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您为什么喜欢看书?分享一下您和书的故事?

蘑菇雅说


我读书算有几个不同的阶段吧。

从小就不爱出门,在家就只能看剧或者看书,那个时候很少买书,都是看作文书或者从同学那里借书。漫画书,十万个为什么等系列是我的最爱,尤其是《十万个为什么》,看完总觉得自己知道了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东西,讲的时候满满的自豪感。

后来青春期,身边的人开始看一些言情小说,现在还记得初中第一次在寝室偷看小说杂志,那本杂志叫《灰姑娘》,现在还有没有都不知道了。我躲在被窝里,用小电筒开始看,刚刚开始看,就被人掀开被子,一转头,是宿管阿姨。于是,写检讨,认错。我从此深刻地记住了那本杂志的名字。

虽然第一次看小说不算成功,但后来还是和同学一起看了很多小说杂志,到电子版小说。你们体验过用MP3看小说吗?那么小的屏幕,半句话就要按一下按钮,我们就这样看完了好几本小说。而且我还深受这种网络小说影响好几年。

再后来,大学,课比较少,还是不爱出门,就在寝室看书,或者图书馆。发现以前觉得无聊的书看起来也挺不错的,开始买书,看书。

有次看到一篇文章,讲作者在图书馆遇到一个人,每次都看到他在看不同类型的书,涉猎很广,后来才发现,他是在按照图书馆书的顺序再看,并没有挑选。然后我受到触动,开始不限类型的看书,小说、名著、传记、散文、科普文等各种类型的都可以看,当然,太专业的就算了,那种书对我而言就是天书。

渐渐地,总能在不同的书中获得自己的乐趣,增长自己的见识,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有时候会感慨,文字真的是有生命的,一个个简单的文字,却总能牵扯出心中很柔软的一部分,或笑,或哭。

看书,应该会是一辈子的作业吧,我相信,看过的文字,总会在生命中留下属于它的印记。


Mikiyv77


喜欢看书是一种喜好。

初中那年代,我至今已经想不起我那时候的语文老师叫什么名字,数学老师是男还是女了,但我记得(武林传奇)(黑鹰传奇)原著戊戟,我记得(鹿鼎记)原著金庸,我记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韩寒,我还记得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我从不质疑那些厚厚的小说连载的质量,我每看一本我就有一种书不离手的感觉,里面的精彩情节引人入胜,无法中途离开,甚至那时候上课的也会偷偷的阅看,以至多次给老师发现没收我的书籍,那时候的求知欲就好像跌落山崖之中突然捉住了一根救命的草藤,一直未敢放手,一直紧紧捉住。

那时候的我们除了这些的喜好确实没有 太多选择,刚好却又填补了我们青春时期那段充满神奇色彩的幻想。


深夜的独角兽


1986年读师专,校图书馆免费借阅,市图书馆免费借阅。市图书馆离学校一站地,还有免费开放的阅览室。重点是那时毕业包分配,每天下午没有课,自由活动。

记得在市图书馆读的第一本小说是《猫打球商店》,然后是高尔基的《论文学》、别林斯基的论战、《物种的起源》等,惊奇于文字还可以这样使用,聪明的脑袋比比皆是。于是经常去免费看书。本是学地理的,两年下来几乎学了个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客气的讲,阅读量已经超过中文班大多数同学。

成人自考本科那年,省教育学院居然未开设地理专业,只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可选,阴差阳错从理科改成文科了。


欧比旺罗克


《原来我也读过很多小说》

近几年来,我读过的小说也不少,细数下来,40本肯定是有的,这还没包含文学杂志,仅仅只算了单行本。因为我一直都在读,没有间断过,尤其是小说。对比单行本,文学杂志读的也不少。有《最小说》、《小说月报》、《花火》、《文艺风赏》、《萌芽》、《读者》、《爱格》、《科幻世界》、《人民文学》、《收获》、《小说馆》、《雨露风·超好看》、《漫客·小说绘》、《文学天地》等……

在这些杂志里,我读的最多期的,应该就数《最小说》了。我记得2016年的那一整年的杂志都被我买了,还有2015年的刊,买了差不多也要有半年的了。读过期数最少的杂志就是《收获》和《漫客·小说绘》,都只买过一期。《人民文学》和《小说月报》买过两期,买的第二多的应该是《花火》杂志吧?我记不太清了。最后一本《天地文学》是我在最近这几天里读的,前几天我去书店里挑书的时候偶然看到的,然后就买了一本,是两期合一本的合订本。内容还是不错的,没有很烂;跟《花火》的类型差不多。

