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贴牌陷“假酒”丑闻,价高质劣,这样的酒你敢喝吗?

近日,陷入舆论漩涡中的山西汾酒“开发酒”事件揭开了白酒行业的诸多乱象。(详情点击→私灌散酒高价卖、“开发商”交300万可获授权,汾酒“集团开发酒”还有哪些乱象?https://mp.weixin.qq.com/s/6GhX9aQvzxmIvhk7cyf4ow)

汾酒贴牌陷“假酒”丑闻,价高质劣,这样的酒你敢喝吗?

4月24日下午,汾酒集团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声明称,汾酒集团及汾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汾阳市公安局、杏花公安分局等相关部门近百人,分为5个行动组,从严查处销售假冒侵权、“三无产品”等问题,清理整治不符合规定的“汾酒集团”系列产品。

贴牌酒鱼龙混杂后遗症严重

对于为何使用其他厂家贴牌生产汾酒,白酒行业人士表示,1998年山西朔州假酒案后,汾酒的销售受到影响,省外市场快速流失。开发商模式曾让汾酒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受益于合作开发模式,汾酒在2004年之后迅速崛起,利用集团开发模式,汾酒在白酒市场再次站稳脚跟。

但是,到现在,贴牌酒的后遗症问题再次暴露出来。

贴牌虽然使汾酒在白酒市场里站稳了脚跟,但这种模式下,各式各样品牌太多太杂乱,难免会出现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局面。比如,有的开放商在获得汾酒集团的授权后,可以灌装自己酒厂生产的白酒,还可以打着汾酒的旗号进行销售,因为包装完全一样,“非业内人士”根本无从分辨真假。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不良商家也窥见了贴牌的漏洞,开始“浑水摸鱼”直接灌装假冒酒,用三无散酒冒充汾酒。

长此以往,必然会稀释汾酒品牌自身的“含金量”,这种做法无异于是杀鸡取卵。

“在开发酒、贴牌酒的管理出现纰漏之后,低质高价成为这类酒的一大特征。这对白酒品牌的透支是非常严重的。”朱丹蓬表示,这也严重损害了白酒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美誉度。

“市场有眼睛,法律有牙齿。”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对《财经》新媒体表示,这个事件肯定对汾酒品牌有负面作用。作为老牌酒企,汾酒跟开发酒和假酒说再见,事不宜迟。只有这样才能重获消费者的信任。

贴牌模式在白酒行业内普遍存在

据悉,汾酒集团上述开发商模式,也就是业内通常所说的贴牌模式,这种模式在白酒行业内普遍存在。“汾酒的贴牌乱象可以说只是整个白酒行业的冰山一角。”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

不止汾酒亟待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拳整治贴牌酒,茅台、五粮液等酒企面对贴牌现象也并非高枕无忧。

据悉,年初,茅台集团子公司茅台技术开发公司控股的“孙公司” 天朝上品酒业(贵州)有限公司就曾因价格虚高、价格体系混乱,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围绕着天朝上品的争议声甚至还有涉嫌传销及金融诈骗。“茅台的品牌不能再透支了,要坚定不移地瘦身”,履新近一年的茅台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李保芳自上任以来开启了铁腕清理子公司模式。

2月18日,茅台集团下发了《茅台集团关于全面停止定制、贴牌和未经审批产品业务的通知》,这个茅台集团有史以来最严厉的规定之一要求全面停止包括茅台酒在内的各子公司定制、贴牌和未经审批产品所涉业务,相关产品和包材在未经集团允许的情况下,就地封存,不再生产和销售。茅台集团在文件中还对旗下白金酒公司做出重罚,根据上述通知,茅台集团白金酒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屡次违反茅台集团品牌管理规定,近期又出现重大违规行为,对茅台的品牌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茅台集团决定不再授权该子公司使用集团知识产权,生产业务由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接管。

不过在对损害茅台品牌的子公司清理中依然有漏网之鱼。对茅台集团“瘦身计划”的负责人李保芳而言,如何避免“瘦身计划”浮于表面仍是巨大考验。

五粮液集团也正在清理门店,4月起,逐步清理四个品牌共22款产品,这些产品在包装等方面与经典装五粮液类似,属于高仿产品。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五粮液品牌管理事务部日前向运营商、专卖店下发《关于清理下架和停止销售“VVV”“东方娇子”等系列酒品牌的通知》。通知指出,公司今年对“VVV”“五粮PTVIP”“东方娇子” 壹玖壹捌1918“四个品牌产品已停止合作。各运营商、专卖店从即日起对自有门店进行清理,对以上产品进行下架,停止销售。在运营商签约区域、渠道内,已纳入五粮液”百城千县万店工程的社会化终端配合五粮液系列酒公司开展清理下架工作。通知同时要求,各营销战区要在4月25日前全面督导此项工作的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