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車行業的負面消息明顯增多,是不是汽車行業的轉折點到了?

空間沉降力


4s店的銷售模式,在設計之初,認為是很有利潤來源的一種銷售形式。其中4個S分別是:整車銷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後服務(Service)、信息反饋(Survey)。4s店這樣的模式會需要一個場地,往往4s店也會搞一些建築物,做展廳,和維修之用,還要租賃一些倉儲用地。所以建設一個4s店都會有一些投入。另外4s店也會需要給廠家交一份保證金和合同款。既得保證銷售量又得保證進貨量。這樣的形式成本會比較高。一個4s店就賣一個品牌的汽車。賣的好還好,賣的不好,人員工資都難。賣的好的品牌,在一個城市裡面,會有多家4S店。銷量就會分流。所以4s店都會極力的用服務來維護自己的客戶。

這種形式就中國大陸是這樣子的,其他國家未必全部這樣子。中國人對大而全或者小而全的概念比較根深蒂固。

而實際上4s店改成2s店銷售和反饋。另外有廠家,根據銷量在城市裡設置,不同數量的維修點。這樣的形式,往往要比4s店更有效率。

所以在公司利潤要求上升,人員開支上升的情況下,4s店的生存存在很大困難。所以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品牌的4s店倒閉的情況。僅僅是某一段時間的銷量,不足以支撐4s店的運營,就注意讓它倒閉掉。

最近,西安女車主的維權事件,鬧出了金融服務費。金融服務費也是4s店,獲得利潤的一個來源。它代表著僅靠簡單銷售形式賣車所的利潤,已經不足以維繫4s店的對利潤的要求了。所以它需要賣車的利潤,按揭過程中的服務費,保險返點,利息返點,以及在按揭期間的維修。在總體汽車銷量下降的時候,4s店對利潤的需求那可以用渴望來形容。

像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當中,利星行本身和奔馳是有股權關係的。而更多的4s店和汽車生產企業是沒有股權關係的。但是不管有股權關係也好,沒有股權關係也好。汽車發生質量問題,都存在維權難的情況。維權難,在中國,不僅是現在。一直來都是這樣子。也不僅僅存在於汽車,在其他產品當中也是這樣。這更多的應該是市場監管和質量監管的問題,靠消協看來真的沒什麼太大的作用,僅僅是個協會而已。所以不管看起來多牛叉的人,碰到汽車維權,他就成不了。這多少折射出汽車製造企業也好,汽車銷售企業也好,在話語權上遠遠超過消費者。


大舟財經觀


應該是一個轉折點的機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