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部分大学教授上课只是读PPT而不感觉尴尬,他们心里是对学生的失望还是对工作的懈怠?

姚振博


大学老师上课敷衍了事,状态不佳大体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基于资历的倚老卖老。辛辛苦苦,谨小慎微一辈子,临到退休,前已无职业上的进路可能(晋级提升),后无被学生投诉导致降级或丟职的隐忧,“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任性一把。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我行我素,墨守成规,对一切可以提高课堂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技巧弃之如履。只可以让学生尽量适应我,不可以让我与时俱进,去适应俯就学生。



第二,职业倦怠感。一种工作做久了,人很容易会被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磨蚀掉大部分的热情。教师也如此,试想一下,一门课连续讲几十年,最后可能都把自己讲到了“要吐”的状态是什么感觉?

第三,有效教学激励机制的匮乏与对学生的失望。常有人说“老师是个良心活”,50分钟的课堂,念PPT照本宣科教科书工作量是50分钟,殚精竭虑累心累神以教学效果为导向工作量也是50分钟,为何我要选择第二种方式?更何况,像第二种那样自我较劲,自我折磨的老师,最后遭遇的结局可能跟第一种大同小异: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普及,教师即使使尽浑身解数最后可能还是敌不过互联网世界的吸引力,手机低头一族成为课堂的常态。

第四,高校重科研轻教学导向下的产物。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一个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任劳任怨,恪尽职守,深受学生爱戴和欢迎的的老师的价值,可能都抵不过别的老师的一篇科研论文和科研项目的价值。如此情形,让普通老师怎么拥有教学的积极性?



第五,职业责任心的缺失。这涉及到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低下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投机取巧,敷衍了事,应付差事等。比如有的老师,老师工作只是他的一个副业,他的生活重心,更多停留在他的诸多主业比如公司,顾问,律师等更赚钱的“主业”方面。“一心不能二用”,这自然会影响他们的教学工作。



第六,教学能力的缺失。有些老师,有很强的责任心,有职业道德底线,也想把课上好,但实在力有不逮,能力有限,口才有限,知识有限,最后只好就是照本宣科。

由上述教师百态可知,课堂上教师敷衍了事照本宣科有很多种原因,并非一两种原因所能涵盖。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可能都有吧!

我的大学时代,有一些老师上课也是照着PPT上课。一方面是因为老师上课其实都是按照教学组的教学大纲来的,课本内容并不会全部都教,很多老师甚至都不带课本来给学生上课的,所以只有照着PPT上课了。内容跟课本是没有什么出入的,照着PPT上课,也无伤大雅,所以并不会尴尬

一个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好有差,老师自然也是悲喜交加,不会特别失望也不会特别期待人人都是高材生。因为任教多年,什么情况,他们基本都懂!

当然,也有个别老师确实是工作懈怠的,上课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学校安排到的任务而已,他们看重的可能是自己现在正在做的科研项目或者近期有没有发表的科研成果和论文,能不能给自己的职称加分,以后能不能评选更高的职称或者岗位,教学自然就会变得懈怠了。之前还有过报道,有学校的老师给学生上课都是敷衍了事,个个都是忙着争科研,发表论文,不把教育当回事!说到底就是自私

当然,我遇到的很多老师教授上课都是很负责的,特别是专业课老师,上课还很严格。


我是悦等工学徒,欢迎关注我,我们一起探讨交流!


有更多想法或不同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



悦等工学徒


PPT讲课曾被认为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先进作法!那时候,谁要是讲课用个PPT跟当年有人拿个大哥大一样风光。但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上课用PPT好像已经不时髦了,仿佛竟成了偷懒的靶子,一点也不受人待见。



有一个朋友,十分敬业,别人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上课的时候,他就开始用PPT上课,当时大家都笑话他,说他搞幻灯片放映,是小儿科教学。众人都不以为然,认为他瞎掰不务正业,但学生很欢迎。后来,大氛围兴起,PPT成为前卫时尚的潮流,他也成为引领风尚的标杆。一时间,到处请他去讲示范课,学校的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他俨然成了大师巨匠,红得发紫。



