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车企造车史——夹缝中成长壮大

改革开放之后,一批国产汽车相继兴起,其中以一汽、东风、长安、上汽等国企为主要代表。国门初开,这些车企无论从技术、资金还是管理方面都是远远落后于国外车企。所以他们选择了合资的方式,以希望通过市场换技术,最终促进国产汽车的发展进步。可时至今日呢?市场是放开被国外品牌占领了,核心技术却一无所获。勉强自主生产的汽车都是几十年前淘汰下来的的陈旧技术。更有甚者,有的几乎已经成为国外品牌的代工厂了,完全放弃了拼搏的念头。

民营车企造车史——夹缝中成长壮大

2000年前后是个分水岭,以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为代表的民营车企开始崛起。在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品牌影响的情况下,艰难起步,自力更生地走到了今天,他们已经成为了国产汽车的中流砥柱。

大约在2015年左右,国家开始严重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紧跟着是环保政策的不断出台。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最大的影响是排放的收紧和新能源支持政策的出台,大势所趋,各大汽车品牌开始意识到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紧迫性。

其实早在2013年,比亚迪就已经走在了政策的前面,

民营车企造车史——夹缝中成长壮大

并于次年史无前例地推出了比亚迪秦这款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对于汽车市场来说这是个破天荒的大事情,它不仅引领了时代的方向,更是开辟了一个新的汽车发展增量市场。借此先发优势和自身强大的电池技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占据国产半壁江山。未来的市场将会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民营新能能源汽车所主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