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央媒最近發聲 不可輕言樓市已經小陽春

央媒強調繼續強力調控 約束樓市瘋狂 決不能讓房價反彈

春節過後,樓市出現了一定的回暖氣氛,部分出現較大幅度下降的城市,又開始有些許上漲。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樓市又出現一種調控已經到頭,夜壺又要被提出來的輿論聲音。果真如此嗎?顯然不是,判斷樓市是不是會逆轉,主要看兩個因素,一個是看中央方針是不是調整,比如“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定位是不是有變化,“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是不是不用了。

關注央媒最近發聲 不可輕言樓市已經小陽春

二是看主要的調控措施是不是有變化,雖然有些措施被棄之不用,但是,更強的措施上來了,那個也是不是放鬆。像現在影響樓市最大的“限購”措施,如果限購不取消,所有回暖只能是曇花一現。比如現在燕郊出現的房價反彈,但是,燕郊樓市客戶群,主要是來自北京的北漂一族,如果不對北漂放開限購,燕郊的購買力就肯定上不來。

今年兩會上,報告未見“房住不炒”的文字,讓很多人浮想聯翩,但在會上住建部卻幾次補充說“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定位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前幾天,倪虹副部長再次明確表示,房地產市場調控不會動搖,會保持政策的連續性,並對一些城市傳出取消限價政策的消息給予了否定。

從經濟發展上看,確實出現了增速放緩,下行壓力變大的情況。一些專家再次興奮起來,以為只有房地產能夠救中國,有些人還捕風捉影地進行“預測”,說起來頭頭是道,可是就是不敢和中央的方針政策進行對比分析。中國證券報的一篇評論,也對此進行了批駁,評論稱,出現這種現象,根源於對房地產的一種錯誤認識,即認為房地產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強,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首推房地產。甚至有極端觀點認為,只有房地產才能救中國經濟。這種論調,已經進入了非理性狀態。

關注央媒最近發聲 不可輕言樓市已經小陽春

實際上,從世界經濟發展規律看,經濟高速增長,是一個國家在從落後國家突圍的一個階段,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經濟增速必然要適度回落,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沒有一個國家會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而我們看到的西方發達國家都是在3%左右徘徊。甚至出現零增長的情況也不奇怪。不要嘲笑人家發展太慢,因為,在發達之後,更要注重的是質量和效率。可期的是,我國正在向這個階段邁進。

誠然,前些年,我們依靠房地產帶動經濟發展,確實產生了奇效,那也是有歷史原因的。就是我們在前幾十年,注重生產,忽視生活,在住房上,欠賬太多。現在,住房狀況已經明顯改善,全國人均住房面積都30多平米了,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但是,仍有專家說,還要繼續發展房地產,但是這還有意義嗎?只是為了發展而發展?沒人買房咋辦?拆!拆了平房拆樓房,拆樓樓房拆高層,拆瞭解放前的,就拆解放後的,拆了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就拆八九十年代的舊房,這麼折騰下去?能叫循環經濟嗎?這與我們要建設的自然生態環境社會的理念能相適應嗎?

房地產業確實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但是,最近有關部門發佈的霧霾成因調查報告顯示,造成京津冀地區嚴重霧霾的主要原因,就是這些建築材料工業超負荷生產所致。同時,也有消息說,國外有科學家正在研究,幾十年後,當中國這輪建設的大量高層建築進入報廢週期的時候,如此巨量的建築垃圾該怎麼處理?你想過嗎?是在國貿中心堆一個大號的“景山”,還是把垃圾統統運到西山腳下,在永定河上做一個龍脈出來?

關注央媒最近發聲 不可輕言樓市已經小陽春

經濟參考報在一篇題為“警惕房地產市場炒作之風抬頭,嚴禁羊群效應出現”的評論中說,炒房人或開發商通過不同的渠道放風,房價要上漲,買房必賺錢。這樣就進一步引發那些前期觀望的人在心中強化,再不買房可能就晚了,再不買以後買不起了。所以不管是否有購房需求,不管是否有投資需求,不管現有的購買力能否支撐。紛紛加槓桿購買房產,首付不夠,分期支付。連首付都不夠的居民都買房了,也充分說明階段性的購買力幾乎耗盡。房價的階段性上漲也便宣告結束。

關注央媒最近發聲 不可輕言樓市已經小陽春

在高房價下很多家庭購房使用了“六個錢包”付首付,然後又是高槓杆下的資金貸款,從表面上來看很多人家的資產都上幾百萬了、上千萬了,有機構的調查報告稱,中國城市家庭的平均資產達到了160萬元,但是實際上人們可支配收入並不高,有人戲稱,窮的只剩下房了。這些人的存款及可供消費的錢並不多,有說,中國人80%的資產都在房子上面。這種現象是風險性很大的,一旦房價下降,人們的資產會大幅度縮水,而不動產屬性,資產變現並不容易,一旦家庭成員失業等突發情況發生需要用錢的時候,就會面臨很大的困難。

因此,也有官媒發聲,絕不能讓房子成為中國家庭幸福安全的絆腳石,要繼續通過國家調控將樓市瘋狂進行約束,決不能讓房價再次反覆上漲,真正完成“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定位目標。【本文由“馬躍成”賬號發佈20190407】

關注央媒最近發聲 不可輕言樓市已經小陽春

關注央媒最近發聲 不可輕言樓市已經小陽春

關注央媒最近發聲 不可輕言樓市已經小陽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