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起源在哪裡?

山人道語


最近十餘年的百家姓人口數量普查,“姓王的”和“姓李的”算是槓上了,那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排名非常神奇:

2006年:李,王,張,劉;

2007年:王,李,張,劉;

2008年:李,王,張,劉;

2010年:李,王,張,劉;

2013年:王,李,張,劉;

2014年:王,李,張,劉;

2018年:王,李,張,劉;

所以,現在“王姓”成為中國第一大姓,1.015億人姓王,壓倒了姓李的,成為老大。而“張劉”二姓,排名非常穩定。

王姓是中國第一大姓氏,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國最古老的一個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8位。除中國外,在朝鮮也有許多王姓的人。

據南宋《通志·氏族略》中記載:

京兆、河間之王,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此姬姓之王;出北海、陳留者,舜之後,此媯姓之王;出汲都郡,王子比干之後,此子姓之王。

這個記載也是王姓的起源中最有說服力,也最為人傳頌的來源。

大意是:在京兆、河間一帶的王氏族人,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畢公高的後代;在北海(山東境內)、陳留(開封周邊)一帶的王姓則傳說是帝舜的後代;而在汲都郡(河南新鄉)的王姓,則稱自己是王子比干之後;

這三個“王姓”之人本身就是一個“王”,與其身份相關。

王氏的眾多分支中數來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孫的那一支名氣最大。

畢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周朝初年,被分封到陝西咸陽,春秋時期,其後代奔晉,被分封於魏,與趙韓三家分晉,最後被秦所滅,樹倒猢猻散,但因為都是王者之後,故被稱為“王家”。

王姓的其他來源有:

太子晉的王氏、周平王太孫赤之後、出自元朝王室、出自少數民族等,無論源自何方,其本源正主都是當權者,有“王”者風範。

所以王姓之人在歷朝歷代繁衍至今,且因為“王”姓的尊貴,歷史上有烏丸氏改王氏、胡支姓改姓王氏、劉姓改姓王氏等多次它姓改成王姓的歷史事件,所以生生不息,至今成為中國第一大姓,是有其歷史原因在其中的。


小屏窺人生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王姓是現在中國的第一大姓。

“王”在漢語中不言而喻具有非同一般的含義,而王姓能夠成為我國第一大姓,也與這個和皇室有關的含義息息相關。

中國古老的姓氏很多,但是唯獨王姓能夠時代繁衍,開枝散葉,遍佈全國,最終一騎絕塵,超越各大古老姓氏,這其中有很多的因素。

王姓起源於姬姓。周朝也是我國曆史上,姓氏的一個爆發時期,因為周代實行分封制,將功勳親貴等分封到各地當諸侯,而分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名號,姓氏就是這樣繁榮發展起來的。

王姓的源頭,據說是周靈王之子太子晉,因為太子晉忠言直諫,被削職為民,流放外地,雖然不當太子了,但是在普通百姓中還是有不一樣的身份地位,因此人們就稱他為“王子晉”。他的後代,就沿襲了這一稱號,稱為王姓。漫長的先秦時期,這一支王姓後裔,就活動於富饒的洛陽一帶,在秦漢時期,王離的兩個兒子王元和王威,為躲避戰亂,分別遷往山東琅琊和山西太原,這也成為琅琊王氏與太原王氏這兩個王家望族的濫觴。

除此之外,當然也有其他的皇室成員分支,以王為姓氏的。如歷史有記載的周畢公之後,周平王之後,周桓公之後,都有以王為姓的。

王這個姓氏的特殊含義,使得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很多離亂之人群,都借用這個名號。有記載的包括比干之後,齊國後裔,燕國太子丹之後,甚至魏晉南北朝時,大量北方胡人從漢俗時,都以王為姓。

綜上這些因素,是王姓發展壯大的一個不可忽視因素。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王姓來源有六個方面: 子姓之王,姬姓之王,媯姓之王及外族改姓王等。現祥分述於下:

一,子姓之王: 子姓之王是王姓最早的來源。世人公認比干是子姓之王的太始祖。比干死後,部分後人守護祖墓,以王為姓,取比干為殷朝王子之意。

二,姬姓之王: 姬姓中第一支王姓出自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後代。第二支王姓的先人為東周平王(姬宜臼)的太孫姬赤之後。太原王氏的開山始祖便是周平王的太孫赤。姬姓中第三支王姓的祖先出自周王的王子成父(亦作城父)。姬姓中第四支王姓的先人是周靈王太子晉,又名王子喬。

