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邁上新臺階 助力全方位對外開放

綜述

本報記者 李海楠

備受矚目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於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此次論壇吸引來自37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共同出席。各界一致認為,通過此次論壇的舉辦,中國必將與其他相關國家一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邁上新臺階。而在各國的共同努力下,即將站上新臺階的“一帶一路”建設也必將帶動包括中國全方位對開放在內,沿線國家的全方位互惠互利和共贏共享。正如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4月23日向此次論壇“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首屆理事會議致賀信中所指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機遇和成果屬於世界。

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一帶一路”建設重任在肩

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19年的七項重點工作任務,其中重點任務之一就是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其間,從修訂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和自由貿易試驗區負面清單,到加大力度簡政、減稅、降負,不斷向外界釋放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強勁信號。

果不其然,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進一步拓展開放領域、優化開放佈局,繼續推動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更加註重規則等制度型開放,以高水平開放帶動改革全面深化。

而“一帶一路”建設顯然肩負重任。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就突出強調了“一帶一路”在對外開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5年多來,“一帶一路”倡議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引發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正向落地生根、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而這也將為中國乃至全世界帶來全面開放合作的重要機遇。

在當前世界經濟表現疲軟的大背景下,將“一帶一路”建設視為需求端可為手段,從而通過創造更多國際合作項目,助力中國擴大開放正成為炙手可熱的重要戰略決策。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研究員梁明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包括通過構建統一大市場降低產品關稅、“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推進,都是主動實現全方位擴大開放過程中不可或缺的。

這一點,在當下主要國際機構紛紛對世界經濟因貿易摩擦升級等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正在集聚,對全球貿易繼續報以“承壓”評價而下調經濟增速預期的關鍵期,顯得尤為重要。事實上,在各方的不斷努力下,“一帶一路”建設正在成為拉動我國外貿發展的新動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達2萬億元,同比增長7.8%,佔我國外貿總值的28.6%,比重提升了1.1個百分點。

“在這種國際形勢下,我國一季度外貿實現平穩開局來之不易,這與我國出臺一系列穩外貿、擴大開放的舉措密切相關。”梁明說。

“一帶一路”將成全方位對外開放重要支點

根據日前國新辦發佈會發佈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和展望》報告指出,2017年5月,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形成的5大類、76大項、279項具體成果,已全部得到落實。報告還透露,第二屆峰會期間將簽署一批產能與投資合作重點項目清單。

“面對日益嚴峻的世界經濟形勢,積極擴大開放而不是採取保護主義,是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與鄰為善,實現互惠互利共贏發展的明智選擇。”中國人民大學發展中國家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彭剛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政府對此早已有所部署和應對,通過包括“一帶一路”建設在內的多方位手段,積極踐行全方位主動對外開放,實際上,這也正是應對貿易封鎖乃至來自發達經濟體壓力的最有利手段。

在彭剛看來,首先,需要從自身改革出發。他認為,我國對外貿易結構和產業結構正在主動提升,同時也明確了要繼續鞏固傳統加工貿易優勢之餘,提升在高附加值、高資本密集、高技術含量等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而通過資本走出去實現新技術的取得和成本的下降都獲得了實質性進展。與此同時,“我國堅定推進對外開放戰略,著眼於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同時加大進口實現貿易平衡的努力也有目共睹。

其次,從亞投行的建立到“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推進,未來在進一步釋放國際投資活力和繁榮國際貿易上,中國還有廣闊空間。彭剛認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繼續推動中國在多邊貿易體制中的主導作用,強調共贏和共享發展,從戰略上,進一步發揮技術優勢和產品優勢是我國的必然選擇。

彭剛強調,“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更是一個巨大的新興市場,這樣的市場是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所共同需要的。因此,“一帶一路”建設註定將成為我國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點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