区项目与产业政策及原规划产业定位基本相符;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同时,工业园区的发展也存在部分问题,如部分工业企业未办理环评及验收手续,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工业园的产业布局、环境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存在超标现象。针对以上问题,下一步应对庙山产业园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园区环境管理体系,对突出的环境问题进行整治,不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庙山新鲜事综合,摘自江夏区人民政府网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