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刚攻占了辽国,为何又一刻不停的攻打宋朝?

用户69290716


首先,宋辽虽然称得上是大国,事实上和今天的超级大国的概念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另外,辽国虽然看上去幅员辽阔,其统治中心五京(上京临潢、中京大定、东京辽阳、西京大同、南京析津也就是燕京)的位置却相对集中在帝国的东南方,其主要人口以及经济区都集中在燕云十六州一带,对于其他的很多偏远地方,中央政府其实都没有形成那种自上而下层级样的有效统治。(话说辽国灭亡后耶律大石西逃后居然在辽国的西部边疆可敦城找到了驻扎在那里的两万人马,真是有种玩英雄无敌时野怪加入的感觉)

了解到了这些,其实能够更好地理解所谓的亡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辽国虽然是契丹人建立的,其境内其实还有很多其他民族例如汉人、女真人等,因此只需集中兵力打掉辽国的基本盘,再赢得其他族群的归附,就可以达成政权的更迭,至于在地方残余的前朝势力,近的可以剿抚并行(参考北辽),远点的可以任其自生自灭(参考西辽)。

对于北宋,金国其实是完成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斩首行动,金军从山西打开缺口,一路攻克太原等重镇,并最终直捣汴京,随后汴京陷落,徽钦二帝被俘,标志着北宋的灭亡。然而虽然汴京失陷,金军却未能对已经攻克的地方实施有效占领,北宋刚灭亡时的形势并不是历史地图上南宋的样子,河北山西山东的很多州县依然没有失陷,就连汴京,金军在将其洗劫一空后带着俘虏北撤,此后依然是宋军占领。至于此后金国在中原扶植的伪齐和伪楚政权那就是后话了。

另外两国的灭亡也和统治者的作死是分不开的:

辽国天祚帝喜欢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整日骑射游猎,不理朝政玩失踪,导致自己的臣下经常找不到自己的领导。就连最后国都失陷逃到草原的时候仍然不忘打猎......话说这种皇帝就是留在世上也不会有什么威胁。

至于北宋灭亡那更是由于宋徽宗充分发扬了艺术家与诗人的天真浪漫性格欢声做大死,本来大家已经决定了,你来承继大统,你整日无为而治绝对走不到亡国的地步。你爱好书画,爱好就爱好吧,整个花石纲什么的满足满足就行,然而突然你有一天良心发现,热血上涌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太祖太宗一干人等表示我们当年何等牛叉都没搞定,你个娃儿怕不是在妄想呦。结果你来个太祖太宗都没达成的骚操作和金国签订海上之盟,想从腚后捅你的兄弟一刀,最后兄弟两个被一勺烩了,这不是作死是什么。

金国的战斗力虽然强,但也没到神乎其神的地步,灭亡辽宋两国完全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何况在北宋灭亡后不久金军就被草原上的蒙古人捅了一刀,金兀术也自觉难以招架遂选择了议和。至于日后被岳家军的各种爆就不再赘述了。

总之,金军其实充分展现了蛮族军队的特点,即如瘟疫洪水一般,来势无比迅猛,走后一片凋敝。与其说金军强,不如说是辽宋弱,以及战略战术战法的不当,才导致了一系列亡国惨剧。


中尉乌鸦


有金国和宋朝双方的因素。

这要从两个维度来分析。


金国能够灭掉辽国,其军事力量已经处于全盛时期。而正是其强大的军事工业造就了它的迅速崛起。

自身资源不足,继续掠夺为王。

那么,此时的金国能不能逐鹿中原呢?



要发动支撑一场战争最重要的是国家的综合国力。而当时尚处于落后状态的金国必须通过一场规模更大的掠夺战争来实现民族的自身突破。


金国女真人当时面临的困境:生产资源极度匮乏,兴起于白山黑水的苦寒之地,条件异常艰苦,作为渔猎民族,他们不放牧,不会逐水草而居,但是,他们都是好猎人、有着好身手,需要更好的“打猎场”,这样才能找到丰富的物质资源。


辽国,本属于游牧民族、半农半牧的契丹人也是不富裕的,这根本满足不了女真人越来越大的物质需求。财富集中在哪里?当然是中原!而正是出于对中原财富的渴望,让他们越来越需要发动一场大规模级别的战争来弥补自身国力的不足。毕竟,辽国的财富太有限了,根本入不了他们的法眼!于是,偌大的中原成了他们追逐财富、实现民族飞跃最好的“游猎场”。

效法鲜卑,圆中国梦,做中原人。

面对落后状态,能不能和当年的鲜卑一样,成为中原的主人?金国的首领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们深知,只有学习中原文明,凭借自身的优势,打败敌人才能成为王者,这是森林法则。

这就是他们信奉的法则!

