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引爆生态城旅游产业

时报记者 王梓 报道

全域旅游引爆生态城旅游产业

◎ 一季度,生态城综合游客接待量达100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15%。自2016年2月列入“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以来,生态城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逐年上升

◎ 为全方位满足游客需求,生态城打破从前景区景点的物理界限,将整个区域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行全域打造,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 在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过程中,生态城将文旅融合作为重要抓手,力促文创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记者从生态城旅游局了解到,2019年一季度,中新天津生态城综合游客接待量达100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15%。自2016年2月被国家旅游局列入“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以来,生态城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逐年上升。数据攀升的背后,是生态城绘就的一幅全域旅游新图景。

景点串成线 体验各不同

来到生态城,以航母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为代表的热门景点不容错过;以湿地、河湖、鱼鸟、海洋为代表的自然景观让人心旷神怡;同时,游客还能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渔盐文化和漕运文化;而即将开放的国家海洋博物馆更是值得期待。在生态城,可以说处处都有景,体验各不同。

如今,生态城正在围绕“一海一城”两大主题,努力打造全域旅游精品线路。在海洋旅游资源挖掘方面,生态城拥有30多公里长的绵延海岸线,海洋文化、滨海旅游、休闲娱乐等沿海优质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陆地旅游资源挖掘方面,生态城绿地率超过50%,一条“生态谷”将整个城市串联起来,形成12公里长的自然风光带和综合功能带。六条生态廊道连通河流、湖泊、湿地,形成了复合生态系统和滨海城市风格,为城市提供了开阔的绿色空间。以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为底色,以热门景区为亮点,生态城的全域旅游图景越来越清晰。

服务新升级 智慧做引领

为全方位满足游客需求,生态城打破从前景区景点的物理界限,将整个区域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行全域打造,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传统的游客集散、咨询服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游客需求。生态城按照四级模式建设智慧游客服务体系,一级为一个主游客服务中心;二级为重要景区及文化场馆游客服务中心;三级为商业及社区智慧服务站点;四级为智慧旅游服务终端。四级体系建成后,将形成“点线面”全覆盖的智慧旅游服务网络,为游客提供便捷化、精细化、高效率的服务。

在提升旅游硬件服务的同时,生态城利用“智慧”因子优化旅游软件服务水平。生态城将智慧旅游纳入智慧城市建设范畴,建立智慧旅游APP和旅游大数据平台。目前一期工程已于2018年10月投入试运行,2019年5月将正式投入使用,二期平台项目正在稳步建设中。

文旅深融合 产业再聚集

旅游是一种文化消费和文化体验。在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过程中,生态城将文旅融合作为重要抓手,力促文创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在拓展文化旅游资源方面,生态城利用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旅游。津沽记忆博物馆拥有2000余件藏品,充分展示了天津丰富独特的地域文化,行走在博物馆内,犹如穿行于天津卫开埠至今浓郁的市民生活气息中;东方艺术馆占地80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社会企业参建的最大艺术馆,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200余件国内外知名书画家创作的国画、油画、书法、篆刻、木刻等优秀作品。

在充实旅游内容方面,生态城引导景区通过创新旅游产品、增加演绎项目、举办特色文化活动等方式,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航母主题公园在发挥“基辅”号航母观赏价值的同时,深度挖掘其特有的军事文化内涵,打造集航母编队观光、军事文化展示、特色体验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海上军事文化体验区,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此外,“五一”假期,滨海鲤鱼门将开展听相声、绘年画、学剪纸、做风筝等主题活动,让游客在瞰海、听涛、品海鲜的同时,感受津城传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