三,媯姓之王: 源於媯姓之王,其祖根是上古帝王舜。舜的後裔居於北海,陳留一帶,因是古君王之後,故為王姓。

四,源自賜姓的王姓: 新朝皇帝王莽賜某劉姓改姓王。明朝時,當政皇帝賜許多蒙古人姓王。

五,源自改姓的王姓: 改姓的王姓出自春秋時魏獻子之後。後秦滅魏,魏國王族的子孫改姓王。也有謝姓改王姓的。

六,王姓還有其他來源: 古代許多少數民族部落的首領,政權君王的後代也有以王為姓的。如,出自西域的王姓。宋朝以後,不少蒙古人,滿人改姓王。出自鮮卑族的王姓,出自羌族鉗耳氏的王姓,出自高麗人的王姓,出自回紇人的王姓,出自匈奴族的王姓,出自契丹族的王姓,出自女真族的王姓等。


琵琶嘴


據2014年公佈的官方數據顯示,

中國大陸王姓人口已經達到9468萬人

佔全國總人口的7.1%,為中國第一大姓。

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最高統治者被稱為王

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姬晉是東周時周靈王的太子

他天資聰穎,不慕富貴

15歲行冠禮後,以太子身份輔政

不久,因谷洛二水氾濫,危機王宮,

周靈王打算採取堵水的方式治水,遭到了姬晉的強烈反對,

他提出用疏導的方式治水,還引用歷史上壅堵治水貽害天下的事例勸誡靈王

姬晉的直諫觸怒了靈王,他一怒之下將姬晉廢黜為庶人

從此姬晉悶悶不樂,抑鬱成疾,未及三年而薨【hōng】

姬晉為民請命而死,死時僅17歲。

百姓感其恩德,就將舊日王子稱作王姓,

祈願他善有善報,百世永生。

這,就是王姓的來源。


姓氏趣談


中國的家譜,導源於上古,延續於現代,上下數千年,和中國的歷史一樣悠久綿長。

一部完整的家譜,就是一部系統的家族生命史,華夏王姓,歷來重視 家譜文化。從南朝梁代王僧儒的“王氏譜學”,到當代新加坡王秀教授主 編的《王氏立姓開族百世譜》,和王泉根先生所著華夏姓氏叢書《王》, 一條追蹤家族生命軌跡的長流貫穿了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如今上海圖書 館,就闢有家譜館。

我根據 有關資料,沿著悠長的時光隧道,將王姓遠祖的情況,選其精要,略述一二。

一、王姓遠祖朔源

據國家語言文學工作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一九九二年對第 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抽樣統計表明,全國人口最多的姓是王,第二是李,第 三是張。中國的王、李、張、劉、陳五大姓人口合起來。總計有三億五千萬之多,相當於美國、日本兩國人口(三億六千萬)之和。王姓的確是中 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無論王姓還是其他姓氏的中華民族都把炎黃 二帝作為自己的人文共祖。現代王姓中國人──無論是海峽兩岸的同胞, 還是僑居國外的華裔華僑,都視二〇〇〇多年前的東周太子晉為本族開姓 始祖。

中華先族最早發祥、活動於黃土高原,一支稱黃帝,一支稱炎帝。黃帝即軒轅氏,發祥於涇河流域的姬姓;炎帝即神農氏,發祥於渭河流域的姜 水,故稱姜姓。據古書記載:黃帝生於壽丘(今甘肅天水市一帶),後居 於軒轅之丘(今陝西渭南),長於姬水(今陝西北部)。後來黃帝四出征討,遷徙無常,東至大海,西到空桐,北逐葷粥,南達長江。與炎帝戰於 阪泉。黃帝戰勝炎帝后,勢力大增,並與炎帝部落聯合,尊黃帝為“大帝” (領袖),炎黃成為華夏民族的共同祖先。中華民族的許多偉大發明創造, 如養蠶、舟車、文字、音律、醫學、算術等,都創始於黃帝時期。後黃帝死葬於橋山(在今陝西黃陵縣)。

炎黃兩位古帝,同為中國最早的得姓者。但炎帝只有姜姓一系,而黃帝卻 分衍出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嬉、儇、依等12姓。自此, 隨著支系派衍,華夏民族的姓氏越來越多,後起的姓氏大都發源出於此。

