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風雨雨橋堅強:錢塘江大橋

錢塘江大橋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六和塔附近,橫跨錢塘江,北岸在杭州二龍山東麓,南岸在濱江區浦沿街道聯莊村上沙埠,是由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座雙層式公錢塘江大橋路、鐵路兩用特大橋。該橋為上下雙層鋼結構桁梁橋,全長1453米,寬9.1米,高7.1米。

風風雨雨橋堅強:錢塘江大橋

結構

錢塘江一橋全長1 453m,正橋長1 072m,南、北公路引橋各長93m和288m。鐵路橋由16空跨度為65.84m的簡支華倫式桁梁和兩孔14.63m板梁組成。公路除16孔桁樑上層為公路外,北岸引橋由3孔50m桁拱及其兩端15m平臺和5孔9.2m鋼筋砼框架組成;南岸引橋由1孔50m桁拱及其兩端15m平臺和兩孔9.2m鋼筋砼框架組成。鋼桁梁桁高10.7m,主桁中心距6.1m;單線鐵路淨空高6.7m,寬4.9m。公路為雙車道6.1m寬,兩側設1.52m人行道。鐵路設計荷載等級為E-50級,公路設計活載等級為H-15級。錢塘江橋正橋主桁鋼材由英國Dorman Long公司1935年出品,主要化學成份為C0.3%,Mn0.7~1.0%,Si<0.2%,Cr0.7~1.1%,Cu0.25~0.5%。鋼材抗拉屈服極限362.2MPa。橋長1453米,分引橋和正橋兩個部分。正橋十六孔,橋墩十五座。上層公路橋,寬六點一米,兩側人行道各一點五米。大橋建成未及三個月,日軍鐵蹄踏上北岸橋頭,國民黨軍隊下令炸燬,直至抗戰勝利後修復通車。它也是我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

風風雨雨橋堅強:錢塘江大橋

橋於建國後曾多次維修。大橋如江上飛虹,雄偉壯觀。該橋設計壽命50年,已經超期服役20多年。如今在老橋下游13公里,第二座公路、鐵路平行的錢塘江大橋於1987年底動工,1993年建成並通車。成為浙贛、滬杭鐵路複線的樞紐。北接滬杭鐵路線的喬司站,南接浙贛鐵路線的蕭山站。鐵路橋長2860米,公路橋長1792.8米。雙虹飛彩,宏偉壯觀。現另築三橋,與其並駕齊驅。

風風雨雨橋堅強:錢塘江大橋

錢塘江大橋的設計、建造主持者是當代橋樑專家茅以升博士。為了完成建橋重任,茅以升毅然辭去北洋大學教席,隻身來到杭州。由他主持制訂的建橋方案不但切實可行,而且比美國橋樑專家華德爾提出的方案減少投資約二百萬元,終於被當局採納。1934年11月11日,錢塘江大橋開工興建。39歲的茅以升受命擔任錢塘江大橋的總設計師、總工程師。當時,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的鐵蹄已經踐踏了我國東北地區,並對華北乃至整個中國虎視眈眈,妄圖亡我中華。茅以升儘管不是政治家,但他熱愛祖國,對時局的憂患使他保持了清醒的頭腦。錢塘江大橋的建成不但極大地方便了錢塘江南北的交通,而且與六和塔一起構成了西湖風景名勝區南線宏偉壯麗的景觀。

意義

錢塘江大橋該橋由著名橋樑工程師茅以升設計,並主持施工,首次採用氣壓法沉箱掘泥打樁成功。打破了外國人認為此處不可能建橋的預言。為中國人民長了志氣。如今第二座公路、鐵路平行的錢塘江大橋建成並通車。成為浙贛、滬杭鐵路複線的樞紐。雙虹飛彩,宏偉壯觀。雄偉壯麗的大橋,抒發出中華兒女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壯志,而銘刻其中的“殫精竭智千日功,通車之日卻炸橋”的扼腕痛心卻使國人永志難忘。錢塘江大橋不僅是我國橋樑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國鐵路橋樑史上一個輝煌的里程碑。圖為民國時期在建的錢塘江大橋

