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之后,被骂“疯子”的王坚又有了新创业目标

地球每天堵车浪费1300亿分钟,这相当于你重复看《流浪地球》10.4亿次;

京藏高速有一次堵了20天,长度达100公里;

为了应对堵车,过十字路口的方法,人类就发明了三十多种……

但结果是,依然没有解决城市堵车问题。

1,创造中国云计算那个“疯子”,要治城市病

同人一样,城市也会生病。

城市病指的是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良症状,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就业困难、住房紧张、公共卫生恶化、环境污染等。

有人说,城市病的根源就在于其“大而不当”。以交通堵塞为例,近几年来“车水马龙”的趋势愈演愈烈,但有限的道路就摆在那,若稍微调配管控不及时,拥堵自然频现。

不可否认的是,从之前的“治堵”到现在的“缓堵”,人们在对抗拥堵的情绪上逐渐开始妥协,提起“堵”,我们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这是一个不太可能解决的问题。

真的不可解决?或许也不一定。

人们常说,天才与疯子往往只间隔一线,而这一线就是普通人眼中的荒诞。正巧,有个“疯子”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他说,我们给城市安排个大脑,让它自己管自己。

云计算之后,被骂“疯子”的王坚又有了新创业目标

当然,这个大脑并非血肉,而是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高效合理的管控城市,也就是依靠云计算为城市造一个“数据大脑”,让城市有意识地进行资源自我调配,从而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从全局上让一座城市有条不紊的运行。

这听起来足够疯狂,甚至它超前的预设还令我们感到丝莫名的熟悉。很简单,因为它的主导者还是那个“疯子”,王坚。

提起王坚,我们会想到的一定是“飞天计划”,那一段含着血泪的征战史。

五年时间,王坚背负着“骗子”的名号,和手下工程师向着一个看不清的终点前行,嘲讽质疑、技术瓶颈、同伴“战损”、前路渺茫……任何一项都足够摧毁一个人的决心,但王坚却能坚持下来,直到功成身退。能看到的是,阿里云成为了中国第一家拥有完整云计算能力的企业,看不到的却是,他在背地里默默吞下的血和泪。

到底有多难?或许我们永远都无法感同身受。我们只知道,在完成阿里云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城市大脑”中,这份坚持与热爱让人惊叹,也令人佩服。

2,“城市大脑”先治杭州交通拥堵

王坚选择在杭州开始“城市大脑”的试验。

起初,他试图说服交警,借助“城市大脑”来帮助他们治理杭州的交通拥堵问题。结果也在预料之中,“这个脑是个什么东西?它们的组织架构谁大谁小,我根本不清楚。”没人能听懂他口中的“城市大脑”到底是什么。

“交通的拥堵是不能够完全用历史数据去衡量,它是一个无序的、捉摸不透的事情。”“现在我道路管理的难点就在于非机动车,首先这个数据你就无法掌握。”他们觉得王坚根本是在异想天开。用数据计算来管控交通?听起来实在难以置信。

这一幕也有些似曾相识,好像时间回到十年前,王坚又成了“骗子”。

云计算之后,被骂“疯子”的王坚又有了新创业目标

超出了现有的知识范畴,“城市大脑”在大多数人看来就是荒谬的、应该质疑的,就算是现在,我们也无法准确判明当时究竟谁对谁错,因为人们生来就对未知事物抱有怀疑与排斥,没办法,这是本能。

然而,时代的创新者们总有着超乎常人的毅力与坚持。于王坚而言,创新并不意味着浪漫与激情,寂寞和争议才是他作为一个革新者的必经之路。

在“飞天”时期,他能咬紧后槽牙顶住压力坚持五年,如今历史重演,对于王坚来说,他的疯狂能否再次得到回报?