读了这么多的小说,我印象比较多的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小说,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读过。这是我上中学的时候,在学校里,我们班主任让买的一套书的其中一本。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想必很多人应该都知道。这本书后来让我给借人了,这么多年过去也没有还回来。

其实《原来我也读过很多小说》之前我已经写过一篇了,但因为写的不够好,有点像凑字的感觉,完全没有文章的意思,后来原稿就被我给扔了。这一次重写,我一定要好好的写,让文字写出来过得去,不会很烂就可以。

“但愿吧!”我在心里说。

前一段时间,一直都很喜欢写日记,记录我当时的生活,也写了好几千字,对我来说不少了。我是一个低产的作者,一个月能写出5千字已经算是很多了,所以,还求什么呢。

读小说跟我爱读书是离不开的,它们之间有必然的关系。因为最开始接触的世界名著也是小说,读到后来变成了青春文学小说,像《良时景归来》(我以前的同学都说写得不错)、《一朝锦绣》、《夏至未至》、《匆匆那年》、《全宇宙至此剧终》等。再后来就开始读一些严肃点的文学作品和中国古典小说,像《活着》、《儒林外史》、《点读“二拍”——市井奇闻20则》、《白鹿原》、《红楼梦》、《霍乱时期的爱情》等。

我曾写过一篇《读书时的状态》,就单纯的想表达读书时的那种状态。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读书有时会进入一种心境,它也许是孤独的,也许是洁净心灵的;它会让人发现,其实读书是醒来之后的状态,是带有精神的灵感,有着‘空则静,静则空’的境界。”

我还写过:“写书,无疑不是一种灵魂与文字之间的沟通方式。写书会使人发现,原来世间的一切都展现在这小小的册子里。”还有一段:“写作是为了美化心灵,同时也可以与文字做朋友。在交往时,文字会与你心灵相通。”这两段话,是我在书城里读《风景美文:跟着心情去旅行》这本书时突然想到的,然后就顺着思想记在了笔记本上。

当时在书城的咖啡厅里坐着时,我还写了一首词:“音入水流,风景化美文。故听常说,看景非比听景美;花似天上来。流水入心怀。长歌一曲轻悠柔。”当时没取标题,也不知道该取什么标题好,所以念给别人听时,就顺嘴说了个“无题词”,还做了一番解释给别人听。都觉得应该给这首词取个标题,但我实在想不出应该叫什么标题好,所以,直到现在也没有给这首词取标题。

好了,不管它了,还是来聊点别的吧。就来聊一聊我最近都在读哪些小说。有一本是上面提到过的,余华的《活着》。这本书是在几个星期前买的,就是因为听了一位读者说,“这本书的结局老惨了”,所以我也就买了一本,看看结局到底有多惨,像不像他那样——“老惨了”,而且语气还很重。

据说,这本书曾获得过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获得过这个奖项的,还有一本很多人都很熟悉的小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作者是巴西著名作家保罗·柯艾略。

提到《活着》,不得不让人想起,曾经那部由张艺谋指导的同名电影。该电影上映于1994年,在同年还获得过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戛纳国际电影节人道精神奖等多项大奖。

《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后面的事情就不讲了,有兴趣的书友可以找来一本读一读。还是来说一说其他的小说吧。《食梦貘·少年·盛夏》这本书不知道有没有人读过,这是一部“纸上电影科幻小说”。小说当中有一个食梦貘,专门吃人的噩梦,而且还不随便吃。书里有很多张照片,是配合着小说的情节来拍的,所以叫纸上电影。

今天(3月9日)我去书店又买了一本小说,是一本悬疑、侦探类的,名字叫《原生之罪》,作者是金一笑。这是一部根据同名影视剧改编的小说,原剧编剧是作家蒋峰,拿过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我之前在《萌芽》杂志上,有看到过他写的长篇小说《江湖之远》,具体内容也没细读,因为没想细看,所以就没有继续读下去。

现在来说一说《原生之罪》。正如上文所说,它是先有的网络剧,然后才衍生出了小说。网络剧是由翟天临和尹正担任主演,在爱奇艺独播,每周四、周五、周六各免费更新两集,有会员可提前看下一集,每一集我都会看,一直看到了最后一集大结局。

