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长安的古诗词你最喜欢哪一首?

用户6649353362


我最喜欢描写长安的诗句是贾岛的“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描写了诗人看到长安城一片秋风萧瑟的场景,思念分别已久的友人。

贾岛最出名的也许就是“僧敲月下门”这个典故了。贾岛早年出家,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因不满当时洛阳的政策不许和尚午后外出而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遂师从韩愈。

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后,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是全诗中名句,经常被后世引用。贾岛在长安结识了一位好友吴处士,后好友去了东南沿海一带。现在作者看到长安城一片秋风萧瑟的场景,不禁思念远方的友人。

谢谢你的阅读和评论。有不同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是孙老师,记得关注我哦


孙老师爱历史


很多朋友认为洛阳牡丹知名,岂不知,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长安城的牡丹就已经香飘千里,享誉天下了!把牡丹写的最动人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qu)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个“京城”,指的是当时的唐朝国都长安。当时长安城里人们栽培和欣赏牡丹的盛况比起今天的洛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参观白色牡丹,红紫牡丹,出现变异品种和重瓣现象的牡丹,更是人山人海,络绎不绝,诗人崔道融在《长安春》写到,“长安牡丹开,绣毂(gu)辗晴雷”,看看吧,牡丹花让人们如此喜爱,如此向往,盛世空前,不可想象。应该说,长安作为唐时的国都,孕育了牡丹文化,提升了牡丹文化内涵,带动了各地牡丹的种植和培养,才让牡丹流传华夏大地。所以说,牡丹的故乡是长安,种植历史比起今天的洛阳久远的多。如果有谁不信,就请拿出像歌颂长安牡丹盛世的古诗词证明吧








唯美长安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是南宋辛弃疾任职江西时,于赣州望阙台写下的作品。

诗词必须有意境,有情怀,才能称的是上乘之作。辛词大气磅礴,构思巧妙,往往蕴含壮志难酬的无奈,自有一番豪迈悲凉的意味。

辛弃疾文武双全,一生家国情怀,年轻时便投入义军抗金。然国事衰微,掌权者一味绥靖求和,只想过着偏居太平的日子。虽有报国之心,却难觅报国之门。



前四句为全文核心,“郁孤”“行人泪”直接表述辛弃疾此刻的心情——压抑而悲愤。此处的长安,词解是指汴京,个人认为有些存疑,汴京古时并无“长安”之称。当时昔日唐都长安,也已落入金人之手,因此词解将本词中长安强解为“汴京”,来突出作者收复故都之心,未免牵强。

“我站在郁孤台上,望着滚滚而去的赣江水,想遥望一眼长安故地,可怜被连绵群山所阻”,一股苍凉之意迎面而来。大好河山沦于敌手,连想看一眼的资格都失去了。



直到他临终前,尚大呼“杀贼!杀贼!”,带着遗憾,带着不甘而去。外贼易除,国贼难杀乎?


百味乾坤


孟郊的登科后:

最喜欢的就是后两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经过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在科举中考试登科!一步登天!那个感觉真的是春风最得意时!骑着马,感觉飞奔的飞快,心里那个美啊!我要一天就把长安逛遍,把长安的花全部看尽!

写的就是人生四大喜事的金榜题名时啊!实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梦想!可以学而优则仕,报效国家,报效朝廷了!

全诗如下: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鹏程日志


喜欢谈不上,应该是最直接描写长安的吧,我认为最浪漫的一首,应该是杜甫的那首: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时尚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其次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一首黄巢的诗最有霸气,也最有杀气。

李白的这一首: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一首相对来说,显得有点哀愁。

而孟郊的这首则是充满了无限的一种喜悦心情: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其实中国诗歌盛于唐朝,词赋兴于宋朝,而元明清三代则是以小说闻名。

当时的大唐首都就是长安,自然对于描写长安的诗也就比较多!


