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廖化真的是個平庸之輩嗎?

密探零零發


同許多人印象中相反,蜀漢大將廖化非但不是平庸之輩,而是極其優秀的將領,甚至可以說,廖化是三國中最被低估的將領。

羅貫中習慣於移花接木,對廖化也是如此,廖化的業績,被嫁接到了別人頭上。

《三國演義》中著名的“千里走單騎”,確有其事,但主角不是關羽,而是廖化。

背景是關羽兵敗,擔任主簿的廖化被俘,不得已投降,這個時間是219年。

《三國志》中是這麼記載的:

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

如果單從距離來看,廖化從江東到達益州的路途,比演義中關羽迴歸劉備的路程更加遙遠。

如果考慮到實際情況,廖化以詐死脫離孫權,重回蜀漢,無論是難度,還是傳奇性,都遠勝關羽的千里走單騎。

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

從關羽敗亡到劉備東征,有長達兩年半的時間,廖化歸蜀之心不改,經過長期準備,精心策劃,才付諸執行,秭歸是沿長江進入益州的門戶,荊州長江水路附近的地形複雜,雜居著蠻族,充斥著各種盜賊。在這樣的情況下,廖化西行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奇蹟,帶著老母,還要躲避孫吳的追捕,更使過程艱險萬分,比起關羽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體現的是廖化的忠義。

所以在秭歸終於找到組織後,劉備開心得不得了,立即封廖化為宜都太守。

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

在能力上,廖化也被嚴重低估。

從廖化一路擔任的官職就可以看出。

起初,廖化擔任的是前將軍關羽麾下的主簿一職。主簿是個文職,主要負責掌管文書,相當於主官的秘書長。比較有名的主簿如司馬懿、楊修,都當過曹操的主簿。

復歸劉備後,直接升為太守。太守是一個郡的一把手,軍政一把抓。廖化擔任太守的宜都郡,是由劉備在210年新設,名字的意思是“宜於建都”,宜都被稱為“楚蜀咽喉”、“三峽門城”、“鄂西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所以宜都太守,是個重要的位置。

從這一時期開始,廖化開始從文職轉為軍職。隨後跟隨劉備東征,同輔匡、趙融、傅彤等同為別督,開始統領軍隊作戰。

劉備死後,廖化擔任丞相參軍。

丞相參軍,顧名思義就是諸葛亮的軍事參謀,也就是諸葛亮重點培養的對象。

諸葛亮前後共有八位丞相參軍,除了廖化,還有蔣琬、費禕、楊儀、張裔、宗預、王平(順帶說一句,王平也是被嚴重低估的將領)、馬謖,這些人,除了馬謖是諸葛亮用人失誤,其他人都是蜀漢的重臣,廖化也位列其中。

此後升遷為右車騎將軍,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

當然由於幷州其實並不在蜀漢控制之下,幷州刺史是個虛職,只是體現地位,右車騎將軍是實職,高級武官,這一時期的廖化,已經成為蜀漢的股肱之臣、棟樑之才。

到了景耀五年(262年),姜維再一次發動北伐,加起來這已經是第十一次,親眼目睹了關羽威震華夏——兵敗身亡——劉備東征失敗——諸葛亮鞠躬盡瘁——姜維勞而無功,這樣完整的蜀國興衰史的廖化,明白蜀漢已經經不起折騰,自己也已經老了,沒有力量貢獻更多,他勸阻姜維:

景耀五年,姜維率眾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

姜維不聽,果然兵敗,躲避到沓中種麥。

第二年,魏國鄧艾鍾會伐蜀,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這時候,廖化和姜維卻還在劍閣死守。

最後,廖化在被內遷洛陽的道路上病逝,這時,他已經是七十幾歲的高齡老人。

或許我們被“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誤導得太多,其實這句話並非出自《三國演義》或是《三國志》,是清末才出現的俗語,根據考證,出自1908年的風俗書籍《掃迷帚》。

實際上,無論蜀中是否有大將,廖化一直都是先鋒官。他的一生,經歷過波瀾壯闊,也有過忍辱偷生,文能提筆,武能上馬,始終矜矜業業為蜀漢服務,既忠且孝。廖化的一生與平庸不沾邊,相反是精彩無比的一生。

今天成都南郊的武侯祠,有一條武將廊,一共有十四尊塑像,廖化排在第八位,在他前面的是趙雲、孫乾、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也能說明一點問題吧。


小院之觀


很多人都是受三國演義這本小說的影響,既然是演義必然有誇張和虛構的成分,來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在主角面前一切人物不管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都是在為中心人物做鋪墊。在小說中,一句話直接毀了廖化的形象,那便是“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能怪廖化嗎?劉備之後,大將幾乎都已死去,趙雲也老去,此時的廖化也已六七十歲,一個六七十歲的人,你讓他當先鋒,他能帶得動嗎?

