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燈掛椅的特點!

明代傢俱樣式幾近百款,但無論達官顯貴,還是文人雅士,甚至一般的平常百姓,其家庭中都會有幾件燈掛椅。樸素的燈掛椅以其不喧不躁的姿態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在精品遍地的明代成為最普及的椅子類型。

明式燈掛椅的特點!

基本特點

明式燈掛椅,圓腿居多,搭腦向兩側挑出,整體簡潔,只作局部裝飾。有的在背板上嵌一小塊玉,或嵌石、嵌木,或者雕一簡練的圖案。座面下大都用牙條或券口、圈口予以裝飾。四邊的棖子,有單棖、有雙棖、有的用“步步高”式。而在落地棖下,一般都用牙條。兩後退有側腳和收分。整體感覺是挺拔向上,簡潔清秀。因此,燈掛椅的造型,可以說是明代傢俱的代表作。

明式燈掛椅的特點!

在很多人看來,燈掛椅是一把很簡單的椅子,那麼,它究竟有哪些細節是考究的呢?

椅子的腳不是直腳落地,而是由上到下斜向外開,不管是正面還是側面,都是斜開。行內叫做側分,四腿八叉。這點如今算是玩明式椅子的基礎知識了,沒有側分的明式椅子也幾乎沒人要了。至於其原因,原理——視覺誤差,穩重。類似這種上小下大的構件處理在明式傢俱裡還有很多。同理,我們看燈掛椅,還會覺得靠背板上窄下寬、腿上細下粗。

明式燈掛椅的特點!

在今天,如果一把椅子的仿製能把這三點處理好了,那麼在形制上,就可以認為他是及格的了。

首先是倒角,即尖角倒圓處理

這個設計在今天的消費品上是一個很常見的細節,尖銳的轉角在傢俱的平面中是不適宜存在的,包括現代家居,適度的倒角不僅可以讓傢俱在使用中減小對使用者的潛在危害,更是讓傢俱整體看起來更為協調。

明式燈掛椅的特點!

其次是倒稜

最木工師傅是否學成的一個重要條件之一。

尖銳的轉角,不允許存在,而鋒利的邊緣,更不允許存在,木工行裡的一句行話,木工不倒稜,功夫沒學成。倒稜,本身不是什麼難度很大的技術,手工時代,一把刮刀,電動工具時代,操作更是便利。

明式燈掛椅的特點!

在今天的古典傢俱市場,仍有很多不倒稜的產品存在,更有不少商家視不倒稜而鋒利無比的稜線視為做工精細的標準,實為大謬。而且實木傢俱在製作過程中,保持這種鋒利而又精細的稜線反而要浪費更大的人工。一件優秀的古典傢俱的倒稜處理不僅僅在外漏稜角,而且也包括傢俱底部,內部的稜角處理。包括穿帶,內棖,以及抽屜側板。甚至包括椅子的腳。

第三,座面的高度。

一個很多人想不到的細節,就是在幾百年前,我們的祖先在製作這把椅子的時候,已經把座面製作成為前高後低的做法了。

明式燈掛椅的特點!

明式燈掛椅的特點!

第四,靠背板的處理。

除了上文所說的椅子的靠背板上窄下寬之外,這把椅子在靠背板還做的處理方式是,由上部到下部慢慢變厚。

明式燈掛椅的特點!

明式燈掛椅的特點!

第五,靠背的線條。

這個椅子的靠背邊緣起陽線處理,這根陽線的處理方式是,由下至上慢慢變細,直至搭腦收尾。

明式燈掛椅的特點!

明式燈掛椅的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