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原生家庭的压力,变得极度没有安全感,不敢去依赖谁相信谁,我该怎么办?

黄书包


问题中感觉到强烈的无力感。

有些事情大脑明白了,但身体还保留原来的体验,所以,虽然你知道不安全感的来源,但经历留 下来的身体层面的体验,那些期待,那些恐惧,那些愤怒,还在那里,这些即是来自生活的经验,也会在生活的经验中慢慢变化。

小孩子的不安全感和成人不一样,小孩子处在发展中,要求安全是发展中的需要,成人已经没法再回到过去重复被养育一次,只能从现有的条件去成长。

当你问我该怎么办的时候,我感觉到你的期待,期待有一个人给你一个答案,给你安全感。你的经历让你缺乏的这个部分,你很想要回来,现实是,你再也回不到过去了,这个期待会带来更多的无助,感觉更虚弱,更害怕不安全,因为这个别人给的安全,你既害怕会失去,也有可能真的失去,因为现实的关系都会变化,所以根本的是让自己内心对安全和信任的体验有所变化。

有两种方向,都需要你自己去选择和经历,在经验中提升感觉安全和信任的能力,或者,能区别此时的情境和过去不安全情境的不同,这都有助于你应对内心的不安全感:

一个是你生活中与人交往的经验。

一个是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的经验。


隋云海SYH


别把一切的不如意都归结为是原生家庭的伤,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失和不完美,如何在创伤中成长,那才是你的骄傲。

也许需要时间、或者一个“完美”的伴侣、一个契机,当你把过去的伤痛重新赋予新的能量,那将是你最好的成长。

前段时间播出的《都挺好》,苏明玉有幸遇到了石天冬,石天冬充当了合适的“容器”功能,把苏明玉和家庭成员不和的毒素,一点点的化解,并转换成为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之后有了都挺好的完美结局。

一个人的安全感来源于很多方面,外求不如内在的成长,当你从孤力无助蜕变为强大有力的人,你的自信、个人魅力会自然闪光。

祝你快乐!



辣妈教你读懂男人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受人生的当头棒喝,经受一副烂牌的考验。

  • 这时候,有的人会逃跑、躲避,或者自怨自艾;
  • 而有的人,却能凭借内在住着的强悍自我,选择与命运死磕,坚持自我承担、自我负责。

也许,你也会把自己的不幸归结于原生家庭的创伤,但看过访谈节目《不可说》关于丁克的这期,也许你会有不同的看法。

六位被访问者,三人始终坚持丁克,另外三人则持不同观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来自不幸的原生家庭。但长大以后的他们,却走向了截然相反的人生。

  • 被访问者之一:李座峰,39岁,丁克。

之所以不要孩子,来自父亲给自己的阴影。父亲在他心中,一直是一个恐怖的存在,很小的时候就给他立各种规矩,不听话就挨耳光,一个接一个。

你会害怕自己做父亲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李座峰说:对。

完全没有共同语言的父母,以及粗暴的父亲,让他对婚姻和孩子失去了信心。

  • 另一个被访问者:王嫣云,26岁,一个孩子的妈妈。

她父母离异,只能被动地顺从父母分离带来的后果,而孩子的到来,让她意识到,做父母是一件有主动权的事,她要成为母亲,告诉她原生家庭的父母,什么才是真正的好父母。

有了孩子,像捡了彩票一样。

类似的不幸,却导致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观:

  • 一种是,我相信我能创造自己的幸福;
  • 另一种是,我再努力也只会重复不幸。

原生家庭刻在我们身上的烙印,没有人可以避免。幼时的你,只是一张白纸,只能任别人在上面涂涂画画,并没有反抗的余地。

但视频下方的一条评论引起了我的关注: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会变成恶龙,余生我将倾尽全力避免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我经历过它,但我未来可以选择不成为它,这就是原生家庭交给我们的功课。


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童年时期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一个人性格、三观乃至人生中的各种关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但现实情况是,我们几乎从来没见过全然成长在幸福氛围里的孩子。

有许多人的原生家庭都是这样的相处模式:小时候,面临父母无界限地控制,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长大后,又遭遇了父母无止尽的索取,失去了独立自主的选择权。

但当我们过分强调原生家庭对人一生的影响时,绝大多数的人会把成年后的所有境遇(多数是负面的)都归结于父母的问题。

事实上,心理学家提出“原生家庭”的概念,是为了寻求解决途径,而不仅是挖掘问题根源寻找责任方。

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去疗愈原生家庭的印记?