“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寫的是蜀國後期人才凋零,但這不是廖化的錯,後人更根據這句話,認為這是諷刺,是在諷刺廖化的平庸,他既然平庸你還用他幹嘛?其實,劉備死後,諸葛亮的北伐計謀出現了很多失誤,為了維持諸葛亮神機秒算的形象,不得已將所有的錯誤歸於將領身上,即使老將都死去,那魏吳二國也一樣啊,人家都有後起之秀,我就不信你北伐這麼多年的實戰竟培養不出一個人才?這完全是諸葛亮識人用人的失誤,比如說魏延,諸葛亮就是看他不順眼,多次不聽人家的建議,導致多次北伐延誤戰機。

按照小說的劇情,關羽是神武忠義的象徵,那我反問,廖化真的平庸的話會在關羽賬下任主簿?後來做到了將軍,他是平庸之輩?廖化真的平庸的話,諸葛亮怎麼還用他,這符合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形象?


史海渡今朝


我國曆史悠久,在古代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人物,有的人物是能名垂千史,而有的呢?卻是遺臭萬年,當然了有的人物還是備受爭議的,比如廖化經常有人說他是平庸之輩,那麼他真的是嗎?歷史上的廖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呢?

廖化,本名淳,字元儉,三國時期蜀漢將領,由於我們受到影視劇的影響,而且古代的歷史為了突出一個人的傳奇色彩,會特意的去扭曲事實,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歷史上真正的廖化。

1.個人能力出眾:廖化曾先後擔任過關羽的主簿、宜都郡太守、別督、丞相參軍、廣武都督、陰平郡太守、右車騎將軍、幷州刺史、最後封中鄉侯,廖化擔任過這麼多的重要職位,可見個人能力是比較出眾的,不然不會受到重用的,這個時候,你還會認為他是一個平庸之輩嗎?

2.愛國、絕對忠心;在荊州失守的時候被俘,利用自己的聰明,帶著自己的老母親,從孫營逃出,一心想要回歸蜀漢,始終沒有背叛劉備,對主公是絕對的忠心。在自己七十多歲的時候,還在關心國家的大事,為國盡心盡力,這份忠義和愛國之情是別人不可比的。

3.有勇有謀;廖化多次參與戰爭,雖然只是配合的軍事戰爭,但是也發揮了他的重要作用,畢竟他武藝超群,還差點活捉司馬懿,充分說明了他有勇有謀。

總之,廖化是一個忠君愛國的人物,正是這樣一個正面人物,卻被曲解成一個平庸之輩,不得不說,這是英雄的悲哀,也是我們的一大遺憾。


與君共談天下奇聞異事


蜀中無大將廖化擔先鋒,,說明廖化還是不錯的將軍,,,每個朝代 沒了內政,和主君,,,自然就出不了好的將軍,,,失去內政 只有敗戰,,將自然也就出不了名


野外逸夫


不是廖化是平庸之輩,是蜀國後期無人可用,“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是用來比喻人才凋零的,並不是說無才可用


曾經的董小姐


能充先鋒的人,再差,也不會是平庸之輩。


見獨忘我


我覺得三國時代早期的人物多少都有些被三國演義神話了,後期人物略顯遜色大概是因為羅老爺子寫累了,瞎編也費腦子呀,老老實實按三國志寫吧


beewolf


“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一直被人們認為是嘲笑蜀國後期無大將,結果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


陳小小張


哪一個能在青史留名的是泛泛之輩?

不管美名還是惡名,肯定都有他的過人之處!

你可能覺得惡人誰不會做,壞事誰不會幹,但是有句話說的好,野獸小的時候如果齜牙咧嘴想咬人,就會被打死,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隱忍,成長為一隻猛獸以後才有能力吃人!就像高俅,魏忠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