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農業“全產業鏈”亮相第九屆廣東農博會

11月8日,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主辦的第九屆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下稱農博會)在廣州廣交會展館拉開序幕,並將持續舉辦4天。碧桂園現代農業、扶貧自有品牌“碧鄉”、社區零售品牌鳳凰優選聯合在“農業創新館”參展,集中展示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最新全產業鏈創新技術。

碧桂園精準扶貧行動 探索以購代捐助脫貧

本屆農博會增加了“精準扶貧在行動”的現場活動,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羅勁榮分享了碧桂園9省14縣精準扶貧鄉村振興4+X模式,即黨建扶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四種幫扶模式,以及健康扶貧、美麗鄉村建設等根據貧困地區情況定製其他扶貧模式。

他介紹,消費扶貧是碧桂園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踐行產業扶貧模式的有力抓手。為鼓勵更多人購買來自貧困地區的產品和服務,碧桂園集團將11月定為集團消費扶貧月。“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發動集團十多萬員工、數百萬業主,大量戰略合作伙伴、上下游企業、商業聯盟,還有眾多的社區和社群,倡議大家一起參與消費扶貧,讓貧困戶藉此增收、脫貧和致富。”

碧桂園農業“全產業鏈”亮相第九屆廣東農博會

碧桂園助理總裁、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羅勁榮介紹4+x扶貧模式

幫助德慶保育優稀貢柑 內蒙通遼優質牧場落地

除了體系化、多樣化、可造血、可持續的碧桂園扶貧模式,“碧桂園農業”展館的複合型設計也備受關注。

從正前方門口進入,可依次參觀碧桂園現代農業、碧桂園扶貧自有品牌碧鄉和碧桂園社區零售鳳凰優選,從生產到銷售,全產業鏈一體化呈現。現代農業版塊最吸引人的是來自貢柑之鄉的德慶貢柑,以及利用先進設施農業無土栽培的蔬菜。

早在唐宋時期,德慶貢柑是進貢皇室的御果,如今碧桂園農業藉助科學前沿的培育技術,幫助德慶保育優稀的地理標誌產品。同時展出的還有從海南的農業基地飛過來的西瓜、甜椒等果蔬。

據碧桂園農業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恰逢國家提出鄉村振興計劃,碧桂園積極響應號召,希望能為農民、為社會、為國家做點事情。2018年碧桂園將扶貧工作上升到主業層面,以現代科技農業為切入口,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中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目前,碧桂園農業已在內蒙通遼落地優質牧場,進行肉牛養殖,同時在廣東英德、江西興國、陝西耀州和藍田落地無土蔬菜栽培、富硒水稻、貝貝南瓜等項目。

碧桂園農業“全產業鏈”亮相第九屆廣東農博會

廣東省省長巡視碧桂園農業展館

碧桂園首創“消費扶貧月” 力爭銷售萬隻羊助東鄉增收

推進“粵字號”品牌強農是本屆農博會的一大主題。品牌強農是實現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充分挖掘資源特色的有效途徑,也是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必然選擇,更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嚮往的內在要求。

碧桂園扶貧自有品牌“碧鄉”雖然是廣東本土企業,通過碧桂園結對幫扶9省14縣的步伐,走得更遠更廣。據瞭解,碧鄉特色農產品來自五湖四海,有廣東英德麻竹筍、黑米粉,湖南平江的辣炒王、安徽舒城的小蘭花,也有陝西秦嶺雜糧乾貨、核桃油……

碧桂園扶貧團隊每到一個貧困地區,即挖掘貧困縣的特色、優質農副產品,以收購、代銷、加工等形式,幫助這些優質產品進駐社區超市“鳳凰優選”、大型商超及互聯網平臺,讓貧困村優質的農產品從田裡直接走上城裡人的餐桌 。最重要的是,每一樣產品都鏈接到具體的貧困戶,也就是打通消費扶貧“最後一公里”。

今年11月是大眾的購物狂歡節,也是碧桂園消費扶貧月,今年主打農特產品是東鄉羊。據介紹,東鄉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以東鄉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縣,貧困發生率高達25.28%。手抓羊肉是東鄉乃至臨夏頗具代表性的一道名吃。然而,“好山好水好土育一方好物,山高水遠路長卻難覓市場”。

碧桂園依託碧鄉的平臺資源,打造可行有效的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力爭銷售一萬隻東鄉羊。據統計,這批東鄉羊能直接鏈接大約3000戶貧困戶,養殖小戶戶均增收600-900元;大部分為10多隻的養殖大戶,戶均增收3000-5000元,直接實現脫貧。

此外,碧桂園還通過開發“紅色”、“綠色”扶貧旅遊專線,開展社區農特產品展銷活動,舉辦“愛在東鄉”慈善晚宴等多種形式力推消費扶貧。

碧桂園農業“全產業鏈”亮相第九屆廣東農博會

碧桂園扶貧團隊在東鄉到貧困戶家裡調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