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為何越調越漲?經濟參考報說出了真相,房地產真的要變了

房价为何越调越涨?经济参考报说出了真相,房地产真的要变了

我們總是容易犯一個問題,經驗主義,尤其是房地產黃金時代,大家看到房價幾乎沒有降過,就不再相信房價會降,看著調控一次次,然後房價還是沒有降,就說房價只能漲不能跌,就說調控沒有效果,越調越漲。其實,不是說房價只能漲,也不是說調控沒有用。而是說從一開始,我們就沒有清楚調控的用意。

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新時代的調控就是圍繞這個定位而展開的系列政策,調控就是防止市場大漲大跌,從而在過熱時潑點冷水,過冷時刺激一下,希望市場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在住房供給上也是如此,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同樣是為了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的人,讓所有人都能有一個最起碼的可供選擇的餘地。

這本是好事,政策初衷也是沒問題,但是落實到具體上可能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甚至還很難。原因不在政策,而是落實的主體。所以,近來不斷強調房住不炒時,同樣對落實這一塊也重點表態了。

房价为何越调越涨?经济参考报说出了真相,房地产真的要变了

4月19日,國家再次重申房住不炒,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主體責任的長效調控機制。“城市主體責任”格外顯眼,幾乎同時,住建部也對部分房價波幅較大城市進行了預警提示,同樣還是“城市主體責任”,據新華社報道,住建部調研發現,一季度,房地產市場總體保持平穩,但部分熱點城市住宅銷售回暖、土地市場熱度回升,需引起高度關注。由此可見,各城市在落實房住不炒時並不盡人意,至少有一些城市是這樣。

眾所周知,房地產是買漲不買跌的,近年來雖然調控頻繁,但依然難以抑制購房熱情。其原因在於,經過過去調控的反覆,近20年的房價不斷上漲,致使一些人認為房價神話不會被打破。4月23日,經濟參考報發表文章,《樓市“噪音”催化房價泡沫,需理性認識樓市變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樓市泡沫的最直接原因,那就是各種“噪音”誤導購房者。但責任在於地方的監管不力。

房价为何越调越涨?经济参考报说出了真相,房地产真的要变了

地方對房地產業的高度依賴,讓投機者相信地方會容忍房價“只漲不跌”。房地產去槓桿需要打消民眾對房價上漲的預期。如果大部分人都認為未來房價將橫盤或者回調,那麼加槓桿的動力才會減弱。問題就出在這裡,為什麼調控一個一個的在出,落實起來卻那麼難呢?因為地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那麼高,這個很容易理解。

一方面各地調控,一方面又在變相鬆綁。打一下,動一下,不打就不動。這就是很多地方的態度,你讓我調我就調,只求自保。也難怪很多購房者不太相信調控會剎住高漲的房價,更讓中介機構以及開發商和炒房者等其中的不法分子來利用老百姓這個心理,最後大家的預期都是調控只能越調越漲。當大家都認為買到即賺到並形成一定共識後,房價上漲的車還能剎住嗎?

新華社4月23日發表《如何看待未來房地產市場發展態勢?》的文章,房地產市場調控是一盤棋。對地方為政者而言,既要考慮眼前利益,更要站在全局謀劃城市長遠發展。地方需根據人口遷移趨勢、市場供應等情況,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的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承擔好主體責任,與國家上下聯動,在房地產調控上形成合力,保障房地產市場的長期健康穩定運行。

房价为何越调越涨?经济参考报说出了真相,房地产真的要变了

從多方表態來看,未來調控正在強化主體責任,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主體責任的長效調控機制。這就說明我們的地方對落實房住不炒上積極性還不是太強,從各方搶人才不難看出。估計未來調控將會對地方的落實監管更加嚴厲,如果調控不力可能會問責了。如何讓地方從內心裡願意去斷掉這種依賴思維,我想一定有大招在等著。

同時,也必須改變現有地方考核模式

,不能嘴上說要求這個,考核還按原來考核,否則地方就會說一套做一套,最後還是往過去的指標上靠攏。所以,地方對房地產的依賴就難改變。未來通過一定財稅手段改變現有財政模式,既給地方源源不斷的進項,又能讓地方主動落實調控成為業績內容。這個肯定會變的。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處理好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的關係,否則他們只考慮一城一策自主權。

房价为何越调越涨?经济参考报说出了真相,房地产真的要变了

決策層已經表態,將調控主導權下放至地方手中,但是,政策不能助長房價上漲預期,不能干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前不久也是對地方的一次考驗,顯然不強調房住不炒還是不行。從官媒密集表態來看,未來可能預示著問責之劍已經高懸頭頂。問題找到了,該如何破除,我們拭目以待。

房价为何越调越涨?经济参考报说出了真相,房地产真的要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