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惨公务员:月薪三千,还得扛揍|真实故事

2009年,沈阳发生小贩夏俊峰刺死城管案,轰动全国,城管职业「肮脏暴力的形象」达到了顶峰。而我,就在这一年入了行。

入行第一天,队长便提醒我,城管形象再也经不起抹黑,文明执法、柔性执法是重中之重,这就意味着:

最惨公务员:月薪三千,还得扛揍|真实故事

但是我没想到,受气是从受亲朋好友的气开始的。

刚当上城管那阵子,参加同学朋友聚会,大家总会拿我开涮。敬酒的时候,说的都是语重心长的话,「把身体锻炼好,将来解放钓鱼岛还得仰仗你们呐!」吃火锅青菜吃完了,不找服务员找我,「林同志,上街口收点蒿子秆来,赶紧的!」去KTV唱歌,必要点一首《违章动物》送给我,「一群高贵气质的差人在处罚违章动物,缄默的泪没有人在乎」,或者「大王叫我来巡山,局长要求多罚款」…

实话实说,一开始如坐针毡,但很快我就适应了,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接个梗反击一二。因为实际执法中遭遇到的各种攻击谩骂,迅速磨练了我的脸皮:

头一年,我陆续遇到了哭着哀求别扣车子的水果贩子、抱住大腿死不松手的烧饼摊主、拿出药瓶声称有心脏病的卖菜老太太、掏出锉刀的违建业主、挥舞利刃的新疆切糕小贩、把鸡血往我腿上泼的活禽贩子、把我衣服揪成麻花的算命老头、拿自制辣椒水喷我眼睛的酸辣粉大妈,以及最常见的,一言不合滚在地上嚷嚷「城管打人啦」的当事人,和围成一圈掏出手机拍摄、对我们怒目相向的路人。

围观路人主要动嘴,那个难听话不要太多,有直接开骂的——「不要脸,欺负老百姓!」「土匪,不给穷人活路!」「家门口买卖点便宜东西,你们没收着钱红眼了!」有冷嘲热讽的,比如收走的是蔬菜,「真好,赶紧抱家去,这一星期都不用买菜了!」或是收走煎饺摊,「今天的宵夜算是搞定了,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当事人则是肢体冲突的发起者,城管只有被动制止、不存在主动攻击当事人的情况——有执法记录仪作证。我被小贩撕坏过制服、扯脱过裤子、打破过鼻子,这不算什么,我的同事烟鬼被违建业主一刀扎在腰上,在医院里躺了一礼拜,这幸亏是冬天衣服厚实,没有捅到肾脏;同事老陈被小贩夺过对讲机砸头,导致眼眶骨折;同事小辛被占道经营的店主扇过连环耳光,肿着脸回家,把他新婚妻子给气哭了——「想不到你一个月挣三千,还包挨打的呐!」

认真论起来,支队里的老同志,哪个没有伤过肿过,挨过打、挂过彩?队里好不容易来个女同志,干不了多久,就得退出执法一线,原因很简单,没有男的扛造。我们一个同事小姑娘只是被违建业主的家人指鼻子骂了半个小时,就崩溃了,哭着求饶,「你们停一下,让我缓缓!」而且,动起手来,执法对象会当街撕扯衣服裤子,女同志很不方便。

城管的装备只有对讲机和执法记录仪,没有武器,赤手空拳。执法对象却是拿什么的都有,卖水果的有水果刀,卖熟食的有菜刀,卖烧烤的有竹签子,哪怕是卖蔬菜的,他急起来拿秤砣子砸你一下也受不了啊!

城管,真是和平年代里的危险职业。

最惨公务员:月薪三千,还得扛揍|真实故事

街头流动小商贩都是什么人?

有一种说法是他们看似弱势群体,其实比办公室白领还挣钱,网络上常有这样的「都市传说」——学校门口卖鸡蛋灌饼的摊主,全家去马尔代夫旅游了;小区楼下卖凉皮的小老板,收摊后开着凯迪拉克走了;夫妻俩地铁口卖馒头,养活五个小孩读书上学;露天烧烤摊一个月赚两三万属于正常发挥,赚不到这个数的都是loser…这些传说也许真的存在,但至少我没见过,我干了九年城管,接触到的街头小商贩,也就是勉强糊口而已。

细想一下,如果这种没有资金和技术门槛的小本买卖,都能轻松发家致富,那么谁还会吭哧吭哧地苦读书呢?