因为如果不去疗愈,你永远是一个一直只会反抗父母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你会给自己设置最高难度的通往成功的路经。

  • 那些怨恨憎恨父母的人,一直讨厌父母、抱怨父母、憎恨父母的人,是好运的敌人。比如,自己的健康也不会好,自己的运气、婚姻也不会好。
  • 一直听话的乖乖仔,长大后是没办法做自己的。因为从小到大都没有表达过主见。

如果,人生真有什么胜利可言的话,大概不过就是在你最不堪的时候,你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勇敢的坚持。

然后,你可以骄傲地告诉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命运,没有摧毁我”。

后 记 :

如今事业、家庭双丰收的蔡少芬,曾经也有很长一段时间,陷进了原生家庭的“泥沼”里,无法脱离。

蔡少芬的妈妈常年沉迷与赌博,欠下巨额赌债。所以,蔡少芬小小年纪就要进入演艺圈替母还债,甚至经常接到高利贷公司的威胁电话。最终因无力偿还不断欠下的巨额赌资,被迫与母亲断绝母女关系。

在之后的采访中,她说:“我恨过我妈妈,但现在已经不恨了,因为她好疼我,但我真是没有能力再帮她了。”

所以,把父母当作自己命运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学会如何面对自己的命运,接受它,放下它,改变它,然后才能够做自己。

众生皆苦,我们的父母,也不过是被生活逼迫着压榨着的普通人,人性里的弱点和短处,他们也无法避免。

理解父母的苦衷,宽恕他们的过失,这才是一个人真正成熟起来的标志,也是与原生家庭和解的必经之路。


心理壹点灵


前不久,姚晨主演的《都挺好》结束了。可是,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仍在热火朝天的进行。

电视剧结局很暖心,大女主苏明玉将内心的坚冰融化,积聚的负面情绪慢慢释放,与原生家庭终于和解。

当她辞掉工作,用心去照顾失忆的父亲,重新感受浓浓的父爱,还有家庭的温暖,她的整个世界都变得温柔和明亮起来。

特别是最后一个场景,大年三十,花灯初上,烟花绚烂,她依偎在父亲的肩膀,与两个哥哥通过视频互相祝福,看着春晚,幸福地说,“这是她过的最好的一个春节。”

深以为然,看到这一幕,我的眼眶也湿润了。

那个果断干练的商业精英苏明玉,奈何事业再成功,脸上的微笑却很坚硬,总给人一种疏离冰冷的感觉;

而躺在父亲怀里撒娇的小姑娘,才显得更接地气,灵魂里都散发着,幸福的香味,哪怕挣再多钱,也无法弥补的那种爱。

这种爱,是不能缺失,不能复制,不能替代,只有原生家庭才能给予的。

可见,原生家庭对每个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都挺好》这部剧之所以热度不断,话题连连,和原生家庭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或许,每个人都可以从这部剧中对话入座,看到曾经的自己,或身边的朋友。

关于原生家庭的定义,有人曾这样解释:“我们从小成长的家,就是有父母的那个家。”

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原生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形成,以及情感体验和表达,更为个人长大后的人际互动的模式和方式定型。”

“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我想起《欢乐颂》里樊胜美的那句指戳人心的话:“一个家,就是一个人的宿命。”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或许,这就是事实。

《都挺好》里,有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苏明玉讨厌母亲,自己努力工作,拼命赚钱,拼命逃离原生家庭。

可是,到最后,身上还是有母亲的影子。她的说话方式,思维模式,处世态度都无形地受到母亲的影响。

当她在派出所大骂父亲,父亲血压升高住院前,说的最后一句话竟然是,“你是赵美兰。”

苏明玉彻底崩溃,她不明白,为什么她越想逃离,越会靠近;越是厌恶,越会相近;越是反抗,越会沦陷。

也许,这就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无声无息的影响。

打开原生家庭的正确方式=先承认,再成长

原生家庭在一定程度上,真的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和格局。生于好的原生家庭,我们可以享受这份幸运和幸福;

如果生在一个不好的原生家庭里,那只能依靠自己,慢慢改变。世上或许没什么救世主,真正属于自己人生,就靠自己去打造。

苏明玉最后与原生家庭握手言和,靠的就是自己真正放下过往,与自己的内心和解。

试着让自己多读书,多运动,多旅行,开阔视野,扩大格局,身和心都在路上,见到最美的人,看到最美的风景,遇到最美的自己。


兜妈育儿记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详细分析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称职的父母、操控型父母、酗酒型父母、身体虐待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性虐待父母这七种类型的家庭是如何伤害孩子以及对他们造成持续严重的影响。第二部分重点传授了具体的应对策略。但是本书的核心并不在于去控诉我们的原生家庭,我们的父母,我们去探究原生家庭模式的目的也并非在于“甩锅”。最终我们的目的一定是怎样从原生家庭给予我们的一些不良影响中出来,去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同时也给我们的下一代一个更好的“原版”。

题主所说的由于原生家庭的压力,自己变得极度没有安全感。那么就需要自己去更深地觉察:原生家庭哪些压力?哪些行为模式?没有安全感是如何发生的?去理清这些是怎么发生的,就能更好地觉察事件背后的动力和需求。父母的需求?你自己的需求?

