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水這項工程被評產業扶貧十大案例!楊建國:做出規模和效益

為激發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幹勁決心,持續宣揚有新時代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中國先進扶貧案例,人民網與《中國扶貧》雜誌社共同發起的“第二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報告會”於2019年4月25日在人民日報社舉辦。本次案例從材料徵集到報告會發布歷時半年時間,組委會從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量申報項目中甄選出了六大類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案例項目。河南省商水縣“巧媳婦”工程,以第一名的成績被評為產業扶貧十大案例。

河南商水这项工程被评产业扶贫十大案例!杨建国:做出规模和效益

據瞭解,商水縣以“巧媳婦”工程為載體,推進產業扶貧,促進了農民增收脫貧,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改變了貧困群眾精神面貌,實現了“兩不、兩促、兩確保”的發展目標,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平原農區產業扶貧的新途徑。

記者獲悉,商水縣每年留守婦女就有20多萬人,為有效解決留守婦女就業問題,自2012年開始,在選好企業領辦人的同時,培育一些技術含量低、就業覆蓋面廣、適合農村發展的“巧媳婦”工程產業項目,讓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在農村布廠設點,吸納貧困人口,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

商水縣採取“協會搭橋、政府引導、企業領辦、留守婦女參與、零風險保障、市場化運作”,實行“公司 分廠 聯繫點 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形成了企業總部在產業集聚區、鄉村設分廠、家裡當車間的發展模式。積極組織巧媳婦工程企業在人員密集、留守婦女較多地方設立加工分廠、聯繫點,將生產器具、原材料送到地域偏遠、因病、因殘、因年齡等不能進廠務工的人群手中,送設備材料上門、回收產品上門,讓不同年齡、不同技能、不同身體狀況的人群均能有活幹。

經過近7年的快速發展,商水縣“巧媳婦”工程項目已覆蓋漁網編織、服裝服飾、針織紡織、無紡布製品、箱包玩具、毛髮加工、工藝電子、草編塑編、食品加工等20多個產業領域,形成漁網編織、服裝服飾、無紡布製品三大主導產業,示範基地、企業、加工點585家,穩定從業12萬人,就業人員年人均收入1.2萬元,累計14億元以上,年創產值46億元,累計帶動近2萬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河南商水这项工程被评产业扶贫十大案例!杨建国:做出规模和效益

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楊建國說,作為中西部地區代表性的傳統農業大縣,商水縣圍繞高質量產業扶貧,形成了一套成體系的做法和經驗。

去年至今,老楊會客廳多次赴商水縣考察,並總結、梳理、推廣以巧媳婦工程為主體的高質量脫貧的商水模式。

“商水一方面將包括巧媳婦工程在內的產業扶貧內容,寫入了該縣十三五規劃;另一方面,把產業規劃與貧困戶脫貧增收進行精準對接,形成了‘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頂層思路。

在產業選擇上,商水縣結合縣域特色產業發展和貧困戶實際,充分利用當地業已形成的產業基礎和扶貧龍頭企業帶動優勢,從產品和市場兩個需求端入手,把千家萬戶的“點”上精準與帶動輻射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的產業“面”結合起來,以標準化、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為主要方向,更加註重扶貧產業的協調統一,形成以面帶點,以點促面,小溪流匯成大江海的良性發展態勢。”楊建國說。

記者瞭解到,商水縣巧媳婦工程拓寬至服裝服飾、針織紡織、無紡布製品、漁網編織等20多個領域,形成了一套產業扶貧長效機制。

楊建國點評,商水將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緊密的在了一起,把鄉村振興戰略的思想和原則融入脫貧攻堅中。“把脫貧攻堅與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城鄉融合發展等工作有機結合,形成縣域經濟發展與脫貧攻堅雙輪驅動、互促並進的良好格局。同時,商水縣產業扶貧與一帶一路深度融合。當下有數十家外貿出口企業,而以‘巧媳婦’產業為主的小微企業就涉及20多個產業1100多家,來自世界各國的訂單在商水巧媳婦的手中,變成了‘商水製造’,漂洋過海。”

楊建國認為,商水縣將產業扶貧進行了“二次升級”。幾個特色產業的產業鏈得以延長、補齊、加強,把產業扶貧項目做出了規模、做出了效益、做出了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