好在回报来得很快,“城市大脑”开始初见成效。

在王坚的设想下,根据实际路况,“城市大脑”能起到通过红绿灯调解交通的功效,经过工程师和杭州交警的不断努力,交警中心里的“城市大脑”也终于开始试运营,对于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好的起点。

成功的获取,或许会有偶然的因素存在,但对于素以坚韧著称的王坚来说,不败已成必然。

3.“城市大脑”能做的更多更远

时代的革新者们,除了拥有坚韧不拔的品质,还有“一子十步”的长远目光。

杭州的“城市大脑”已经迭代至3.0时代,在它的帮助下,救护车的通行效率提升了50%,这是什么概念?省下来的另外50%都是用来救命的时间。如你所见,“城市大脑”对城市的贡献远非表面上那样简单。

云计算之后,被骂“疯子”的王坚又有了新创业目标

“我觉得交通只是开始,我理想中的‘城市大脑’就是一个城市可以为百姓和社会创造价值的数据,都应该建立在这个大脑之上,我们的企业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个公共资源,来创造出新的价值,同样,政府也可以用好这些东西,来更好地服务和管理这个城市。”

这样说吧,王坚事先就预想到了美国得克萨斯州将会发生的那场龙卷风,于是,他跑去巴西努力让一只蝴蝶煽动了一下翅膀。

一切仿佛出人意料又似乎顺理成章,因为他总是比旁人想得更多,更远。

你方唱罢我登场。如今正是科技做主角的时代,在今天,不只是王坚,你我都该思考的是,科技能够为城市做些什么?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美好生活?

“城市大脑”能使救护车的通行效率提升50%,主要得益于背后的数据资源。每一天,跑在路上的每一辆车都在为这座城市贡献着它的数据,所以当特种车辆出现后,大街上看似全部正常的红绿灯,开始利用数据资源被重新计算调整,车辆路线被合理规划,自然节省通行时间。

同理,城市发展到今天,每个人类自身的活动都在为城市提供着数据资源,“城市大脑”开始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它像规划土地资源一样规划着数据资源,城市生活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正因如此,王坚也将“城市大脑”比作是登月计划,“在未来的30年、40年,大家会看到许多科技会从‘城市大脑’诞生,这一点非常像上世纪60年代的登月计划。”回想一下,登月计划为我们带来了什么?除了探索精神外,我们今天用的移动通讯、生物技术,或多或少都与那一次登月计划有关。

“城市大脑”令一座城市有了智慧,不仅城市病会迎刃而解,由此为基础而延伸出的各种科技也会造福城市大众。就像王坚让中国的云计算实现了世界领先的底气,在他的带领下,“城市大脑”让生活变得更高效、更便捷,同样指日可待。

4.有情怀的人永远都在路上

王坚说,“‘城市大脑’的本质就是,把不合理的资源使用变得合理,省下我们不改浪费的水,不该浪费的土地……”这句话,除了让我们讶异他取得的成就,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了属于王坚这个IT男的浪漫与情怀,在冰冷的数据代码背后,是藏不住的理想与深情,而实力与坚持,又终于让王坚的情怀落了地。

云计算之后,被骂“疯子”的王坚又有了新创业目标

提起王坚,记忆最深刻的是他是“中国云计算之父”,十年前他口中的云计算无人认可,一时之间千夫所指,直到他带着中国自己的云计算出现在世人面前时,此时是“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壮举。

“中国云计算之父”已然功成名就,依旧停不下来的却是王坚的情怀。

就像罗马给了世界一个下水道,伦敦给了世界一个地铁,纽约给了世界一个电网,“我们在杭州,在中国,要为世界城市的发展做出一个自己独特的贡献。”王坚常说,“我们要感恩这个时代,如果没有这个时代发展到今天,我想我们也没有机会去做这样的事情。”

科学不只是科学家的事,而是大家的事,更是年轻人的事,这是一种和平年代的家国情怀。是王坚让世界相信,中国的科技也能影响世界,同时,他也让更多年轻人相信,只要坚持,枯燥的科技也会有热血和澎湃,只要心中有爱,科技也会变得有情怀。

“我就是一个擅长做无中生有的事情的人。”

坚持做一件事很容易,但坚持做好一件事却很难。科技创新,从来都像是在浩渺的烟波上踽踽独行,不问来路,不知去处,只有坚持下去才有机会看到漂亮的反转。

这是属于王坚的情怀,希望也是属于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