其实,在这儿之前,我还读过几本其他影视小说,比如:周杰伦为他指导的电影《天台爱情》写的那本小说《天台》,再比如:《思美人》电视剧同名小说;由TFBOYS(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薛之谦、李小璐等主演的网络剧《我们的少年时代》衍生出的同名小说,这些我都读过。仅此是因为剧很好看,然后出了小说,就跟着买了一本来读,读着也很有感觉,会让人萌生出一种特别特别喜欢,然后又有种手不释卷、不想放下的感觉。

我个人觉得,影视小说最好不要太偏离原版的影视剧,然后又能让读者读出新意来。其实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和原来的影视剧一模一样的话,那我觉得就没有什么必要再陆续往下读了。再者来说,小说作品的成熟度也很重要,如果写出来之后,是一部不入流的小说,我觉得写不写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我说的“不入流”,是指一部小说写出来之后,根本没有资格被列入小说的行列,甚至就连小说都不算,那么作者写出来的意义就是毫无意义。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读网络小说。自互联网兴起后,写网络小说的人是越来越多。提几个我们最为熟知的网络作家,像唐家三少、天下霸唱、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蝴蝶蓝、辰东等。这些网络作家在成为作家之前,其实并没有几个是真正搞写作的,都是在其他行业里干过,然后慢慢才发展成网络作家,去写网络小说。在写小说的过程当中,可能历经过很多的艰辛,毕竟不是专职干这个的,真正要写起来,还是要付出很多的辛苦,经过多次的磨练,才写出了一部非常优秀的好作品,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就是最好的例子,包括我自己也有读过他写的这部小说。唐家三少2012―2015年,连续四次登上网络家富豪榜首榜。2015年并以1.1亿元刷新纪录,成为首位年版税收入过亿的作家。

我读过的网络小说并不多,有《斗罗大陆》、《诛仙》、《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圣墟》、《龙族Ⅴ悼亡者的归来》。在这些小说当中,我读的最多的就是《斗罗大陆》,第一次读网络小说读的也是《斗罗大陆》,它相当于是我的启蒙小说。然后又读的《诛仙》,因为当时《诛仙青云志》这部影视剧很火,然后我就开始读起了这部小说,读着读着就一发不可收拾。《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是因为影视剧,看的过程我就不细讲了,跟读《诛仙》的时候差不过。

在网络文学不断流的长河,网络小说已经成为这条河流上的一只帆船,迎面起航,面对大风巨浪都已从容的度过。我是希望在未来有人能够写出一部《中国现代网络文学发展史》,对网络文学进行一个历史性的记录。因为网络文学确实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而且发展的还非常好。据说已经发展到了国外去,还取得的非常好的成绩。

前些年,我在网上买过一本青春文学小说,小楼写的《为安格的雪样年华》。这本书曾在2016年出过一本全彩绘本,由畀由担任主画师,为这部小说绘画。其实这本书早在2012年就已经出版,还被评为“连续七年《花火》最受欢迎的小说”。

小说标题中的“安格”是Angel(天使)的变称。

作者在《创作是写给生活的一面镜子——写在〈为安格的雪样年华〉即将发行之际》这篇文章中写道:“创作是写给生活的一面镜子,作者有怎样的价值观,就让读者看到怎样的故事。”

我最近就在读一本美国旧金山写作社写的一本创想、思考、写作类的书籍《642件可写的事》。由35位不同作家编写而成。书里有“642道创意条目”,每个条目都不一样。比如:“描述一件诞生在未来,你不知道该怎么用的电子产品。”我的回答是:“在未来1—2百年有可能会出现‘记忆手表(环)’。”再比如:“一秒之内会发生什么。”我回答:“有人在眨眼睛”。作者的创意很不错,通过条目让读者构思条目,然后用自己的想法来回答作者所题的条目问题。我觉得这种方法很好,非常适合喜欢文字创作的人读。

有人说,创作是永远都创作不完的,只要有作者在写书。

最近在读老石头的《花家喜事》三部曲。读这三本书时,让我忽然想起了另外一本书,是一本杂志,名叫《花火十周年》。这本杂志是为纪念《花火》出版十周年而特别出版的。作者阵容有小狮、籽月、沈嘉柯、桃子夏(张蓓)、语笑嫣然等。

真的,白驹过隙,转眼间《花火》已经出版十年了。在《花火十周年》中,每位作者都讲述了自己“毕业那些事儿”,杂志里还有书信,来自每个人写给自己想要写的那个人。书信共有9封,由七夏蔷薇和梨梨糖担任策划、橘子酱整理,作了一个标题“毕业季你这个大骗子”。

