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報告上寫“發現結節”,就是得癌了嗎?

檢查報告上寫“發現結節”,就是得癌了嗎?

醫學影像學擴大了人體的檢查範圍,也大大地幫助醫生提高診斷水平。但很多人對“拍片”存在著誤會,對影像學的報告更是難以理解。近日,搜狐健康邀請了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醫學影像科副主任唐磊教授,針對臨床上常見的疑惑進行解答。

一、哪種檢查輻射最強,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唐磊介紹,其實醫學影像學已經有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目前包括了平片(X線)、超聲(B超)、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MRI)、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PET)等多種手段。成像的範圍涵蓋了從頭到腳,基本全部的臟器和組織。雖然影像學檢查的名稱大不相同,但各種影像手段應用的都是無線電波,不同的只是波長、頻率和能量。

非常安全的檢查手段是B超和MRI,它們應用的是非電離輻射。波長長、頻率和能量低(和微波爐、手機、電腦屏幕等的輻射屬於近似量級),對細胞及DNA沒有損傷,除了產熱之外,對人體基本沒有影響。

平片、CT、骨掃描和PET應用的是電離輻射。電離輻射頻率高、波長短、能量大,穿透人體組織達到一定劑量的時候可能破壞DNA、殺傷細胞,因此,理論上來說存在著一定的損傷機體、致癌的風險。

但臨床上應用到存在電離輻射的檢查時,都會將劑量控制在相對安全範圍之內。實際上,人在自然環境中生活也會接受到來自宇宙、建築物、地表氡氣甚至飲食時產生的輻射影響。據估算,每年每人在自然環境中接受的輻射劑量大約為2.4毫西弗(電離輻射的劑量的單位)。而拍攝一張X線胸片一般僅有0.05毫西弗,一次CT檢查則大約為5-10毫西弗,低劑量螺旋CT篩查僅有普通CT的大約1/10,也就是0.61—1.50毫西弗。這些值遠遠低於一個每天吸菸1.5包的菸民累積一年的輻射量——13毫西弗。

美國醫學物理師協會認為,影像學檢查的單次劑量在50毫西弗以下時,都可以認為是安全的。因此,目前各種CT等電離輻射檢查手段的實際劑量都遠低於限值。而且,醫生在進行影像檢查時,會充分權衡利弊,儘量避免不必要的檢查。如果真需要檢查,也是在安全範圍內,請網友們放心。

二、為什麼做了B超還不夠,還要做CT、MRI甚至PET?

因為不同的檢查方法經常需要搭配使用。B超簡便經濟且沒有輻射損傷,可以作為篩查和初診的手段,但對細節結構有時顯示不清晰,可能需要CT進一步明確。而有些肝臟病變單靠CT難以定性,又可能需要軟組織對比更清晰的磁共振來進一步明確,區分不典型血管瘤和轉移瘤等良惡性病變。

三、為什麼有時候影像報告說腫塊很大,患者自己沒有任何感覺?

唐磊說,這與腫瘤生長的位置有關係,像胸腹腔這樣空間較為廣闊,臟器敏感性又較低的區域,腫瘤可能長到十幾甚至二三十公分而不引起任何症狀。而像顱內和椎管這些神經分佈密集或空間狹小的區域,很小的腫瘤可能就會引起明顯症狀。

四、拍片子真能查出早癌嗎?

美國國家肺癌篩查試驗(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NLST)的隨機對照研究結果顯示,與X線胸片相比,採用低劑量螺旋CT對肺癌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可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

體檢的常用影像手段包括B超(甲狀腺、腹部、婦科)、低劑量螺旋CT(肺)、內鏡(食管、胃、結直腸)、X線鉬靶檢查(乳腺)、MRI(不作為常規應用,疑診腦、肝、脊柱或肝炎肝硬化等高風險者,作為其他初級手段診斷不清時的候選)等。唐磊建議網友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防癌體檢套餐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是可以預防或早期發現癌症的。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有政協委員也提交了提案,建議規範和普及防癌體檢,並儘快納入醫保,惠及更多百姓。

五、拍完片子就一定能確診了嗎?

唐磊表示,並非如此。影像看的是影,屬於大體形態學變化,無法看到細胞水平。所以就像警察,有些時候抓住病變,但也只能作為“犯罪嫌疑人”。最後的定罪量刑,還要靠法官——病理學的診斷來明確。

六、拍片子時,為什麼還要問病史?

唐磊介紹,影像診斷是一個綜合複雜的過程,就像偵探斷案,遇到疑難病例時需要綜合各方面蛛絲馬跡進行推理。影像醫生的本質是診斷醫生,是為下一步臨床治療提供精準診斷信息的,而且影像學存在“異病同徵“、”同病異徵”的情況,經常需要結合儘可能多的臨床資料。就像只給福爾摩斯看一具屍體是找不出兇手的,還需要結合周圍的環境等多方面特點和信息。

七、為什麼同一個病,要拍好幾次片子?

現代醫學發展迅速,許多新藥包括靶向或免疫治療的藥物,儘管療效顯著,在少數患者中有可能引起腫瘤短期內迅速耐藥進展的情況。這時就需要影像學發揮監督作用,儘早發現腫瘤耐藥進展時間點,及時換用更加有效的後線藥物。

八、手術已經切掉了腫瘤,為什麼還要做影像學檢查?

腫瘤是全身性疾病,尤其惡性度較高的腫瘤,有時儘管切除了原發灶或部分轉移灶,但相當一部分在後續會出現復發或轉移。因此,在術後同樣需要影像學積極發揮監督作用,早發現早治療,爭取獲得最佳療效。

九、檢查報告上寫“有結節,是得癌了麼?

唐磊說,結節是一箇中性的描述,又分為良性結節和惡性結節兩類,影像醫生在診斷時會綜合各種徵象儘可能的去區分;但當徵象交叉較多,決定性證據不足時,可能會直接給出結節的描述,後續再通過診斷性治療或隨訪等方式進一步明確。因此,看到影像學報告上的“結節”字樣,網友們不必太緊張,這只是影像學醫生髮現了腫物的一種描述。

最後,希望通過唐磊醫生的介紹,網友們能夠科學認識射線,客觀對待各項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