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奧斯卡最佳影片

《綠皮書》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一年一度奧斯卡,全世界最大的主流電影節,終於揭曉。

說實在的,哪怕在頒獎禮之前,對這部片子已經十拿九穩,真正到了最後的時刻,還是會激動得手心出汗。

消息出來的那一刻,一塊石頭才是真的落了地——

最佳影片,《綠皮書》!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一位拍了一輩子輕喜劇的導演,一群為戲虔誠的可愛演員,在平凡中綻放出光輝。

生活本身的魅力,遠比奧斯卡來得更迷人。

今天,原諒條姐的偷懶,想把這篇發過的影評推給大家。

因為,它值得。

早在去年9月份的多倫多電影節上,就被一部片子刷爆了朋友圈——

擊敗大熱門《羅馬》,獲得號稱“奧斯卡最佳影片起跳板”的觀眾選擇獎。

想當年,《逃離德黑蘭》和《為奴十二載》兩部影片都是從這裡開始,一路衝擊,最終把小金人收入囊中。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前兩天金球獎,更是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五項提名,三項獲獎:

“最佳音樂/喜劇片”、“最佳編劇”、“最佳男配”。

相當於一次從導演到編劇再到演員的全方位認可。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它,就是《綠皮書》。

豆瓣首輪亮分,開出了9.1分的漂亮成績。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好萊塢的各大獎項,總要講究個“血統論”。

單看導演,不是頒獎季的常客。

甚至還拿過隔壁金酸莓獎的最差導演。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但要說演員陣容,完全可以收割一地膝蓋。

男主維果·莫滕森,《指環王》裡的人王“阿拉貢”,戲外還是畫家、詩人、攝影師...

行走的荷爾蒙本人。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男配馬赫沙拉·阿里,憑《月光男孩》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現在又多了一個)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一個拍輕喜劇出身的導演,憑什麼撬動這兩位實力派演員?

大半的原因,在於故事。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片名“綠皮書”,指的是黑人郵遞員——維克多·雨果·格林編寫的一本手冊,清楚地指出了哪些餐廳和賓館是允許黑人進入並使用的。

這本安全手冊,更像是“生存手冊”,書名既代出編撰者的姓名,又隱隱地含著對同胞兄弟們“暢通無阻”的祝福和期望。

在60年代的美國,風靡一時。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在這綠色的封皮兩邊,清晰地對立著兩種不同的膚色。

黑人拿著它誠惶誠恐,白人拿著它...

白人沒有必要拿著它。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男主託尼,意裔美國人,又是保鏢打手出身。

從各個角度來看,都不像是會與人為善之輩。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可能是居住在紐約,民風比較開化;也有可能是道德底線使然,讓他倒不至於做出迫害黑人的事。

即便如此,骨子裡的歧視卻是不加掩飾的:

黑人用過的玻璃杯,被他直接丟進垃圾桶。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在託尼身上,你看到的是廣大的底層白人勞工階級的縮影。

總懷有著一種莫名的傲慢,但真的當變故發生的時候,無以度日。

只能靠在餐廳和人打賭,看誰吃的熱狗比較多。既賺到了生活費,又省去了一頓飯。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與託尼身上的“眾生相”相對的,是一個在當時社會地位極其特殊的個體存在——

一位富有的黑人音樂家。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他叫唐·謝利,被人尊稱一句“博士”。

明明是“全世界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名利雙收,卻一意孤行,非要去到南方各州進行巡演。

當時的美國南方州,連反對種族歧視的法案都拒絕簽署。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為了確保旅途安全,謝利需要一個“武藝高強”的司機,兼做保鏢。

這樣一來,兩個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有了交集。

初次見面,謝利穿著華美的袍服,掛著精緻的吊墜。

託尼好奇問他,你脖子上的這個,是不是什麼動物的牙齒?