風風雨雨橋堅強:錢塘江大橋

為阻攔日軍炸燬大橋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茅以升有一種連他自己也不願意正視的預感,作出了驚醒世人的重大決定——他在大橋南2號橋墩上留下一個長方形的大洞。對於這個原設計中沒有的重大改變,茅以升沒有向任何人解釋原因。1937年8月13日,淞滬抗戰終於爆發,整個9月、10月,淞滬抗戰異常激烈。戰爭的硝煙已經瀰漫到杭州上空,錢塘江大橋的施工也進入了最緊張的階段。9月26日,錢塘江大橋的下層單線鐵路橋率先通車。茅以升期盼著上海能夠阻擋住日軍進攻的腳步,然而,持續了3個月的淞滬會戰終以上海陷落結束,杭州也危在旦夕。筋疲力盡的茅以升已經明顯地感到他已無力把握這座大橋的命運。11月16日茅以升接到南京政府命令:如果杭州不保,就炸燬錢塘江大橋。茅以升在南2號橋墩留下的長方形大洞,其實就是預防這一時刻的來臨。當晚,茅以升以一個橋樑工程學家嚴謹、精準的態度,將錢塘江大橋所有的致命點標示出來。整個通宵,100多根引線,從各個引爆點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裡。懷著親手掐死親生嬰兒一樣的痛楚,茅以升一直陪伴著歷經艱險建造起來的大橋,直到親眼看到最後一根引線接好。這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難忘、最難受、最難捱的一天,在事後來對家人的回憶訴說中,那種痛苦,那種無奈,真使他欲哭無淚。11月17日,是茅以升多麼渴望卻又沒敢指望的大橋全面通車的第一天,當第一輛汽車從大橋上駛過,兩岸數十萬群眾使勁鼓掌,掌聲經久不息。茅以升後來回憶說:“所有這天過橋的十多萬人,以及此後每天過橋的人,人人都要在炸藥上面走過,火車也同樣在炸藥上風馳電掣而過。開橋的第一天,橋裡就先有了炸藥,這在古今中外的橋樑史上,要算是空前的了!”圖為茅以升一家

風風雨雨橋堅強:錢塘江大橋

1937年12月23日下午1點,茅以升終於接到命令:炸橋。下午5點,錢塘江大橋(9張)日軍的先頭部隊已隱約可見,人群被強行攔阻,所有的引線都點燃了。隨著一聲巨響,錢塘江大橋的兩座橋墩被毀壞,五孔鋼樑折斷落入江中。總長1453米、歷經925個日日夜夜、耗資160萬美元的錢塘江大橋,最終在通車的第89天癱瘓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日軍士兵友永河夫在硝煙瀰漫中,拍下了炸燬後的錢塘江大橋。幾十年後,友永河夫來到北京,帶著對戰爭的懺悔,將他拍攝的這張照片親手交到了茅以升的手中。大橋炸燬的這一天晚上,透過蒼茫暮色,茅以升先生凝視著由他一手炸燬的大橋殘影,看著江北岸愈來愈亮的火光,茅以升滿腔悲憤地在書桌前寫下8個字:“抗戰必勝,此橋必復”。他的願望直到1946年才得以實現。抗戰勝利之後,錢塘江大橋被修復,成為浙贛線上的關鍵性工程之一。圖為因阻擋日軍需要而在通車89天后被無奈炸燬的錢塘江大橋。

風風雨雨橋堅強:錢塘江大橋

再毀錢塘江大橋

1949年5月杭州解放前夕,國民黨當局妄圖炸燬錢塘江大橋,以圖阻止解放軍南下。在杭州地下黨和鐵路工人的努力下,偷偷將炸藥量大幅削減,而且關鍵位置的炸藥引信被切斷。最終國民黨工兵實施炸橋時,只破壞了大橋南側引橋附近的一段鐵軌,在大橋橋面上炸出一個洞,大橋主體沒有受到太大破壞。此時解放軍第21軍63師已迫近大橋,國民黨工兵無法實施進一步破壞,大橋最終比較完整的回到人民手中。圖為蒸汽火車通過大橋。

