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天临事件风波未过,博士生发表论文强制要求居然取消?

01清华博士无须发表论文?


翟天临事件风波未过,博士生发表论文强制要求居然取消?



翟天临的事件大家应该不陌生,博士论文作假,在微博上炒的沸沸扬扬。但是此次风波才未过多久,目前清华大学发布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再一次把博士生“放水”“混文凭”事件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个规定的具体意思就是,将原要求“博士生达到学科和所在学科学术论文发表要求方可审议学位”的规定,修订为“博士生在学期间学术创新成果达到所在学科要求,方可提出学位申请”,取消了必须发表论文的强制要求。

校方解释这样是为了让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的标准,激励博士生多开展具有前沿性、原创性、跨学科的研究。

这个消息一放出就引发了社会舆论,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评论两边倒,很多人担忧社会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翟天临”博士生会越来越水,越来越没有含量,让很多人可以混到博士学位,让博士的命运通过导师来决定。

因此,在取消必须发表论文的强制要求以后,要进一步推进队大学的管理和评论的改革,建立更为健全的导师制。


02取消必须发表论文≠不要求撰写学位论文

但是今天要澄清一点,大家觉得这条消息是认为博士从此不用写博士论文,完全是误读,取消必须发表论文的强制要求,只是针对在读期间发表期刊论文的要求,而不是不要求撰写学位论文。

更重要的一点,这只是存在于学校层面取消统一的要求,而各院系,各学科其实都有自己的博士培养标准要求。照清华颁布的新规定,各院校和学科还会考察学生在读期间取得的学术创新成果,不只是单纯看论文而已。

翟天临事件风波未过,博士生发表论文强制要求居然取消?


清华其实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才能更好的制定各院系各学科的博士毕业要求。如果学校在考核教师的指标还主要是论文的话,那么结果很可能就是学校层面取消统一要求,但各学科还是依然要求博士的论文。


03如何真正推动博士取消论文?


由此可见,要想真正的推动博士取消论文,还需要学校的整体评价改革

学校的整体评论改革调整具体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就是我国社会对于大学的评价,不能再采用功利的显性指标,其次就是在取消了论文发表这一硬性指标后,怎样对人才进行更为科学的评估。

先来说第一点,如果大学办学一味地追求功利指标,不去投入精力培养有显示度的人才,同时,开展学术研究只关注论文的发表,不去重视真正的创新价值,这样就算取得博士学位也是空有其表,浪费人才,所以要严格杜绝和去改变。

还有就是第二点,我国高校之所以要求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一个原因是担心导师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实行这一要求,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包括很多论文没有创新的价值,只是为了获取学位而发表,导致了学术不端这个问题。

但是,这好歹也算是给博士毕业生设定了底线。如果不解决导师对于学生不严格的问题,同时又取消了发表论文的要求,那么“放水”“混文凭”问题将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04如何克服唯论文评价倾向?


翟天临事件风波未过,博士生发表论文强制要求居然取消?


在目前我国高校存在一个基本的等式,教育评价=学术评价=期刊论文评价,这个评价等式得以成立的主要原因,是大家对于学校自主评价和高校教师同共体评价不信任所导致。

要想克服这种唯论文评价倾向,必须要彻底打破这个等式。需要建立独立的教授和学术委员会,对教育和评学术进行管理和评价。就如清华大学各学科点制定的博士培养要求,要求由各学科的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共同制定标准。

众所周知,对于复杂的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活动,简单的量化标准是不适合的,所以,真正的学术评价是针对论文,也非看论文发表,而是论文的本事,不是以是否发表,发表期刊作为唯一标准。

这就是发达国家大学实行导师制、保障培养人才的关键。发达国家并不要求博士在读期间发表多少的论文,而是保障培养博士生的质量,主要靠导师的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

而这些声誉主要来自于学校自主办学,以及学术自治。只有落实和扩大学校的自主权,给予教授更大的教育和学术空间,才能培养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意识。

不光克服唯论文伦倾向需要这样的改革,在破除升学论、学历论、唯帽子论、唯分数论等等这些都需要最终指向这一改革。其实我国目前已经在重视这些问题的改革,但是在取消一刀切的评价要求后,怎样真正建立起新的科学评价体系,这需要全面进行教育与学术的管理和评价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