提起毕业季,我毕业那一年也读了不少小说,有《救命病爱》、《千宫百计》、《良时景归来》、《2037化学笔记》等。在这些小说当中,我最喜欢的是黑眼薇安写的《救命病爱》,因为作者把文字组合一在一起,读起来的时候很有感觉。

不管怎样,小说依旧能够把我带入它的世界,跟着有丰富多彩人生的人物一起交谈人生的意义。

人生,精心铸造,给人生美丽的世界。


詩二和读书的猫


读不读书是个人之事,与钱无关,换言之,读书也不是为了钱。不然,太庸俗、低俗、世俗化了,亵渎了读书的含义,染了铜臭味,若是那样,也谈不上是真正的读书人。小学时先读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到初中又读,记得还是古文版的,特别是《三国演义》,因为喜欢,所以坚持读,自己喜欢语文、历史、文言文,也大致能读下去,但是由于年龄小,知识有限,那时对书中深意不是很了解,到高中再读,又读了《红楼梦》,感觉对《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加深了理解,但是又对《红楼梦》一知半解,读《红楼梦》读着读着就跳跃着读,或大多读、记书中之诗词,特喜欢,记性又好,学生时代年轻优势,想来大家都一样,还有就是变得不喜欢《西游记》了,不象小学时喜欢,从初中就对《西游记》逐渐不喜欢,偶尔看看电祝剧版的,反之,对《三国演义》、《水浒传》是越来越喜欢,包括看电视剧,新老版的都是,还专门买了碟子经常看,对《红楼梦》更是有过程,到大学时基本能看完看懂一些,《红楼梦》真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一名著,博大精深,百科全书式小说,虽然没有《三国演义》、《水浒传》那样精彩的军事、战争、打杀情节、内容、场面,感觉对《红楼梦》是越读越有不同的理解,或永远理解不透彻,但也越使自己饶有兴趣,不断去看,总之,四大名著毕竟是不同凡响的,能被列为四大名著,自有其道理也,除了《西游记》我可以不看外,对其它三部是永远、一生都会看、反复看,最喜欢《三国演义》,《水浒传》次之,《红楼梦》第三(虽是第一名著),《西游记》排最末。读书给我最大的改变是爱上读书、喜欢读书,自小读书,从小学语文课本读的古诗词、课文,就了解中国汉字、中国传统文化,从接触第一本小说起,永远更喜欢文学、文字,父母扶持自己读书,象所有人一样,就立志读好书,上好学,做一个有文化的人,我也没有令父母失望,自小学到大学毕业到走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完成自己的学业,有属于自己的工作,回顾自己的读书路,从初中有历史课等,更加喜欢文学、历史,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灿烂之文化、历史,到高中更甚,坚定选择读文科,到大学毕业也是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接触的书籍也多,包括外文的,了解西方文学,特别一些经典的著作,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没有条件脚步到达的地方,书籍开以帮助自己了解世界各地的国情、风土人情,书籍也丰富了自己的心灵,让大脑更能理性、成熟、全面看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问题,读书让人充实、深刻,读书能提高自己的思维、修养、气质,读书会让人与众不同,读书让人心静、淡定,从而更好的面对这个浮躁、快速的时代,读书能让人优雅的、慢慢的品味生活,读书虽然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经济收入,但是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读书让人更加自信,读书让人的生命质量得以延长。从《诗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屈原“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宋玉“登徒子而好色赋”,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李白“君不见长江之水滚滚而来,朝如青丝暮成雪”、“举头望明白,低头思故乡”、“仰头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白居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李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王勃“秋水共长天一色”,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柳永“自古伤情多别离”,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到毛主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孕育了无数灿若星辰的文人墨客,诗词大家,这些人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流芳后世,只能回忆性的简单列出数人数句了,来表达自己心中所喜。


纳兰自强


今天你读书了吗

胡氏口语文 2019-04-18 06:40:51

那是一个冬天,窗外下着大雪,晚饭后,寝室里的每个人都躲进了自己的被窝。这种现象,在这个被公认的热闹寝室里,四年时间仅仅出现了这一回,因为在那四个冬天里,上海就下了这么一场大雪。

这个雪夜里,大家都躺在床上睡不着,不知怎么地就争吵了起来,争吵的话题非常弱智:每天晚上,那些不看书的人们如何度过夜晚的时光,他们是如何入睡的。对一个并不成立的话题展开争论也许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我们住的是一个八人房间,四张双人床,四面墙各放一张。有个哥们一激动,跳下床,站到每个裹在被窝里的人面前问:你要是不看书能够睡着吗?七个人的回答都是能睡着,把他气坏了,在屋子里急的团团转,说,你们等着,我先去尿个尿。他尿完回来,也不关门,又去把窗门打开,一阵冷风夹杂着雪花吹进屋子,窗边床上的两个人马上大声叫唤,看书看书,快把窗关上。他才消了气,关上窗,钻进了自己的被窝。然后就几天没有离开被窝,结结实实地感冒了几天。

