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手锏’由来这么恐怖,看完确实不愧为‘杀手锏’创始人

相信对秦琼这个人物大家都很熟悉,字叔宝,是唐代的开国功臣之一。来看看史书对秦琼功劳的记录,《新唐书·秦琼传》载,他“

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锏”。 “寻投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身先士卒,无所不敌,“进封翼国公。”后他功拜“左武卫大将军”,及“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贞观十三年,改封胡国公”。后来,唐代统治者把他的肖像绘在表彰功臣的凌烟阁上。

‘杀手锏’由来这么恐怖,看完确实不愧为‘杀手锏’创始人

秦琼的名字在民间亦颇有名气, 很多人都知道他的武艺高强,尤其是那招“杀手锏”,后世更将其引申为“绝招”之意。

是的,秦琼使锏确有两下子。“锏”本作“简”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锏是“古代兵器,金属制成,长条形,有四棱,无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

关于“杀手锏”,民间有这么一段传说:秦琼祖上留传下来一件武器,是两条重一百三十斤的镀金熟铜锏。有一次,他教表弟罗成学锏法,当快传到“杀手锏”时,秦琼心中一闪念:“表弟勇猛,,若把“杀手锏’传了给他,天下便只有他而没有我了,还是不传为妙。”于是,他就把这一致敌于死命的绝招留了一手,没有教会罗成。这是民间的传说,不知道真假,不过秦琼的杀手锏厉害确实是这样的。

‘杀手锏’由来这么恐怖,看完确实不愧为‘杀手锏’创始人

这杀手锏究竟怎样厉害,来看看历史书《说唐》对此的记载,第二十七回“秦叔宝走马取金堤”有这么一段精彩的描写:秦琼与金堤关守将华公义大战三十余回合,不分胜负。“叔宝见公义戟法高强,不能取胜,只得虚闪一枪,回马便走。公义赶来,叔宝把枪右手横拿,将左手扯出锏来,执在胸前。华公义马头相撞(着秦琼的)马尾,举戟望叔宝后心便刺,叔宝左手把枪反在背后往上一架,扭回身一锏打去,把公义的头都打得不见了,跌下马来。这个名为‘杀手锏’。”这大概也是秦琼将杀手锏用于实战的典型战例吧!

秦琼除用锏外,也常常用枪,且枪术亦十分了得。据《新唐书·秦琼传》载:“每敌有骁将锐土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可见秦琼的枪是特别重的,唐皇朝既常常将其枪陈列于殿庭,足见对秦琼及其枪的重视。

‘杀手锏’由来这么恐怖,看完确实不愧为‘杀手锏’创始人

在民间,老百姓门前喜贴“门神”以“驱鬼辟邪”,门神之一就是秦琼,可见,在平民心目中,就是“鬼”也惧怕秦琼的武艺。这门神也有一段来历,据说唐太宗李世民成就帝业的时候杀人无数,当了皇帝之后身体越变越差,经常夜间梦寐不宁,多做恶梦,李世民很害怕,受不住折磨,召来众将群臣商议,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门于宫门两旁果然无事。但是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于是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崇全消。后世沿袭,遂永为门神。门神可驱鬼纯粹是胡说八道,这故事无非从侧面反映人们对秦琼武功的崇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