據司馬遷著《史記》載,黃帝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他娶西陵氏的女兒 嫘祖為正妃,生下玄器和昌意兩個兒子,由此分出兩系。玄器的孫子高辛 取第一夫(元妃)生棄。棄在兒童時代就有遠大志向,他善於種植稷(高 梁)、菽(豆子)、麥等糧食作物。被帝堯發現,破格提升為“后稷”( 農官,主管農事,教民耕種,於是人們以官相稱,稱棄為“后稷”。自商 朝起,曾把棄作為“稷神”列入祀典。棄成為中國歷史上教民種植百穀、 發展農耕的偉大人物。沿棄下傳十二代,到周太王,也即周文王的祖父(周文 王的父親叫季歷,兒子是周武王姬發)。從“后稷”棄傳至周太王,再傳至周武王姬發,再往下延續至東周,中國經歷了約二〇〇〇年漫長的發展時期到公元前七七〇年,周平王姬宜臼為避戎寇,將首都從鎬京遷至洛邑(今河南洛陽市內王城公園一帶),史稱東周(公元前七七〇至前二二一年)。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到公元前二二一年被秦所滅為止。

當東周王室傳至周靈王時,發生了一件與王姓始祖息息相關的事情。 周靈王名洩心,從公元前五七一至前五四五年,在位、掌天下二十七年。周靈王生有 二子,太子姬晉(生於公元前五六五前),次子姬貴。太子晉聰明能幹,年 少冊立,十五歲即輔佐父王治國。公元前五五〇年,也即孔子誕生後一年,首 都洛邑附近河水暴漲,危及王宮安全,周靈王決定堵河,太子晉以民生為重,認為堵河必危及農耕和百姓,於是直諫父王,不料觸怒父王,被貶為 庶人(平民),太子晉鬱鬱不樂而終,年僅十七歲。太子晉去世後,留有嗣子名曰宗教。他叔叔姬貴繼位後(即周景王),曾在王室擔任過“司徒” 官職,後引退辭亂遷至太原。因宗敬是周王室的嫡傳後裔,當時太原人就稱宗敬一家子為“王家”,意為他們是王子王孫,王室之家。這樣,久而久之,宗敬一支就“以王為氏”了。先秦時代的“姓氏”與我們今天所說 的“姓氏”是有區別的。先秦姓是姓,氏是氏,兩者具有不同的作用。姓用來區別婚姻,氏用來表明家庭出身與社會地位。考之宗敬,其祖上出身周王室,源於姬姓,而其王氏,則是出身帝王之家的貴族符號。進入秦漢以後,在姓氏合一的文化背景下,周靈王太子晉後裔一系,也就自然而然地由“王氏”轉化為“王姓”了,這就是中國人王姓的來歷。

綜上所述,關於王姓的遠祖;有如下幾點結論:

一是中國主體王姓的開族始祖是東周時代的周靈王之子----太子晉, 他的獨生子宗敬是王氏第一代傳人。之所以提出“主體王姓”的概念,是因中國的顯赫大姓有多重姓源,如賜姓、改姓等,因而有同姓不同宗的情況,王姓也不例外。

二是太子晉源出於姬姓。在先秦姓、氏有別的情況下,以“姬”為姓, 以“王”為氏。

三是自秦漢姓、氏合一,王氏始轉化為王姓。

四是王姓中國人的祖根在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帶)。

二、王姓遠祖源流

自從東周太子晉的獨生子宗敬在太原郡開姓立宗以來,在太原有三〇〇多年(公元前五四九至前二四七年)的安定日子。到太子晉第二十代傳人、秦將王離兵敗鉅鹿自殉,因西陲難以立足,王離長子王元率族人自河、洛、渭、 汾遷徙至山東琅琊臨沂,後在那裡開創琅琊王氏世代。這是華夏王姓的第一次大播遷,其行濁由西向東。王離次子王威,則仍留太原,繼續太原王氏。自此,太子晉開族之太原王姓,在中華大地分衍出“太原王”與“ 琅琊王”兩大系統。

西晉末年,琅琊王后裔王導為司馬睿獻策南遷建康(南京)。公元三一八年,司馬睿稱帝,史稱東晉,王導任承相,或入湖、蜀,造成中原文化的重心南移。這是華夏王姓的第二次大播遷,其行蹤是由北向南。

歷史衍進到五代十國、太子晉的第四十九代傳人琅琊王后裔王審知,於唐末隨其兄王潮起兵河南固始,入據福建。王潮死後,王審知繼任威武軍節度使,並在公元九〇九年被後梁封為閩,為當時五代十國之一的閩國。閩國曆六主傳三十七年。此時國內興辦學校,招徠海外商賈,開放沿海地區、中原王姓族人紛紛來歸,這是華夏王姓的第三大播遷,其行蹤是由內地走向沿海。

