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開放成功經驗 助力“就業優先”

作為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就業處於經濟發展中的樞紐位置,一旦樞紐受阻整個經濟運行就會出問題。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主要由內需拉動,穩住就業有助於穩定市場、消費、投資等多個方面,對促進內需十分重要。前不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閉幕。新華社發佈的新聞稿中,兩次提到“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會議同時強調,要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

就業是穩定之基、安民之舉,就業持續穩定發展是改革開放最大成果之一。事實上,人民群眾分享改革開放成果的最直接體現就是充分就業。40年來,我國城鄉就業總量從4億人到約7.8億人,總規模增長了93%。其中,城鎮就業人員總量達到4.2億人,比1978年增長了346%。總的看,就業穩定主要取決於五個方面——

首先,市場化改革是根本之道。堅定不移的市場化改革為就業繁榮發展注入了內在動力。第二,城鎮化戰略是動力之源。城鎮化逐步打破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二元經濟結構,大量低成本勞動力向城鎮轉移,成為經濟發展重要支撐。第三,民營經濟是關鍵就業渠道。作為最具活力的市場經濟主體,民營經濟領域新就業、新職業不斷湧現。第四,全球化為就業擴展注入活力。對外貿易不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還直接創造了就業需求和工作崗位。第五,就業優先是重要制度保障。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就業優先原則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確保了就業形勢持續穩定。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強調,社會政策要強化兜底保障功能,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確保群眾基本生活底線,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很明顯,就業作為民生之本受到黨中央高度重視。當然,落實就業優先不但要創造高質量就業崗位,而且需不斷提高人力資本水平,逐步建立與新時代技能要求相適應的人力資本積累體系。同時,還要繼續完善就業政策體系和就業保護體系,解決好勞動者基本權益保障、就業歧視等問題。

去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持續加大穩就業政策力度,圍繞保就業、促就業,出臺了穩崗就業、創新創業帶動就業、就業幫扶和服務、就業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確保了就業大局的穩定。來自權威部門發佈的數據顯示,去年1至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93萬人,同比增加13萬人,超額完成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的目標。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在當前形勢下,穩就業的意義不言而喻。為此,必須把穩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支持企業穩定崗位,促進就業創業,進一步化解就業結構性矛盾。尤其要妥善應對化解產能過剩和地方債務風險中積累的潛在就業影響,做好就業轉移、技能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密切關注貧困人口和脫貧家庭就業狀況,繼續推進就業扶貧工作,增強脫貧攻堅成效;切實落實好應屆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政策,等等。

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鬥的結果。我們相信,只要各級積極擔當、主動作為,根據形勢變化有針對性地把相關政策措施壓緊壓實,就一定能在穩定就業局勢基礎上實現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的就業。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以改革开放成功经验 助力“就业优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