謝利面無表情地回答,這是個禮物。

看著尷尬,但卻算是黑白人之間的一次非常和平的對話。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家裡快要揭不開鍋了,託尼還在端著架子,猶豫著要不要接受這份工作。

說到底,還是所謂的“自尊心”在作祟。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謝利的妥協,讓託尼竊喜地接下了這份工作。

臨出發前,他還拒絕搬運行李。

總而言之,就是不當保姆,一定得“站著把錢掙了”。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相比而言,謝利博士這邊的規矩就複雜許多。

第一,一定要用斯坦威鋼琴演奏。

第二,每天晚上要準備一瓶順風威士忌。

第三,不能在車裡抽菸。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氣得託尼直接把妻子好心給謝利準備的三明治給吃了。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在這一路上,衝突絕不僅僅是膚色,還包括貧窮和富有、粗俗和高雅。

更有意思的是,社會上的一切刻板印象,在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中都被倒置過來。

託尼質問謝利,作為音樂家怎麼連玩兒爵士樂的同胞們都不認識?

言下之意,這不是你們黑人才做的音樂嗎?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謝利得知託尼偷拿了路邊禮品店的玉石,一絲不苟地叫他去物歸原主。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兩個人關係的第一次破冰是在路過肯塔基州,KFC老爺爺的故鄉。

好奇寶寶一樣的託尼,當然要去嚐嚐這裡的炸雞有什麼獨到的地方。

坐在後座的謝利,可是每個細胞都在拒絕。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謝利的反應,也是種族問題的延伸。

在此之前,黑人被禁止豢養大型牲畜,雞肉是唯一穩定的肉質來源。

提到“雞肉”,難免會和“奴役”、“壓迫”這一類詞語聯想到一起。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這些問題,也正是謝利一向竭力迴避的。

他用自己的生命構築起一道堡壘,就是為了從尖銳的世界中將自己抽離,獲得短暫的安息和麻痺。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對此,託尼完全不在乎。

他只知道,有好吃的東西要和朋友分享。

他挑戰著謝利博士的潔癖症,簡單粗暴地把一塊炸雞丟了過來。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當謝利被迫地咬上一口炸雞的時候,一塊堅冰悄然融化。

託尼單純為美食而高興,謝利為自己能享受這樣單純的快樂而高興。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被“打開”的謝利,變得更加敏感,也更加憤怒。

甚至有的時候,需要一些不一樣的“陪伴”。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在一個雨夜,所有的情緒爆發到極致。

傲慢的白人警察,要讓他們在大雨中接受盤問。

受不了羞辱的託尼,一拳打在了警察的鼻樑上。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託了關係才被警察局釋放的謝利,丟人又栽面。

他指責託尼,為什麼不能忍一忍?為了最後的一場表演。

託尼還在嘴犟——

“黑人才受委屈?我比你像黑人多了!”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一向儒雅的謝利,終於被刺痛。

顯示錶情失控,嘴唇翕動,話到嘴邊卻嚥了回去;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緊接著,狠狠地拍著座椅,奪車門而出。

在雨中,他咆哮著——

白人僱我給他們彈鋼琴,只是因為那樣會顯得他們很有教養。一旦走下那個舞臺,我又只是一個黑鬼。所以,如果我不夠黑,也不夠白,甚至也不夠男人,那就告訴我託尼,我到底是誰!?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不夠黑”,缺失的是種族認同;

“不夠白”,缺失的是社會認同;

“不夠男人”,缺失的是性取向認同。

三句話步步推進,近乎抹滅了一個人存在的所有價值。

如果我們只看到城堡的華美,卻沒看到王座的孤寂,這難道不是對一個生命最大的誤解嗎?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謝利博士無疑是個戰士。

他一意孤行地來到南方,只是為這個世界做出一點小小的改變。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這樣的人物,當然值得來自世界的溫情和陪伴。

真實生活中,謝利和託尼更是一生的摯友。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這部片子並沒有什麼花哨的鏡頭和語言,靜靜地放在那裡,就足夠動人。

為了這份動人,60歲的V叔增重20公斤去貼合人物原型。

片子上映後,託尼的兒子都在說:“他簡直太像我父親了”。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拿過小金人的馬赫沙拉·阿里,為角色訓練臺詞,訓練鋼琴,增重又減重。

但當走進片場,他感覺之前的努力彷彿都不見了。

只剩下虔誠,和祈禱。

30000人打出滿分,這部奧斯卡最佳終於能在國內看到


V叔在金球獎的頒獎臺上說到——

歧視會永遠存在下去,儘管這樣說會很喪,但我們每一代人都應該學習去摒棄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