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对人工圈养的双胞胎大熊猫

1980年,成都动物园第一次成功繁殖大熊猫,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成功繁殖了七胎,为探索人工繁殖大熊猫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1972年赠送美国大熊猫开始,赠送日本、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熊猫尽管雌雄配对,繁殖情况却非常令人失望。中外动物专家认为,人工条件下开展大熊猫繁育有三大难关:受精难、怀孕难、育幼难。

滚滚档案 | 第一对人工圈养的双胞胎大熊猫

△成都熊猫基地的老主任李光汉开展育幼工作

比如,幼育难。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工繁殖大熊猫的成活率只有约33%。大熊猫生产双胞胎的概率约50%,在野外,熊猫妈妈会丢弃一只幼仔,专心抚养另一只。在圈养条件下,饲养员要人工哺育被熊猫妈妈遗弃的那只幼仔,才能提高成活率。

在大胆接近熊猫妈妈,取出被丢弃的幼仔进行人工饲养时,又出现了问题:育幼箱的温度应该是多少?沿用人工哺育老虎、狮子的经验,钉个木箱,木箱上吊上灯泡,保持摄氏30度左右的温度,结果幼仔两三天就冻死了。1988年,“美美”生下双胞胎,老一代饲养员左红、周永珍等日夜值班,轮流抱着幼仔为其取暖,效果还不错。后来,兽医钟顺隆冒险测得熊猫妈妈的怀抱温度为36~37摄氏度。这也是现如今育婴箱的“经典温度”。

人工哺育的熊猫幼仔喝什么奶呢?牛奶、羊奶,甚至人奶都尝试过了。事实证明,光喝这些奶不能延续幼仔的生命。经分析,无论是在野外还是在人工圈养环境中,熊猫幼仔必须吃上母乳。特别是初乳,呈菜汁样淡绿色,含有丰富的天然抗生素。若吃不上初乳,初生幼仔会很快夭折。初生至半岁的大熊猫,必须摄入足够的母乳。

1990年,“庆庆”生下双胞胎。高兴之余,所有人都犯了愁:怎么才能保证两只幼仔都能吃到初乳?讨论来研究去,唯有冒险。饲养员想方设法,用食物引诱、奶盆遮挡等方法,巧妙“迷惑”了“庆庆”,趁她注意力转移时,快速“偷”出一只幼仔。等“庆庆”喂饱怀里的那只,又想办法“调包”。由于饲养员太过紧张,而“庆庆”似乎有所察觉,饲养员只能将涂抹了尿液的幼仔放在地上。地上的幼仔立即发出响亮的叫声,引起了“庆庆”注意。在外观察的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只见“庆庆”起身走过去,嗅了嗅地上的幼仔,轻轻地把幼仔叼起来了。

滚滚档案 | 第一对人工圈养的双胞胎大熊猫

△1990年,全球首例大熊猫双胞胎人工辅助育幼成活

成功了! 从此,两只幼仔都吃上了初乳,他们轮流在育幼箱和熊猫妈妈怀里健康成长。这是大熊猫人工圈养史上的重大突破。

1992年,成都熊猫基地的双胞胎培育技术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设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成都熊猫基地首创的双胞胎育幼技术很快被公布于世,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成都熊猫基地每年都有大熊猫幼仔出生,除幼仔先天身体机能有问题以外,健康的幼仔繁育成活率甚至达到了100%。(来源|《看熊猫》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