从我的接触来看,街头小商贩相当多的是困难群众,这个从收钱的微信名字和签名就能看出来——「放下」「狗尾草」「耶稣爱我」「正确认识自己,保持良好心态」「但求平安走完这一生」等等,透着一种知足认命的气息。

有一回,我和同事去某区清理游商,小贩们远远看见了,刮风似的跑,留下满地的碎纸皮、塑料袋、菜叶子,和一个小女孩。女孩四五岁,脸蛋黄黄的,衣服上有油渍,脸颊上有鼻涕痕,捧着两个塑料碗,蹲在地下,张着小嘴巴看着我们。我掏出纸巾给她擦鼻涕。

等了一会儿,一对面色苍白的男女找过来了,小女孩从地下跳起来,抱住女人,开心地说,「妈妈,碗在这儿,没有丢!」两口子面对我们,支支吾吾不知道说什么好,我的同事小山说了一句,「下次慢点跑,是买卖要紧孩子要紧啊!」当妈的一下子绷不住,垂下头直流眼泪,离去的时候能听见她埋怨男的,「自己苦不算,还要带小人到世上受苦!」

我也有个女儿,和那小女孩差不多年纪,我干这份工也是为了养家糊口,和他们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我的职责是管理和维护城市环境,这是我们这份工作必须承受的。

还有一回,我和同事在常去的快餐大排档吃饭,正吃着,同事指给我看一个人,带个帽子,袖着一只手,在店里转圈儿,看谁起身走了,他就坐下来吃那人的剩饭——挑走肉丝的炒粉、没有馅儿的包子皮、稀溜溜的蛋花汤……

我认得他,他叫「三指」——他的左手只有三个指头,在市民广场摆摊卖水煎豆腐,前一阵被我们收走了三轮车,我过去问他,「三指,你怎么不来找我们取车?」

「你们罚款一千多,我那车子不值那么多钱。」他答。

「你听谁说的罚款一千?你赶紧来我们队里接受批评教育,不罚款。屡教屡犯的才罚款,而且也罚不了这么多。」我给他买了份炒粉。

我们的罚款标准一般都在两百元以下,情节特别恶劣的才到五百元。

第二天,「三指」来队里取车了。问了一下情况,他早年做仓库管理员,让雷管炸伤了手,下岗后,虽然申请了低保,但是不够开支的——他家里还有个卧床不起的老母亲。

后来,由社区居委会出具了情况证明,我们把他安排在步行街的定点小吃区,摊位免费,办了健康证和经营证照,招牌就叫「三指水煎豆腐」。

「三指」在我们这儿不是特例。家里有残疾人病人的、子女多担子重的、下岗的孤寡的,确实存在困难的小贩,由社区出具证明,我们都给安置免费摊位,摊位集中设置在步行街、主干道区域和菜场周围小巷口,地段都不错。

他们要的是一份生计,只罚不帮,只堵不疏,难以解决根本矛盾。结果就是无限循环的「猫鼠游戏」——你来了他走,你走了他再来。现在依然存在这种情况,每天上班的必选项目,就是跟那些位老油条的执法对象兜圈子,天天见面,都快处成同事了。

有时候下班了,我也买他们的东西。便宜啊,西瓜七毛一斤、拌粉三块钱一碗、空心菜两元一把、苦瓜一根五毛…而且短斤缺两、以次充好的情况不多,因为说是游商,其实每天都会出现在那几条街附近,做的是街坊生意,有回头客效应。

还有一种情况,在大城市遇不着,只有我们这种县级市会遇到,就是执法时发现对象是熟人——因为地方太小,抬头不见低头见,本地人三拐两拐总能攀上关系,遇上熟人、半熟人的情况并不少见。

一开始多少有点尴尬,还想要不要装不认识,后来有经验了,才醒过神来,会主动上前打招呼,甚至希望执法对象是熟人,因为熟人更加配合工作。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遇到姚奶奶,在主干道清街时,我们劝离几个摆摊卖手工艺品的老人,其中一个卖鞋垫的老太太叫住我,「是你吗,林子?」我才认出是姚奶奶,她是我的老邻居,从小看着我长大,山东人,爱吃面食,吃饺子的时候,总要装一碗送过来,后来我们搬家了,她还一直住在老屋里。现在出来摆摊,是因为老伴死了,两个儿子都不管她!她这种情况还不符合低保条件,因为她有法定赡养人。

我找居委会了解情况,居委会也头疼,调解多少回了,两个儿子根本不听。没办法,我介绍她去一家饭馆打工,做些洗洗涮涮的活儿,姚奶奶七十岁了。

今年四月,姚奶奶深夜放工的时候,横穿马路,被车撞死了。撞死她的是派出所长的车,赔了七十万,两个儿子一人一半!

