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縣文脈與榮縣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內容,優秀文化在鄉村振興中起著立心鑄魂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榮縣是“千年古縣,詩書之鄉”,西周封國,有三千多年曆史。榮縣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特別是玉章文化、丘區民俗文化、詩書文化所蘊含的“忠、善、智”,已經深刻地融入榮縣人民的血液之中。這正是榮縣鄉村振興的本色、底色和特色。

千年古县文脉与荣县乡村振兴

宜居宜業美麗榮縣(虞尚君 攝)

一、玉章文化的“忠”,是榮縣鄉村振興的本色

玉章文化是吳玉章同志傾盡一生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初心的高度濃縮。忠於國家,是他誓死捍衛國家利益,為革命忠貞不渝的堅定信仰;忠於人民,是他舍小家為大家,為教育和文字改革嘔心瀝血的赤子情懷;忠於初心,是他恪守清貧,嚴苛自律的清廉本色。

千年古县文脉与荣县乡村振兴

吳玉章故居(供圖:榮縣宣傳雜誌社)

“忠”字,是玉章文化的精髓,是榮縣亙古不變的情懷,是榮縣人至死不渝的信念,更是榮縣鄉村振興永世不改的本色。忠誠於黨,抓鐵有痕強黨建。通過選優配強帶頭人,優化組織設置,規範組織運行,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戰鬥力。香爐寺村黨支部下深水、涉險灘,艱苦奮鬥二十年,發展柑橘1600餘畝,把一座座荒山變金山銀山;來牟村黨委狠抓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各類企業20餘家,村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2.6萬元。忠誠於人民,飲水思源強黨性。通過黨員幹部黨性提升工程、年輕幹部鑄魂工程、鄉村幹部紅色教育工程,聚焦為民情懷,培育出了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田坎邊的激情歌者”蔣兵、全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扶貧移民戰線上的老黃牛”邱相權等一大批優秀黨員幹部。“一心為民二十載,忠魂長留山王村”的村支書鄒德才,面對突如其來的山體崩塌,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用生命保護了群眾的安全。忠誠於初心,遵章守紀強作風。充分發掘了玉章故里、軍政府舊址等一批獨具榮縣特色的“熔爐”功能,教育引導榮縣黨員幹部牢記宗旨、永葆先進,以勤廉雙優的作風投身改革發展、駑力推進丘區鄉村振興。

忠誠,永遠是榮縣黨員幹部的標籤。榮縣將堅持傳承好、弘揚好玉章文化的價值核心,彰顯“玉章故里”紅色魅力,夯實基層組織,建強黨員隊伍,實現鄉村組織振興。

二、丘區民俗文化的“善”,是榮縣鄉村振興的底色

“人之初,性本善”。榮縣地處川南丘陵地區,擁有全國最大的穹隆地貌,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榮縣以“善”為代表的丘區民俗文化。

明德向善、心存善念。丘區民俗文化中的“善”,體現在榮縣人一心向善。古有“廉棄千金,惠普萬姓”的明代彝陵知州童世彥,有變賣自家谷糧救濟縣內百姓而被譽為“禆興文治”的清代鄉賢劉成欽;今有退休返鄉紮根社區10餘載、餘熱不衰的“老廳官”“中國好人”王正國,有20多年來無償獻血三萬多毫升、全省第一個“全國無償獻血金質獎盃”獲得者、獻血英雄朱世開,有一心幫扶貧困村民、累計捐款1000餘萬元的四川省“三八”紅旗手、全省首批脫貧攻堅奉獻獎獲得者黃俊芳,還有向家鄉教育事業捐款700餘萬元的美籍華人黃大清等,一大批大善代表人物。近年來,榮縣充分涵養“善”文脈,使其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生根發芽。著力實施環境整治、道德提升、文化惠民和鄉風文明“四大工程”,通過村規民約、惠民活動、農民夜校、文化院壩、道德講壇等載體,大力弘揚“善”文化,提倡善行善舉,文明的鄉風、良好的家風、淳樸的民風,越加濃郁。