事实上,对于当时尚出于文化落后状态、生产力严重不足的金国人,男人们争强好胜、打打杀杀已经成了习惯,如果一场战争既能解决生产力落后的问题,还能通过打胜仗,激励士气,鼓舞本民族人心,过上更好的生活,自然更能得到族人的拥护和爱戴。


所以,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过了八百多年,金国女真的名将金兀术在中原人民的眼里是屠夫,而他的后人们、族人们却把他当成了英雄。

在甘肃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完颜村”,有5000多人的规模,坚持纪念自己的先祖达八百多年而从未中断,永不放弃的信念在于,金兀术的确是被他们本民族的人们当成了英雄人物般而存在。其崇拜的虔诚已经到了不容许忤逆祖先的高度。据说,临近村庄的人上演岳飞的戏曲他们都不允许,自己不看,也不让别人看。

强军为先,先下手为强,中原如囊中探物?

打仗就要打你一个措手不及,金国的狼子野心早就暴露出来,但他们频频与宋军制造摩擦的时候,大宋皇帝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只是金国的试探和“野蛮人”的惯性挑衅,并不放在心上。

而金国,又是如何做战争准备的呢?


金国人自认为,其发明的“铁浮屠”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致胜利器。在冷兵器时代,能让自己武装到牙齿,不仅仅是人,还包括战马,这都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从中可以窥探出金国军事技术的日益成熟,足以支撑其打赢一场战争。

纵观当今世界风云,军事强国无不是在完成军事准备后“悍然”发动对外战争的。

比如,二战时期的德国,一直就是战无不胜的代名词,它创造的闪电战为后世所推崇。它的强大神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战力量”强大,军事技术领先于欧洲,再遇上希特勒这个疯子一样的人物,靠《我的奋斗》演说把德国人的好斗基因彻底激活,结果,仅仅用了20多天的时间,占领波兰,仅仅用了一个小时就占领丹麦。尤其是,它让庞大的苏联军队付出了1000万人的牺牲代价!


所以,当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便利条件,加之,金国人已经充分掌握了先进军事技术,在与宋联合灭辽的过程中,宋军调度不灵,指挥不利,兵士战力不强,没有战斗意志,不堪一击,处处暴露出势弱的一面,这无形中刺激了金国发动战争的欲望。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大宋如坠入万丈深渊。

贼来了,最怕的不是贼的狡猾和狡兔三窟,而是当贼人惦记你时,你却浑然不知。

在金国人志在必得、蠢蠢欲动之时,北宋王朝却还不知道危机的降临,他们依然歌舞升平,没有认真进行战争准备,更对虎视眈眈的金国没有进行认真对待,当丝毫不把宋朝放在眼里、志在必得的金国,一路势如破竹,轻而易举就俘获了北宋两个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此时,宋军毫无抵抗意志,丢盔弃甲,军事力量不强,意志力又不够,打败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弱宋”也因此而来。而两个皇帝做了人家阶下囚,还被取了个侮辱称号,“昏德公”。这就是“靖康耻”啊!


直到南宋朝廷,岳飞的出现,用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感召天下人,网罗天下豪杰,练成一支强大的岳家军,才挡住了金军的强大攻势。

后来,绍兴十年,女真开国的名臣大将因疾病、战争、内讧等各种原因纷纷调零,女真士兵要么战死,要么成了顾惜性命的富家翁,整个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南宋还差点灭了金国!


