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曹縣五里墩村:鹽鹼地上長出“銀香樣本”

魯網4月26日訊 灑過春雨的土地上,風吹出一些青草來,清新的泥土氣息撲面而來。4月13日,在山東菏澤的山東銀香偉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香偉業”)的百澳國際牧場,魯網記者對眼前的情景頗感意外。11個牛舍,4000頭牛,看不到牛糞,更聞不到臭味。牛舍外圍,舉目一片綠油油的麥田。

“一個小課題做成大文章”

這一派旖旎的田園風光得益於銀香偉業生態循環、種養結合的“有機共生模式”:通過改良集約土地,種植有機牧草和中草藥材,用來養殖高產奶牛;在生產奶製品的同時,將牧場糞料進行生物加工,生產出沼氣和有機肥,沼氣投入生產,有機肥繼續改良土地......整個生產過程實現綠色循環。

銀香偉業創始於山東省菏澤市曹縣五里墩村,這個位於縣郊的曾經的貧困村,土地鹽鹼化嚴重,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從開始的“被工業化遺忘”到“有意識地自控化肥”,30多年過去了,鹼地變良田,到現在已形成了3萬畝20年未施化肥的有機淨土。

“如果養殖業本身不夠綠色,就無法給土壤提供足夠的有機質,來防止土壤板結。”銀香偉業副總裁田忠紅向魯網記者介紹到,“在我們養殖場,以牛沼草、沼果、沼菜,一頭牛涵養了四畝地。”據瞭解,銀香偉業的每個有機牧場都配套建設有沼氣站和有機肥廠,每年由牛糞、牛尿產生的沼氣發電200萬度,全部用於有機牧場的養殖活動。

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

經過30多年的發展,這個五里墩村的鄉鎮企業將種地養牛這個小課題做成了大文章,走出了一條“農牧深度融合、土地有機轉換”的可持續發展路子,全封閉有機循環的方式淨化和培育了這片魯西南黃河故道的土地。目前,企業擁有自控土地2萬餘畝、合作種植基地3萬餘畝,改良土地10萬餘畝,奶牛存欄量2萬餘頭,每年實現稅收1300多萬元。

“一條產業鏈吃幹榨淨”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到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

五里墩村黨支部書記、銀香偉業董事長王銀香對總書記這番話深有感觸,“傳統農業時常出現豐產不豐收現象,農業脖子太長,農產品供應鏈條長、環節太多。”

以畜牧養殖作為切入點,衍生奶製品加工、飼料加工等後續產業,挖掘蔬菜、瓜果、牧草等相關產業的潛力,這還不夠。農產品附加值低,怎麼延長產業鏈條,王銀香想到了“有機產品”。2005年銀香偉業成為國內首家獲得有機牛奶等六項有機產品認證的企業,2019年僅蔬菜一項,公司就有15個品種獲得了有機食品認證。

在曹縣一家名為“歸一有機鮮生活”的文化體驗館裡,王銀香告訴魯網記者,店內有牛奶、小麥、蔬菜等上百種有機產品,線上銷售與線下實體店互動發展的模式,將是企業下一步發展的重點。目前,菏澤市內的實體店已有8家,濟南和周邊其它地市的實體店也在王銀香下一步的規劃裡。

挖掘農業的多維功能,拉長“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有機產業鏈,這種一頭連著消費者、一頭連著生產者的模式,極大地推動了現代農業的全渠道拓展。

“一張網編織智慧農業”

大棚聯網、蔬菜上網,一張碩大的網,正向五里墩村的田野間襲來。

在一座蔬菜大棚內,魯網記者注意到,蔬菜上方豎起了一個個監測儀,控溫、控水、控肥,全程實現了智能監測與控制,還可實時遠程獲取溫室大棚的空氣溫溼度、土壤溫溼、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像這樣的蔬菜大棚,2018年五里墩村投資1200萬建了30座,全部採用荷蘭新型技術,農資、水電費節省30%以上。

有了優質蔬菜,怎麼擴大客源?王銀香把目光投向電商領域,通過在京東、天貓、微信等平臺建設官方旗艦店,培養出了自己的鮮蔬品牌—優鮮福。用戶可上網訂購,目前已接到雲南、甘肅、內蒙等多地客戶訂單,五里墩村的有機蔬菜,裝進了城市居民的菜籃子。

種植信息化、管理智能化、銷售電商化,嚐到了智慧農業的甜頭,王銀香和浪潮集團合作開展信息化建設,推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建立農業數據智能化採集、處理、應用、服務、共享體系。

記者手記:“綠水青山”賺來“金山銀山”

此行給記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有機共生”四個字。

土地都是鹽鹼地,全村人均收入不足200元,欠著兩萬元的外債......這是1986年的五里墩村。經過30餘年的探索實踐,五里墩人在這塊土地上一遍遍書寫了可持續的文章,他們將作物秸稈加工成飼料,將畜牧糞便加工成有機肥和沼液,把農牧廢棄物變成了可持續利用的資源。產業之間相互循環支撐,解決了過去“環境保護與GDP相對立”的矛盾,用實踐驗證了“綠水青山”也能賺來“金山銀山”。

作為曾經一個沒有任何資源的窮村子,五里墩村黨支部書記王銀香帶著村民,堅持圍繞農業做文章、依託產業謀發展,一步步趟出了農村致富路。五里墩村現有人口1600餘人,其中五分之一的村民在銀香偉業就業,成為領工資的“職業農民”。他們逃離了背井離鄉的命運、改變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通過勞動賺取收入和尊嚴,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當農民有賺頭,幹農業有奔頭,五里墩村的“銀香樣本”讓我們看到了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新希望。(本網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