后来,PPT授课就成为时尚,仿佛不会PPT的就是不称职的老师,上课也必须PPT。渐渐,PPT就烂街了,网上可以下载,同事间可以拷贝,得来全不费功夫。有的老师上课时,把优盘一插,激光笔一挥,轻松自在,不仅比过去抄教案、读教案松快了一大截,还被看成是好学上进的典型。那时,课件是学校最热的概念,是老师基本工具。 可惜好景不长,PPT泛滥之后,大家渐渐发现这成了少数人自我放松的漏洞。有的上课根本不走心,全堂PPT,所有的工作都是复制拷贝的,老师成了放影员,课堂成了电教课。一时间,满堂PPT又成了反面案例。谈P不屑也成了一个热门问题。



就在PPT最红火的时候,那个朋友悄悄的又恢复了一支粉笔一本教案的作法。他又像从前那样把板书写得那么认真,把教案弄得那么仔细。于是,他又成了学校的典型,成为严谨执教的标杆。

至于究竟这是为什么?问他,他表示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这是为什么。


摩心誉处


题主的意思应该是批评某些教授不负责任吧,但就我的现状来说,我们大学从讲师到教授几乎都从来不拿课本,一般都是按ppt讲,但实际原因是我们的老师都嫌弃课本上的知识太老旧,太古板,干脆课本让我们自己看,上课的时候疯狂拓展,讲前沿知识。我们有很多老师都是参与教材编写的,生气了连自己参与编写的教材都骂(因为编者很多)。

长远来看他们这么做确实是非常好,但是很难习惯,内容高深不说,部分老师而且是很大一部分老师直接全英教学,ppt也是英文,一句汉语没有,那医学专业词汇满篇都是根本看不懂,有的时候老师要求太高也让我们很难受,毕竟我们是本科生,和他们的差距太大了,每个老师自我介绍时都是我博士毕业于康奈尔,要么就是在牛津做过博士后,要么就是北大协和本硕博连读,我们实验老师学历最低的是一个南大的博士,我们要理解老师们不同的风格与讲法,大学更多的自学,实在听不懂就自己回去下功夫慢慢看吧。课堂上总是有狠人,就当作教授是给他们讲的吧。。。


tyh176525797


在大学教书十几年,做过督导,听过上百人的课,应该有发言权。

照着念ppt或教材的老师有没有呢?有。多吗?很少。

毫无疑问,这是不称职的表现,也是不负责任的。

为什么没人管?有人管,现在大学都有督导。我所在的高校,学校学院都有督导,督导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听课。学院领导也有听课任务。个别学生意见较大的老师,督导和领导都要去听课。

有人管,有效果吗?有效果,不过不大。如果原本负责的老师,根本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不够负责的老师,只是督导或领导听课提意见是没多大用处的。

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复杂,根子除不了,什么法子都是治标不治本。这个问题可以写n本专著来分析讨论。简单来说是两个字:体制或制度。只有从制度上保证了老师只要上好课就可以体面的生活,不好好上课就没课上、没法评职称就可以解决了。

现在的体制是上课挣不了多少钱,对评职称没多少帮助,学院到学校到教育部都不能真正重视大学教学(口头上没有不重视的,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很多老师不愿意上课,有些课找人上课还要靠摊派,那这个问题就无解。

好消息是这两年,重视教学的声音比以前大了,至少我所在的学校这两年教学工作的报酬在上涨。啥时候好好上课的老师在评职称的时候能和好好做科研的老师一样理直气壮了,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向前000000


分学科和专业,理科板书量还是大的,人文类不需要啥讲解逻辑,放ppt的多


萃萃87277639


何止大学课,研究生课老师念稿子的以前也见过,无耻无敌。现在好点了吧,毕竟条件好了些。有无责任心是根源。


手机用户4642373700


就这足够你们学了一一用不着太费劲!🤔


盲人国国王独眼龙


上课时使用ppt辅助教学和只读ppt是两个概念,在电脑普及的当下,应该说每个老师都会使用ppt这种手段来辅助教学,可以更加直观的讲解知识,好的ppt不只可以演示原理、分析概念逻辑还可以更好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但是ppt只是一种工具,用的好坏关键还在于使用它的人,如果一位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只是读ppt上的内容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那么这样无疑是浪费了ppt这样好的工具,这样的老师也绝不会是一位合格称职的老师。


nkfreefly


大学生不是学出来的,一所大学好坏不是由一两个教授决定的,再牛的大学也有几个水平一般般的教授,但高水平的大学自有他的高水平因素,学生只要在其中接受文化薰淘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