卓尔艾米


由于澶渊之盟的存在,宋辽边境已经和平了上百年,但是随着辽在同金的对抗中多次失败,宋也开始寻找潜在的同盟者,来帮助他们收复这块从未被忘记的中原领土。

1115年春,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为金。在宋人看来,同辽有着切肤之痛的金,恰好成为共同抗辽的天然盟友,通过和金的同盟,宋人又一次燃起了收复失地的希望。2年后,宋使以马贩的身份入金,和金太祖秘谈了联合抗辽的事宜。

其后的五年,两国来使频繁,因为有着共同的敌人,宋金形成了战略同盟。但是金太祖很快发现了,辽国在其打击下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这时候和宋军的联合攻击似乎就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是宋人却必须要加入这个联盟,毕竟燕云十六州是宋帝国多年的期盼。

宋金之间签订第一份合约的时候,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宋军在收复辽南京(今北京)的过程中,被耶律大石的援军击败了。宋军在辽南京进攻的失败给了金兵介入并占领这一地区的机会,他们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突破居庸关并占领了辽南京。宋不得不接受辽提出的附加条件,在原来的岁币上再加上一笔巨额补偿。

这笔总额20万两的赔偿,还不至于让宋伤筋动骨,但是对于年轻的金来说,这是一笔横财。还有就是,通过和宋的协约,金的政治地位稳固了,阿骨打自封的皇帝被承认了。自此金不再是一个自封的小国,而是和宋这样的大国平起平坐的帝国了。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并没有活着看到辽国灭亡,他在条约签订后的几个月离就病死了,阿骨打的弟弟吴乞买继承了金帝国的皇位。宋还派遣使者对吴乞买的皇帝位上了贺表,金帝国刚刚建立政权,也迫切需要稳定各方关系,这是一个难得的和平期。但是一个突发事件改编了这一切。

辽国在燕京地区的节度使张觉本来就是汉人,他杀了投降金的原辽将,宣布投宋。金帝国的军队随即进攻了他的城池,他逃到了宋境。女真人觉得张觉是个叛徒,于是向宋廷提出了引渡。宋廷答应了这个请求,杀死了张觉,并把他的脑袋送到了金国。

宋廷的软弱形成了一个恶劣的连锁反应,本来已经投靠了宋的辽将郭药师等人看出了宋没有庇护他们的的能力,于是又改投金。同年金兵既大举南侵,而郭药师的汉军正是其急先锋。郭药师是汉人,但不是宋人,他出生于渤海国铁州。燕王耶律淳在亡国之时在辽东招募难民组建军队,由郭药师统领。

金兵攻破辽南京后,郭药师率所部八千人献涿、易两州投宋。徽宗召见他,让他追杀辽帝,郭药师不肯,说不反旧主。徽宗以为他很忠诚,不但没训斥他,反而奖赏并重用了他。

宋廷对他寄予厚望,精良的武器盔甲优先给他装备。而郭久在官场,自然懂的规矩。花费巨资收集奇珍异宝送给权贵宦官,这样他在宋廷的名声就更好了。

在宋廷的支持下,郭麾下的军队很快增至30万,已经形成了实质上的节度使。宋廷对于潜在的武官专权是非常敏感的,很快童贯就带着秘密使命来实地巡察了。郭请童贯检阅军队,铁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童贯很是高兴,回来报告说郭药师肯定能阻挡金兵。

郭药师熟知北宋虚实,向金主献策,让金兵速攻。金兵3天后就到了开封城下,北宋方面完全没有准备的时间。10万金兵加上30万宋廷重金打造的原来驻扎在幽州的铁骑,北宋政府为自己的愚蠢的政治智商付出了亡国的代价。


历史地理杂志


金国消灭了辽国,却又一刻不停攻击宋朝,其实也是必然的。

灭辽之后,直面毫无遮拦的宋朝

宋朝与辽国的争斗,始终围绕燕云十六州进行。宋朝始终想要夺回这块地区,以恢复北方的防御体系。所以宋朝当局联合金国攻辽。

没成想燕云十六州没夺回来,却见证了新生的金国的强大。

而金国在灭了辽国之后,直面北方防御空虚,坦荡荡的平原地形后面的宋朝,不攻打宋国都说不过去。


宋朝文化物质一直是金国敬仰的对象

别看宋朝打仗不行,但是其文化艺术、礼仪服饰等方面都是相当发达的。尤其是当北方地区有了辽国,西方地区有了西夏作为阻拦后,宋朝人们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在这里可以见到全世界各地的丰富物资。