30多年过去了,看到“今天你读书了吗”这个话题,当时的情景又活灵活现地出现到了我的眼前。当年那位坚持要每天看书才能入睡的山东同学,现在也已经是个小老头了,他是真的和书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一直在出版社工作。那个当初被逼着违心说看书才能入睡的人,几十年里,每隔一阵子就写出一本书来,《江南三部曲》还得了矛盾文学奖,都是一生与书打交道的人,每天都看书的。其实,我也是,只不过,我是真的从来不在床上看书。

现在看来,我们读书并不是一种时尚,也不是什么使命感作怪,完全就是一种气氛和环境使然。小时候见到的书都一个模样,学校和书店都只有一种书。上大学的时候,情况突然变了,早前被藏起来的书一下子都被放了出来,那一种天天被逼着读的书就被销毁了,销毁得很不干净,似乎又借尸还魂,开始兴风作浪,搞得我们这一代人又开始对书感到恐惧,不敢继续看书。所有的书都是一个模样,让人很痛苦,不是感冒几天就好的那种痛苦,是对整个人生和未来感到失望的那种痛苦,要人命的。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存活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有限,唯一能够拉长时间、扩展空间的就剩下读书了。无论是遥远的未来或者过去,无论是地球上的哪个角落,我们都可以在阅读中亲临其境,比想象的更加可见可感。


胡氏口语文


我是登云日记。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看书?分享一下你和书的故事。

对于以上这两个问题,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回答。

我为什么喜欢看书?

因为在书中我能找到和悟道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书中我能感受到爱的意义和伟大,在书中我能找到我的自我,在书中我能认清自己反思自己!更重要的是在书中我能更客观的了解这个世界,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在书中我能知道世道的艰难和人生的不容易,在书中我能学到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和成为优秀人的要求。我很喜欢书,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一直会喜欢下去。

分享一下我和书的故事。

我读中国的四大名著,我读雍正王朝,我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读海子的诗歌,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书本知识,这些等等。让我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孩子变成一个对这个世界有感悟的中年人。是书,让我了解历史,是书,让我了解他人,更了解我自己,更是书让我知道怎么样做一个正直的人,诚实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观点,请批评指正。





登云日记


从小到大,书一直陪伴着我,但就我而言,从来没觉得书好看,书会吸引我,只是偶尔碰到劲爆的画面会看几眼罢了!

但是通过10多年的工作,日复一日,像复制一样的生活,让我十分厌倦,偶尔的一天拿起了一本书,书名叫《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我被深深的吸引,因为我就是里面那个颓废的主人公,书里面有一句特别吸引我,“凡事认真努力读书的人,都可以实现属于自己的人生梦想”,我把这句话当成了我人生的真理,现在每天都会拿起书本;

在我看来,通过读书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并且应用到自己的人生使之发生变化,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有了明确的读书目的,就应该大胆的去实践;

这本书真正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活,我喜欢每天下班都拿起书本,用书里的智慧反思自己的人生,以此来做出改变。


小牛郎在半山腰


喜欢读书,从小就喜欢,记得刚上学那会儿,爸爸给我订的月刊小学生和一星期一份的学习报,非常喜欢,后来认字多了,就看爸爸的书。因为爸爸是老师,他的书很多,喜欢文学方面的,连他备课的教材也看,长大了以后图书馆,新华书店,有空就想去,长大后看的小说比较多,金庸,梁羽生,古龙,琼瑶,席娟等等,有时候也看看美食,家庭医学什么的,养花的,看的比较杂


到前世找你


青少年时代,不喜欢乱跑,不喜欢恋群儿。所以,养成了看小说的习惯。一发不可收拾,到图书馆借书看,成了生活中的最大爱好。

后来正式参加工作后,为了让自己在业务上胜人一筹,就自觉的研读、学习专业理论书籍。对自己的专业能力着实帮助不小。

工作生活业余时间,为了学习书法、绘画、篆刻艺术,又买了不少书法理论和字帖书籍。绘画理论和图册书籍。以及篆刻理论和印谱书籍。完全是自学。

所以,读书完全靠自觉、需求和爱好。细心读进去了,就等于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而且,书读的越多越感觉自己的知识欠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