風風雨雨橋堅強:錢塘江大橋

杭州主要景觀

如今,杭州段的錢塘江上聳立著十座大橋,錢江二橋、錢江三橋、錢江四橋……。唯獨錢塘江大橋橋名不改,巍然屹立在月輪山前。由於建造年代久遠,為安全起見,錢塘江大橋已經不再作為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僅僅承擔一些次要任務。最主要的鐵路交通功能由錢江二橋承擔。作為國家特大型橋樑,錢塘江大橋現仍由**守衛,普通遊客可到大橋上層(即公路橋部分)橋面遊覽,但下層即鐵路橋部分仍不允許隨意進入。2006年05月25日,錢塘江大橋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現在,這座大橋和六和塔攜手杭州的各大標誌性建築物一起登上了杭州的地鐵票票面。

風風雨雨橋堅強:錢塘江大橋

茅以升銅像

風風雨雨橋堅強:錢塘江大橋

在大橋北堍,豎起了茅以升的全身銅像,人們永遠懷念這位中國傑出的橋樑專家、深沉的愛國主義者,人們也不會忘記錢塘江大橋的這一段慘痛的傳奇歷史。茅以升炸橋前曾賦詩一首:

徒地風雲突變色

揮淚炸橋斷通途

五行缺火真來火

不復原橋不丈夫

此詩流露出茅以升被迫炸橋的無奈,以及今後復建的決心,詩中第三句“五行缺火真來火”很多人都不明白究竟,把“錢塘江橋”聯繫起來,你就能看出這第三句的韻味來,此詩奇就奇在第三句。被譽為“橋堅強”

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車,錢塘江大橋(錢江一橋)已經在風雨和大潮的洗禮中,屹立75載春秋年華。到昨天為止,大橋已經實現了行車安全和人身安全21870天,也就是整整60年。如今它就像一位長者,佇立潮頭,老而彌堅。杭州錢江三橋引橋塌了。距離它建成通車不過14年。但是與它同處於錢塘江上的錢塘江大橋,74年來任憑風吹浪打,巋然不動,被網民熱捧為“橋堅強”。網友發帖問:茅以升修的這座橋,設計壽命50年,已經超期25年,就是不倒,連大修都沒修過,這是什麼道理?圖為一輛動車正在駛過錢江大橋。

風風雨雨橋堅強:錢塘江大橋

設計時速20公里,如今跑到百公里

錢塘江大橋連接西湖風景區和錢江南岸,是一座雙向車道雙層鋼橋。沿著人行道走一走,就能看出大橋已經上了歲數,橋墩上和護欄底部,彈痕隨處可見———它被大規模炸過三次。現在錢塘江大橋日通行汽車超過一萬輛,火車超過150輛。“茅以升修橋的時候,是按照20公里的時速設計的,設計荷載鐵路面軸重50噸、公路面15噸。當時平均每天僅有150多輛汽車、4.9對火車通行。”研究錢塘江大橋史的錢塘江大橋紀念館工作人員鍾光明說,“70多年過去了,在這座橋上,動車可以跑到時速120公里,汽車也可以跑到時速100公里,40噸、甚至60噸重的汽車也在橋上跑,的確是非常神奇。”鍾光明說,放到今天的標準來看,錢塘江大橋不僅超期服役,而且也超限、超載。“工程班子每次為大橋做完評估,都肅然起敬,當年是真把修橋當成百年基業在做。”

“炸藥放不對位置就炸不掉的橋”

上海鐵路局杭州工務段錢塘江大橋車間30多名養護工負責養護大橋。20年來天天與橋為伴的車間主任何光明說,現在的養護主要是針對鐵路的枕木,大橋的結構一直保持得很好,鋼樑也是15-20年才做一次重新漆裝———也就是塗刷一層漆。大橋至今沒有進行過技術上的大修,2000年的維修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僅僅是更換了公路橋的橋面板。“我說一件事,你就能知道這座橋有多牢固。這是一座炸藥不放對位置都炸不掉的橋。大橋的5號、6號橋墩在1937年、1944年和1945年被炸過,但至今仍能正常使用。”鍾光明說。圖為與錢江大橋同期建設完成的美國金門大橋,兩橋皆是1937年的大型橋樑工程。

風風雨雨橋堅強:錢塘江大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