金国从白山黑水中走了出来,那看到这些东西不产生占为己有的心思?这是一个正常人都会产生的心态。而北方游牧民族长期以来的行为哲学便是——想要的东西就自己抢回来。


金宋联合攻辽,刚好把宋朝的积弱显露无遗

宋朝是个比较富有的国家,包括很多军官士兵都兼职做生意。所以衣冠一定都很鲜亮。这在刚刚开始与金国结盟的时候让金国人也产生了不小的心理压力,大宋一定很强大。但是真到了战场上,金国士兵才发现,这些穿着华丽的大宋士兵们都是花架子,一碰就倒了。那还不好说,游牧民族的文化,拳头才是硬道理。你宋朝这么弱,不打你打谁?

从崇拜到不屑的心理落差

金国本来是非常敬仰宋朝文化的。这从他们的首领们争相学习汉文化就可以看出来。

但是打仗不行的宋朝暴露给金国后,金国统治者们就有点不屑宋朝的当权者了,这么好的东西,却没有能力守护,那么失去是迟早的。

我这么羡慕你们的文化,而你又没有能力守护,不如我直接占领了让我来守护算了。这种心理变化时刻不停的进行着,最终在灭了辽国后开始爆发了。


阿庆还是阿庆


女真人在连宋灭辽过程中,窥探到北宋国内虚弱。金国屡次提无理要求,都为宋人所应允,一次次鼓励之后,金人奋力一击终于攻下汴京。辽、宋的多米诺效应,绝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国家承平日久,不识兵戈。徽宗集园艺、金石、书法于一身,艺术造诣颇高。可惜身为帝王却不理政务、不修武备,朝中奸佞当道,不亡国没有道理。没有竞争力的文明,没有生存权利。


五经博士


宋金海上之盟,约共灭辽,宋徽宗欲以收回燕云十六州,建千秋功业,约金攻辽中京,宋攻燕京,结果宋军被强弓之末的辽军打的找不着北,还是金军攻克燕京灭了辽国。

有一降金的辽将张觉,率领郭药师等降宋,宋竞纳之,后金国向宋索叛者张觉,宋又杀张觉和金,郭药师等众又有叛宋之心了。

金国太祖死后,太宗在对宋政策上做了调整,看透了宋朝庭昏愦无能,竞以招降纳叛为藉口,两围汴京,灭了北宋,可怜的赵桓在第一次被围京师时,只得称“止缘奸臣误国,容纳叛亡,岁币愆期,物质粗恶,遂令信誓,殆成空文,邻国兴师,职由于此。”

然而自责換不来金鞑子的同情,当把李纲,种师道做为“奸臣”貶出东京后,鞑子复来,父子被俘,国灭身亡。


钱君史话


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使然。没有金国也会有银国来灭南宋,宋到南宋已经气息奄奄,仿佛一头垂死的病牛,当然引得野兽觊觎。领土扩张从来都是一个王权巩固的必须途径,金国和南宋都需要,只不过南宋已经病入膏肓,它已经无力扩张版图,只求自保。从历史的周期律来看,即使没有外在的侵入,本国内部也会分崩离析,只不过外族的侵扰,暂时使内部团结一时,一致对外而已。


萧功村


很简单的道理,金宋联合灭辽,宋的表现极其垃圾,可以说宋除了牵制外,基本打不了仗,使得金国看不起宋朝。

灭辽后,反倒是宋傲慢自大,还主动挑起事端……金国刚从渔猎民族转成半游牧半农耕,而且还是刚建国,你指望这帮人讲礼仪?宋国如此脆弱为什么不能打?天予不取必受其咎,于是就借个宋挑起的小事端攻宋,本来也是想教训下顺便捞一笔就走,根本没有长远计划,连清朝都不如,没想到一下子就打下半个宋朝……


身体虚弱者


北宋联金灭辽,进攻辽国,被辽痛打一顿,金看到北宋军事虚实以及宋的繁华,又有灭辽的胜利,所以直接进攻是很现实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