东方中华不败


描写长安的诗词,印象中最深的,也是自己曾背过的一首白居易的《买花》,这首诗从一个老农民角度描写了长安城富贵人家上街买牡丹花,反映了统治阶级奢侈浪费都是建立在对劳动人民剥削上面现实,以下是诗的全文: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做到杭州刺史,最后以刑部尚书退休,去世后朝廷赠宰相,谥号“文”。

白居易的诗比较通俗易懂,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是:又到了牡丹花开的季节,长安城车水马龙,很多富贵人家上街买花,牡丹花价钱有高有低,别看只是一株花,贵的能卖到25匹白丝绸,注意了,这个价钱是非常昂贵的,但诗中写的很轻微,是借此来讽刺富贵人家花钱满不在乎;花买回来后精心呵护,有钱人家家如此形成了风俗,话锋一转,有一老农民经过卖花地方时,看到买花卖花的低头长叹不已,这些人根本不在意,就这一丛深颜色的牡丹花,竟然是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缴纳的租税了!

《买花》创作于唐宪宗时期,属于《秦中吟十首》,当时白居易在长安城做谏官,此诗描绘买花一事和李肇所撰《唐国史补》相符,图为当时长安平面图。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陕西渭南),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早年在农村住过,对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比较了解,他和另位诗人元稹是好友,共同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理论,也就是文学必须反映现实,为政治服务的“新乐府运动”。

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图为白居易墓,周围有白园等景区。

公元808年,他做谏官,和当时的太监以及顽固旧官僚进行了斗争,同时写了许多讽刺统治阶级的诗,后来受到迫害,降职做江州司马、忠州刺史,陆续又做过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在任上做不少为民有益的事,比如修堤坝、疏浚、教育著书等,他的诗平易通俗,艺术成就很高,比较经典的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等。


图文绘历史


没有特别喜欢的,因为每一首古诗词能流传下来,都有它的独到之处,难分伯仲。唯有读者所处环境不同,意境也随时改变。

比如描写花的诗,“黄四娘家花满蹊”“乱花渐欲迷人眼”“花重锦官城”这几句,第一句让人想到的是黄四娘爱花,种花,家里的花不但多,而且分门别类,种植的很整齐;第二句描写的是野花,也很多,让人看得很是过瘾,但是杂乱无章;第三句让人联想到现在的街边盆景或者市政园林处栽种的路边花池或者隔离带。

再比如带马蹄二字的诗,“春风得意马蹄疾”,“马蹄催趁月明归”,“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几句。第一句不言自明,春风得意,要么得了官,要么中了举,要么发了财,要么娶了妻,总之这句诗适用于人生最高光的时刻。而此时的马蹄疾驰,是那么的轻快愉悦,让人心生陶醉;第二句可就没那么美妙了,“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武穆当年多想好好的看看翠微亭的景色啊!可是不得不拖着连年征战,疲惫不堪的身体,早早地回去,还有那么多军务要研究处理呢,这种无奈,只能通过疾驰的马蹄来形容了;第三句浅草才能没马蹄,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花花草草都出来了,但是还不是很旺盛,只比马蹄高一些,大概不到十公分吧。这里通过对比,显示出小草的矮小细嫩,读者如果静心去想,会不会和我一样,想到一派遍山绿染,春意盎然的景象?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似乎描写长安的诗句没有几句是让人开心的。做为古都,历经多朝,看尽人世变换,诗人似乎也愿意拿长安做背景来描写诗词,但是其中不乏悲戚之语。或征战,或孤独,或思乡,或留恋,五味杂陈,让人不爽。像“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样明媚动人的诗句实在太少了。


禁街虎1


说不上特别喜欢这首孟郊的《登科后》,其中的脍炙人口的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朗朗上口,流传广泛,诗句前两句为: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作者从往日生活的困苦到金榜题目的转变,那种得意之情淋漓的展现出现。景色的描写和内心的爽快一并展现在眼前。作者骑着高高的大马奔腾在春花烂漫的长安大道上,那种神采奕奕的状态舒爽呀!自己读后也有优美的积极上进的感觉,希望我们有朝一日也会翻盘。


芽芽小精灵


终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又称太乙山,也叫中南山。号称天之中,都之南,天下福地,洞天之冠。

天都:长安。


用户66493533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