现在想起姚奶奶,心里还堵得慌。

最惨公务员:月薪三千,还得扛揍|真实故事

我干了九年城管,月入四千多。我老婆有工作,所以日子还过得去,不然单靠我这收入,想买房养小孩,我也得兼职当小贩去。

前些年,我们还发点津贴,电话补助误餐补助什么的,一年合两千多,工会每年再组织大家在国内旅个游。现在,除了春节中秋发点粮油年货,什么都没有了。

噢,作为一线执法人员,还有四百一个月的餐补。代价是每周只休一天,没有加班费。

正经收入就这些了,撑死了一年五六万,至于灰色收入,别着急,容我一样一样数过来:

小贩、店主交的罚款?每笔钱有完整发票和收据,统一上交财政。跟我们没关系。

偷偷收小贩的贿赂?都是讨口饭吃的小本生意,说句不好听的,跳蚤身上榨油,能榨出多少油水?再一个,市作风办也不是吃素的,为了这么点买擦屁股纸都不够的碎银子,冒丢工作的风险,谁干啊!

私分暂扣的物品?嗯,第一,物品本身不值什么钱,第二,这么直接的中饱私囊,被举报了死路一条。那些没人领取的瓜果蔬菜,在腐烂变质前会送给福利院或老人院,福利院开收条证明;熟食肉串什么的,放到快过期了直接扔,没人会碰的,流动摊贩的熟食没有卫生保障,吃坏了肚子算谁的;三轮车煤炉子桌椅等工具,放库房里占地方,拿出去拍卖没人买,最后多半销毁了事。

如今监管严明,举个小例子,商户店铺的垃圾以前由属地社区负责保洁处理,象征性收取每月十元的垃圾费,后来改由市环卫部门负责,每月收二十元垃圾费,商户们立刻致电城管服务热线质疑,问是什么情况,是否有私人收费的猫腻在里头?就这么点小钱,都敷衍不得。

总之,这个工作没什么油水可捞,要说「灰色收入」,只有一样,就是装修罚款。商户店铺要搞装修,需要去建设局装修办办许可证,办证不花钱,但有条件——承揽该装修业务的必须是正规资质的装修公司。很多小商户嫌正规装修公司报价贵,就不办许可证,请小工头来装,而城管部门对无手续装修的店铺有监管和处罚职能,这里面就有人情操作的空间,比如按最低一档标准进行处罚,处罚面积也可以徇情少算点。

店主一般会请城管吃个饭,送点烟酒,这事儿就算过去了。没有直接给钱的。我们这儿地方小,碰来碰去都是熟人,给钱就生分了。我们也不敢收钱,吃饭行,收钱性质就变了,容易让人逮着把柄。

所以,要说除了挨骂挨打、天天和商贩店主打游击、一周干足六天节假日还轮班、遇见大整治创文明活动就累得跟搬家小工似的,干城管有点什么好处,就是这个——隔三差五地有人请吃饭喝酒,嘴上不太亏。

最惨公务员:月薪三千,还得扛揍|真实故事

这几年能感觉到,群众对我们的态度比原来好了。撒泼打滚、暴力抗法的情况还是有,但围观路人没那么容易激动,也不会一边倒地为商贩、违建业主说话了,有的人还能比较客观地评论事情——「小摊小贩摆别人家门口都觉得方便,摆自己家门口都不乐意,又吵又脏!」「城管要是拆不了她的杂物间,明天我也撘一个,占便宜谁不会!」

这些变化,一方面得益于执法记录仪,我们的「神器」,有了它,不会被断章取义的街拍视频冤枉,新闻媒体要给城管人写负面报道也没那么容易了。

一方面是我们强调文明执法的结果,以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硬执法、硬冲突的情况能免则免。

还有就是随着城市化发展,占道、拥堵、停车难、噪音、油烟污染、垃圾泛滥等「城市病」越来越厉害,老百姓能切身体会到市容环境的重要——平时拿城管不当回事,城管人真要歇一个月不干活,城市就得乱套了。

这些改变带给我们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挨骂挨打少了,队里的小伙子相亲谈对象,也不受歧视了,去小孩学校开家长会,也不用掩藏自己的城管身份了。

你家乡的城管是否还是老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