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摄影中的「色彩密码」

破译摄影中的「色彩密码」| 真色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高。

——题记

前言

同一座山峰,从不同角度望过去,可能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或高或低,或缓或陡,或险或奇。

变化无穷的色彩世界亦是如此。

在上一篇系列文章《 》中,【影像派】为大家介绍了光的物理属性、人眼的色彩感知机制,以及数码相机光影成像的工作原理,了解了色彩的「前世」与「今生」。

在本篇中,我们将深入色彩的本源,从不同角度解读其多重属性,探索其色彩斑斓的奥秘

一、颜色模式

颜色模式,亦即颜色模型(Color Model),是指通过一组数字来描述颜色的一种抽象数学模型。

根据光线的来源(投射或反射)的不同,颜色模式可划分为「加色模式」(叠加型)和「减色模式」(消减型)。

根据商业应用领域的不同,颜色模式又可细分为「RGB色光模式」和「CMYK色料模式」两大类。前者属于「加色模式」,主要应用于液晶电视、电脑显示器、手机屏幕等各种彩色电子显示设备中,后者属于「减色模式」,主要应用于彩色打印、杂志出版、相片冲晒等印刷行业。

1.1、RGB色光模式

根据人眼对各色光线的敏感度,人们将「红、绿、蓝」定为色光模式中的三种基本色,它们无法通过其它颜色混合调配得出,因此又被称为「

三原色」。

RGB」分别是以下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R:Red,红;

G:Green,绿;

B:Blue,蓝。

图1-1为RGB色光三原色叠色示意图:

破译摄影中的「色彩密码」| 真色彩

图1-1:RGB色光三原色叠色示意图。

1.2、CMYK色料模式

CMYK色料模式也称为「印刷四分色模式」。与色光模式的「加色」相反,它遵循的是「减色」模型。在上一篇文章中【影像派】已向大家介绍过,人眼只有通过物体反射的光线才能识别颜料的色彩。颜料本身不会发光,它只能借助外界光源反射光线。

CMYK」分别是以下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C:Cyan,青;

M:Magenta,品红;

Y:Yellow,黄;

K:Black,黑。

图1-2为CMYK色料三原色减色示意图:

破译摄影中的「色彩密码」| 真色彩

图1-2:CMYK色料三原色减色示意图。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黑色」的缩写不用「B」而用「K」呢?

那是因为「B」已被RGB模式中的蓝色(Blue)使用,为避免混淆,故用取其最后一个字母K表示。

而之所以在色料三原色中加入黑色

,则是因为现实印刷工业中的油墨并非是理想的纯色,而是混有少量杂质,出现「色偏」的现象难以避免,三原色等量叠加之后只能成为「深灰色」而非「纯黑色」。因此,直接添加黑色油墨可以大大节省成本,CMYK的缩写由此而来。

1.3、色域

色域(color gamut),即「色彩范围」,指一个技术系统能够产生的颜色总和。它是一个相对色彩组织方式(色彩空间)的概念。

在计算机屏幕中,RGB三原色的色阶为0-255,即每个色彩通道可以显示256色,因此RGB色彩空间最多可显示256x256x256≈1677万色

而在油墨印刷中,CMYK四色的色阶为0-100%

, 即每种原色可表示101色,因此CMYK色彩空间最多可显示101x101x101+101≈103万色

由此可见,RGB色彩空间的「色域」(色彩范围)比CMYK的更广,可以显示更加丰富的色彩。比如RGB色彩空间中的萤光绿,若用油墨印刷其色彩就会略显暗沉。

二、色相轮

色相轮(Color Wheel),也称为色环、色圈。在色彩学中,为了便于建模分析,人们以可见光的频率为顺序,将彩色光谱首尾相连依次排列在同一个圆内,于是便得到了一个「色相轮」。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色相轮又可细分为三种:RGB色相轮、RYB色相轮(美术绘画领域常用)和CMYK色相轮。如图2-1所示:

破译摄影中的「色彩密码」| 真色彩

图2-1:三种不同色彩模式的色相轮。

本文我们只重点探讨数字摄影中常用的RGB色相轮

在数字显示设备中,用「0-255」的数值分别表示红、绿、蓝三原色的色阶,通过加色混合调配出三原色以外的其它颜色。,如红色为(255,0,0),橙色为(255,125,0),青绿色为(0,255,125)等等。将色相环12等分,便得到了一个经典的「RGB十二色相环」,如图2-2所示:

破译摄影中的「色彩密码」| 真色彩

图2-2:RGB十二色相环。

红、绿、蓝为RGB三原色,属于「一级色光」;将其两两混合,便得到了另外3种颜色:黄、品、青,此为「二级色光」;若将一级和二级色光再分别两两混合叠加,又得到了另外6种颜色:橙、春绿、青绿、海蓝、紫、紫红,此为「三级色光」。

因此,RGB色相轮还有另外一种表示方法,如图2-3所示:

破译摄影中的「色彩密码」| 真色彩

图2-3:从三原色至混合成十二色相示意图。

通过「色相轮」,我们了解了色彩家族的概况。接下来,我们深入至家族成员,从不同维度看看它们共有的属性。

三、色彩三要素

在色彩原理中,将色相、明度、彩度(即饱和度)称之为「色彩三要素」。

3.1、色相(Hue)

色相,色彩之「相貌」,是指在不同波长光线的照射下,我们肉眼所感知到的色彩,它是无掺杂黑、白、灰的纯色,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我们中文语境中所谓的「颜色」其实就是指「色相」。

破译摄影中的「色彩密码」| 真色彩

图3-1:十二色相。

3.2、明度

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和区分概念,在介绍「明度」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另外两个容易与之混淆、而且常用的专有名词——发光强度亮度

3.2.1、发光强度、亮度

发光强度(Luminous intensity)也称为「光度」,是指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出的光通量,是一个衡量光源光线强度的绝对值,国际单位为「坎德拉」。我们平时所说的「这盏灯比那盏灯更」,其实对比的是它们的发光强度(光度)。

而「亮度」(Brightness)则是指我们人眼对光源发光强度的生理感知,是一种

主观感受,而非测量物理量。同样光度的光源,在不同环境下我们感受到的「亮度」有可能不一样。

例如,同一部手机,在不改变参数的情况下,在太阳底下,我们会觉得屏幕「太暗了」,但到了晚上,我们却觉得它「太亮了」。

因此,我们用电脑或手机后期处理时,不能仅凭眼睛去感受照片的亮度,观察它的直方图色阶分布图才是更好的选择。

3.2.2、明度

了解完了上述两个概念,我们再来介绍「明度」。

明度的英文是LuminosityLightness(有很多人将brightness翻译成明度,其实是混淆概念的错误译法),是指我们人眼所感知到物体反射光线的「明暗程度」,它相对「纯白色

」而言,不含色相信息

它与亮度一样,都是一种「主观视觉感受」,但最大的区别是:

亮度描述的是人眼感受到的光线「有多强」,而明度描述的则是物体「有多白」,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图3-2为从纯黑至纯白的无彩明度标尺示意图:

破译摄影中的「色彩密码」| 真色彩

图3-2:明度示意图。

可见,值越高,代表「反射的光越多」,明度上升,趋向「高调」,视觉上给人以轻盈、明亮之感;反之,值越低,代表「反射的光越少」,明度下降,趋向「低调」,视觉感受愈显沉重、暗淡。明度的英文是「lightness」,因为light除了有「光线」的意思,还有「轻、浅、少量」的含义。

色相不同,其明度也不同。如图3-3,蓝与黄色相的明度就相差较远,蓝的明度比黄色低,视觉上显得比较沉重。

破译摄影中的「色彩密码」| 真色彩

图3-3:不同色相对应的不同明度。

若给任意一种色相添加白色,其明度就会提升(可理解为「颜色反射的光线增多了」),颜色变亮,即「加白减淡」(tinted)。

如图3-4,给三种纯色添加不同比例的白色,其色彩从右至左逐渐变淡,直至成为纯白。

破译摄影中的「色彩密码」| 真色彩

图3-4:给三种色相添加白色,明度提升,颜色变淡变亮。

反之,若给它们添加黑色,其明度就会下降(可以理解为「颜色反射的光线减少了」),颜色变暗,即「增黑加深」(shaded)。如图3-5所示:

破译摄影中的「色彩密码」| 真色彩

图3-5:给三种色相添加黑色,颜色变暗加深。

3.3、饱和度

饱和度(Saturation),也称为「彩度」,描述色彩的纯净程度。100%饱和度的颜色即为「纯色」,即前文所说的「色相」,0%饱和度的颜色变成了只有黑白过渡的灰色调。

图3-6为红、绿、蓝三种色相在不同饱和度时的色彩对比图:

破译摄影中的「色彩密码」| 真色彩

图3-6:不同饱和度的红、绿、蓝三色相对比图。

为什么「零饱和度」的图像不是黑色而是灰色呢?那是因为还有「明度」的信息在里面,若将其明度也减为0,意即「没有光线」,那便是纯黑色。

总结

本篇中,我们分别从色彩模式、色相轮、色彩三要素等三个重要维度,为大家详细描摹了色彩的「肖像」,逐渐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

简单总结一下:

1、色彩模式:RGB模式(重点介绍)、CMYK模式;

2、色相轮:RGB(重点介绍)、RYB、CMYK;

3、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

通过掌握这些基本色彩知识,对于提升摄影后期的调色和配色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唯有熟悉了其「模样

」与「脾气」,我们方能根据各自特点,施展她们的美丽魔法


【往期文章精选】

若喜欢我的文章,请大家为我点赞、转发、收藏和评论

关注【影像派】,一起感受影像的精彩!

破译摄影中的「色彩密码」| 真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