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认真的看过两遍以上的书籍吗?都是些什么类型的?

多米的稀饭


近期看了《修行三不》,拜读了两三遍不止,这本书在当当网上很畅销。修行三不,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现在流行把生活当做修行,修行就是一种修心,所谓修心,其实就是调整、修炼自己的心态。心若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是生活快乐永恒不变的修心法则,是社交圆融、职场生存中简单平凡的成功利器。学会制怒、能容、消怨才能在顺境中安享其福,在逆境中心存喜乐。人生就是一场心灵的修行与领悟,放平心态,调节情绪,不做情绪的奴隶。与其生气,不如争气;与其计较,不如努力;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通篇读完,个人感悟:不气,不计,不怨的人生在我看来就是佛系人生,面对世界的纷纷扰扰,人情的冷漠淡然,相信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不生气,一点也不计较与抱怨。其实作者更多的是教给我们一种方式,放平心态,冷静对待的方式方法。因人而异,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养分。在我看来佛系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没有明确的起点,终点呢不知哪天会到来,但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抱着一颗佛系的心,少生点气,少计较点,少点抱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做一件事情上,坚持做好一件事情就好了。


猪猪女创作


一天,在父亲的房间,发现桌子上放着一本书。我拿起看,书皮上写着《西游记》。父亲不在家,我放心的看了起来。石头里蹦出来一个猴子,多么神奇的故事!我一口气看了十多页,估计父母都要快下班回来了,记住页码后就把书放回了原处。晚上睡不着,心里老是惦记着那个石猴,就连做梦也梦到了他。第二天放学,我第一时间就往家跑,进屋就奔到桌子前,捧起了《西游记》。看得入迷,母亲进来了我都没查觉。后来父亲对我说:书可以看,但必须做完作业。每天不能超过十页。

孙悟空的金箍棒和火眼金睛,最让我羡慕,在这本小说的影响下,我学了武术,学会了通臂棍法。神奇的是,经常感冒体弱的我,身体竟强壮了起来,一年顶多也就是一次小感冒,不吃药就能好。

《西游记》我陆陆续续看了三遍,第一遍看神奇,第二遍看热闹,第三遍我觉得自己在想些问题。那时候想的问题简单:孙悟空为何不背着唐僧飞去西天取经?悟空干嘛去如来那当个小神?多不自由!现在想起来多么好玩幼稚。但《西游记》对我的影响很大,现在有时自己还会静坐神游一番,现实的不现实的,满足不同的大脑需求,缓解工作生活的压力,从中获得数不清的快乐。


伴山闲人


《白夜行》,这个是悬疑小说,是东野圭吾的作品,当时看的时候,挺害怕,层出不穷的杀人案件和小说压抑的氛围,家庭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的描写,作者是用多书叙事的手法来写的,把几个不相关的人和事连在一起 ,最让人心碎的是亮司和雪穗的爱情,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除掉威胁他们生存的人,两个人相互依存,相互倚靠,最让人心碎的是,亮司为了保护雪穗不让雪穗暴露,用剪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亮司在用剪刀结束他父亲的生命,他的命运就注定了毁灭,无法在白天走路,只能在黑夜里隐藏,一直以来亮司的精神支柱是父亲,他发现父亲性侵他的同学雪穗,在那一刻他的精神支柱彻底崩塌了,自此以后他一直通过非法的手段为雪穗提供帮助,以此来获得救赎,终于到了最后,亮司用审判他父亲剪刀来审判他自己


十一种孤独的人生


藏婚,这是一部讲述西藏一妻多夫制的书,特别喜欢里面莲和活佛的生活方式,可惜藏婚2一直没有买到,后来有看了《西藏秘密》政教合一的相关事情,斗争很激烈,也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婚姻制度的讲述,看了两三遍。《三杯茶》,看了很多次,讲述的是一个叫葛瑞阁莫顿森的美国登山者一次失败的登山获得救助后,为异国他乡的村民修建学校的故事,封面上照片十分好看,后来出了第二本《石头变学校》。沈从文的《边城》看了很多遍,可惜翠翠。《狼图腾》,从初中大现在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每次都要反复看捡野鸭蛋炒着吃的那个部分,后来有一个叫李微漪的人出的一本《重返狼群》,讲述了在若尔盖草原救下一只小狼“格林”,然后又成功放回草原的故事,书买回来之后一口气读完,又重读了一边。当然,我最喜欢的《飘》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以前梦想找到一个巴特勒,后来发现不像斯嘉丽,所以找不到巴特勒船长,后来有一个不知道是那个坐着写的续集,叫做《乱世佳人》,不大喜欢。《鲁滨逊漂流记》,从小喜欢到大的书,但是只喜欢看后面在荒岛上生活的部分。还有金庸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天龙八部》这些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太多了。


taozhiyaoyao1984


三国演义

我在高中的时候中午休息。无聊的时候就看这本书,反复看了三四遍吧。说这里面的一些都是虚构的,但是实际上来说还是一本比较有可读性的书。

我只是还不是很理解,诸葛亮作为一个经天纬地的人才。他当丞相的时间严苛刑法,路不拾遗,人们都过得比较安定。但实际上他在这段时间没有注重人才的培养,所以才会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他一个人包揽了几乎所有的事物,与政治人才的培养和后主刘禅的培养也是没有体现出来的。

抱着中肯的立场来看,还是挺好看的。


文章中的羽毛


有,《红楼梦》

红楼梦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来读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一开始读的时候,只是感觉里面的诗词好美,对场景和人物的描写都好经典,做摘抄,学习背诵,写作文用两句,老师肯定觉得我文学底蕴好。

后来稍微大一点,再读红楼梦,觉得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凄美如此。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沧海万顷维系一江湖。

再后来,觉得里面对人性的描写,为人处世的做法,更值得我们学习。宝钗待人接物的周全,凤姐说话的艺术,刘姥姥难得糊涂的大智若愚等等。

张爱玲说《红楼梦》“要一奉十”,的确如此,不然怎么会有“红学”来研究这本书及其相关的东西?怎么这么多小说电视剧都要借鉴红楼呢?



微时光小站


路遥《平凡的世界》,是读过不止两遍的书,那是真的喜欢这本书,还特意买了本。这本书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少平,少安两兄弟那为了追求美好生活拼力奋斗的样子历历在目,还有少平为了吸取知识拼命读书的努力,虽然最后晓霞不在了,但他们通过努力还是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是这本书,让我尤为喜欢看路遥的书《人生》也是喜欢。


葉之名


有,都是要考试的书,来来回回7-8遍


刘凤学姐


刘慈欣,三体,作为中国科幻作品里程碑级别的作品,三部曲看了好几遍。第一遍通读故事情节。查找相关物理学知识点,有专业知识的了解,再去读第二遍。第三遍跟着作品的想象展开自己的想象,慢慢品读第三遍。特别推荐一个科普文章,上帝掷筛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可以让人通过科幻作品,科普作品,触摸到量子科学的种种玄妙。


遥远的地平线2019


看过道德经很多遍,第一遍没看懂,后面放下了,在后来又看了一遍,也领悟到了一些队自己有用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