千年古县文脉与荣县乡村振兴

榮縣留佳鎮金子移民新村(鄧世海 攝)

善待自然,善待生命。丘區民俗文化中的“善”,還突出體現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上。開鑿於唐代的榮縣大佛,依山而建,鬱鬱蔥蔥,亭臺樓閣,流光溢彩,渾然一體。千百年來向世人展現出“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的奇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傳承至今。作為全省唯一的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榮縣始終堅持綠色發展,圍繞鄉村生態振興,創建9S全鏈條質量管理體系,鑽研出深丘綠色早春茶栽培管理、淺丘生態柑橘錯季生產等“五大”綠色集成技術,整縣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測土配方施肥、秸稈粉碎還田、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建成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20個,培育“三品一標”農產品47個,農業綠色綜合效益穩步提升。

上善若水,善始善終。榮縣將深耕丘區民俗文化,存善心、行善舉,讓“善”的精神永存於鄉風、家風和民風,讓“善”的內涵成為田園榮州的顏值擔當。

三、詩書文化的“智”,是榮縣鄉村振興的特色

榮縣是千年古縣,詩書之鄉。三千多年的歷史孕育了以“智”為核心的詩書文化。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對智慧、對知識的不懈追求,是榮縣人弘揚詩書文化的標誌。自古以來,榮縣人才輩出,僅宋代就出進士155人,孕育了“晚清第一詞人”趙熙、“延安五老”之一的吳玉章等一大批傑出人士。千年的詩書文化也浸潤著榮州大地上的每一個人,榮州郡守晁公武編著了我國首部私家書目《郡齋讀書志》,榮州刺史李燾編著的《續資治通鑑長編》,享譽全國、全省推廣的“稻菜輪作糧經複合種植模式”則是當代榮縣農民智慧的結晶。

“實踐出真知”。在榮縣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榮縣廣大的勞動人民運用智慧創造價值、善用智慧破解難題。秦漢時期起,榮縣製陶工藝便已自成體系,到唐宋時期臻於巔峰,出土的陶馬、陶俑等工藝精美、生動傳神。因鹽設州的榮縣,解決了深層鹽礦開採難的問題,成為了小口徑鹽井和機械頓鑿技術的重要發祥地。

“智”貫穿於榮縣的發展歷程,可謂是根植於榮縣的鄉土文化,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源泉,也是實現榮縣鄉村人才振興和產業振興的文脈支撐。這裡“樹才強智”增動力。實施“田園人才孵化器3111工程”,培育了全國農業先進工作者吳劍、全省先進農業科技人才周遠清等鄉村本土人才3000餘名。這裡“招才引智”增活力。開展“智匯榮州·三百行動”,配備創新創業“四大禮包”,吸引近1000名人才來榮創業。榮縣與清華大學、四川省社科院等18所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大農和·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四川農業大學榮縣果蔬博士工作站”等6個農業技術中心紛紛建成。這裡“匯智聚力”增效益。出臺榮縣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激勵政策,孕育涉農專利21項,15項涉農科研成果在榮州大地生根發芽;100萬畝特色產業融合示範園區、15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21個特色農產品品牌,繪就出“三榮山的茶、旭水河的菜、越溪河的果”――這幅丘區鄉村產業振興美麗畫卷。2018年,榮縣被評為四川省“三農”工作先進縣和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

千年古县文脉与荣县乡村振兴

20萬畝優質茶產業園核心基地(塗光葫 攝)

詩書文化傳承千年、歷久彌新。榮縣將不斷挖掘詩書文化“智”的內涵,抓住產業振興、人才振興兩大突破口,全力打造“業態好、活力強”的新鄉村。

以忠鑄魂、以善為本、以智取勝。伴隨千年古縣文脈的傳承與弘揚,榮縣將持續用力,堅守本色、打足底色、擦亮特色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力建設有業態、有活力、有保障、有顏值、有底蘊、有秩序的新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