有时候我们对原生家庭对控诉其实是能带来一些“好处”的,那就是无论我过得怎样糟糕,都是你们的错,都是原生家庭的错,我就可以不用为自己负责了。但是这么做的同时,我们也就失去了体验为自己负责的成就感。对待原生家庭给我们的影响,首先我们去接受这个现实,是的,原生家庭就是给我伤害了,我年幼的时候的确是无力去阻隔这种伤害和影响的。接下来更重要的一步,认识到自己已经成年的事实,认识到自己已经有能力走出影响到事实。

三十岁前的容貌是父母给的,三十岁后的容貌是自己修的。无论原生家庭给予我们什么的人生底牌,我们都需要了解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是那个打牌的人,我们是有无数次机会去做主动选择,让我们的生活更好一些。只是,你愿意这样做吗?

“一个很深的改变,是我们认识到我们自己必须负责,我们是自身经验无可争议的作者。”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们有着自身的局限和不足,他们是人,不是神。我们必须认识到父母不是完美的这样一个事实。既然是人,注定会犯错。那么,你要继续拿着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当挡箭牌?还是勇敢地去做一个成年人该做的事。

如果是后者,那么我建议你可以从看一些书开始,在你的改变需求很迫切的时候,找一位专业咨询师或者参加一些家庭关系工作坊,都会帮助你更好地去觉察、去成长、去改变。

谢谢!我的主页有几篇关于原生家庭的文章,想要进一步了解也可以关注我。祝好!





孙老师心理说


由于原生家庭的压力,变的极度没有安全感,不敢去依赖谁相信谁,我该怎么办?

通过你问的问题,能捕捉到的信息是:你知道问题出现的原因,也想冲出这个枷锁,只是不知道如何打开这个牢笼?

不敢去依赖谁,相信谁,这种心态能理解的,不管是不是原生家庭造成,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伤害你最深的,往往是你依赖的那个人,你相信的那个人……。

我们一方面要释放自己,一方面要保护自己,特别情绪,心理方面的负面东西,我们需要通过释放,来换取我们的一身轻松,否则这些东西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在合适的时候就会爆发出来,最后伤人伤己……。

对于身体里面已有的负面情绪,你可以找一个你自己认为合适的释放方式去释放一下,譬如喝点酒,譬如找个没人的地方去痛快哭一场,譬如唱歌……等等,只要你自己认为合适的就好,注意一个度,发泄完了擦干眼泪继续选择坚强的活着,活给自己看,也告诉自己,我没有那么脆弱,我不会轻易被击倒。

真的很难有一个值得自己信赖,相信的人,很多时候,哪怕是自己父母,兄弟,朋友,同学,也很难,可遇不可求,谁又是自己最值得依赖,最值得相信的人呢?只有我们自己,我们自己依赖自己,自己相信自己。

最后给你几点建议:

1.大胆走出去进行社交,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2.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自己对生活的抗压能力。

3.正确面对自己的喜怒哀乐,开心了就笑,悲伤了就哭,愤怒了就发火,等等,别压抑自己的情绪。

4.勤劳一点,让自己体力劳动适当超过自己的脑力劳动。

记住:如果不善交际是性格弱点,那么不会独处就是灵魂缺陷。

……

谢谢!我是正弦,因为不知道你具体情况,暂时就唠嗑这些吧。



正弦说事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我刚不久才写了关于“原生家庭”话题的文章,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下:

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不是去依赖谁信任谁得到的。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强大自己,《都挺好》剧中的苏明玉就是一个例子,在原生家庭中受到不公平待遇,自己勤工俭学,不再用家里一毛钱,之后成为销售界一大奇才,很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每个人都会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能做的就是把这种对自己的影响降到最低,转移注意力,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证明给自己看!


苏小姗啊


问题太抽象,太分层了。第一,你要说清楚,怎么没安全感?没哪种安全感?第二,是谁都不信任,还是不信任某类人?第三,知道依赖并不是滋养的行为吗?若知道,就不求依赖人了。

自己把问题缕清晰就是自愈的过程,越清晰越好。

比如,家里给自己压力,是缺钱吗,缺什么钱,是必须要花的吗,是自己必须承担的吗,谁告诉必须承担的,不承担是活不下去吗…

问到最根的那个问题,再问自己确实要如此吗?真的没别的办法?若是只能受着,而多数都会发现不是,不是就没问题了。


修行中的夏日阳光


个人认为有危机感其实是好事,因为你会不断质问自己,不断推着自己前行,而不是在原地驻足不前,如果有一天你坐在椅子上,觉得对自己什么都满意,其实挺悲哀的。安全感是个好东西,但是它容易让你麻痹,然后停滞。


躺倒也能当英雄


你这是有一种焦虑情绪,首先应该调整好你的心态!心态调整好了,你自然就会有清晰的思路,根据你周遭环境的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