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还未散尽,云集上市能一帆风顺吗?

昨日,会员电商平台云集向美国SEC提交了招股书补充文件,将发行价区间定为11美元至13美元,公司即将展开全球路演并冲刺纳斯达克,代码为YJ。

招股书显示,知名美港股券商老虎证券与摩根斯坦利、瑞士信贷、JP摩根、中金公司一同成为承销商,为云集提供新股承销服务。

云集成立于2015年5月,是一家由社交驱动的精品会员电商,为会员提供美妆个护、手机数码、母婴玩具、水果生鲜等全品类精选商店。在招股书中云集将自己定位成"会员电商"。

作为创立不足4年的电商后起之秀,云集高速增长的核心,正是会员制。基于社交裂变的"会员制",云集以会员价值为导向,凭借"社交推荐+高标供应链"的会员电商模式,实现连续三年爆发式增长。具体而言,云集结合了亚马逊会员的电商属性、免费物流服务和Costco会员的社交属性、购物享受批发价。云集模式本质上是"会员制社交电商"。

IPO前,肖尚略为第一大股东,持股46.4%;云集首席技术官郝焕持股2.5%;钟鼎创投为云集第二大股东,持股13.7%;CPYD新加坡有限公司为第三大股东,持股10.5%。

云集的前身名为云集微店,走的是收割流量的道路。用户需要通过缴纳一定费用成为店主,并不断吸收新人,让自己完成向导师甚至合伙人身份的转变。这样无论是拉新产生的费用还是会员消费,导师和合伙人都能从中获取份额不小的收益。

通过这样的模式,云集迅速收割用户,并完成了早期的用户积累。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云集的模式很快引发了对"传销"的争议。2017年云集因涉嫌三级分销,被杭州滨江区市场监督局处罚958万元。云集的微信公众号、服务号也因此被封禁。

近两年来,社交电商在缺少监管的情况下野蛮生长,众多平台存在"入门费""拉人头""团队计酬"等打擦边球的行为,"传销化"运营成为众多社交电商平台的原罪。

相比之下,云集平台虽然巧妙切断了两级以上会员间的层级关系,但其缴入门费、团队计酬等显著特征也难言"干净"。这些风险也将成为云集上市的阴影。郭涛补充道,"只有彻底摆脱'微商''传销'等标签,降低法律风险,才能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较高估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