時至宋末元初,戰亂不已。人民流離失所,避難避禍,遠走它鄉,王姓人也不例外,此為華夏王姓的第四次大播遷,漂泊不定,行蹤散佈四處,其中多有向滇、黔、桂等四部腹地遷徙者。

到了晚清,洋人洋炮強行打開中國封閉的大門以後,中國人把遷徙的目光移向了海外;華夏王姓人士,此時也紛紛出國,萬里投荒,遷往臺灣及南洋各地域。這是華夏王姓的第五次大播遷,其行蹤是由大陸走向海外。 這次播遷,開閩王氏的後裔去臺灣、香港等地區以及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等東南亞諸國的居多。

進入二十世紀以來,影響國人包括王姓遷徒的主要因素,有八年抗戰, 淪陷區人口由東向西流向大後方滇、川等地;建國前夕,大陸一部分人東入臺灣,或遠走海外;五十、六十年代為支援大西南三線建設及開發新疆、西藏等邊陲省區,而從東部沿海地區遷調人員進入。改革開放年代,出現了出國大潮,出現了農村剩餘勞力湧向城市等情況。此為華夏王姓的第六次大播遷。

以上王姓的六次大播遷,特別是前四次大播遷,造成了太子晉所傳的諸多世系,包括三槐王氏、贛湘王氏(有可能是王姓第二次大播遷時形成) 、潮州王氏、東莞王氏、瓊崖王氏等等,遍佈全國二十一郡及東南亞諸國 併成為望族。這二十一郡是:1、太原郡(今山西)。2、琅邪郡(今山東半島東南部)。3、北海郡(今山東濰紡市及昌樂等縣)。4、陳留郡 (今河南開封等地)。5、東海郡(今山東臨沂市等地)。6、高平郡( 今山西晉城市、高平等縣)7、京兆郡(今陝西西安等地)。8、天水郡 (今甘肅通渭及天水市等地)。9、東平郡(今山東濟寧市等地)。10、 新葵郡(今河南新葵、息縣及安微臨泉等地)。11、新野郡(今河南新野 縣、鄧縣等地)。12、山陽郡(今山東獨山湖以西、鄆城以南、曹縣以東、 單縣以北地區)。13、中山郡(今河北定縣等地)。14、章武郡(今河北 大城、滄州市等地)。15、東萊郡(今山東膠萊河以東、掖縣等地)。16、 河東郡(今山西夏縣、陽城等地)。17、金城郡(今甘肅蘭州市以西,永靖西北等地)。18 、廣漢群(今四川廣漢、甘肅文縣等地)。19、堂邑群 (今江蘇六合、安微天長縣西部)。20、河南郡(今河南省黃河以南洛水、 伊水及黃河以北原陽縣等)。21、長沙郡(戰國秦滅楚後所設,轄今湖南 大部,廣西小部,廣東連縣、英德和江西一部,長沙郡治所即今長沙市)。由此可推測,我 們湘南王姓的遠祖,屬太子晉後裔琅邪王所傳湘贛王氏,分佈在當年的長沙郡。

三、王姓名人概略

中國歷史上的王姓名人層出不窮,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歷史的進步作 出過卓越的貢獻。現主要根據世界性辭書《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選其最 顯赫的王姓名人,概略如下:

政壇名人有王莽(公元前四五至二三年),兩漢之間新王朝的創立者;東晉開國元勳王導(公元二七六至三三九年);前蜀國君王建(公元八四七至九一八年) ;“開閩第一”王審知(公元八六二至九二五),後梁朱溫曾封王審知為閩王;北宋變法革新的王安石(公元一〇一一至一〇八六年);清未改良主義政論家王韜( 公元一八二八至一八九七年);漢元帝時被選入宮的美女王昭君,她遠嫁匈奴,為民族間的親善和好,作出獨特的貢獻。

文化名人有東漢哲學家王充(公元二七至約九七年);魏晉玄學開創者王弼(公元二二六至二四九年);百代書聖王羲之(公元三〇三至三六一年);唐代著名青年詩人、居“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公元六五〇至六七六年);王之渙(公 元六八八至七四二年),唐代著名詩人、唐代詩畫聖人王維(公元七〇一至七六一年); 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王守仁(公元一四七二至一五二九年);明代文壇領袖王士貞 (公元一五二六至一五九〇年);深山著書四十年的思想家王夫之(公元一六一九至一六九二 年,湖南衡陽人);近代大學者、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導師王國維(公元 一八七七至一九二七年)。

海外名人有中港易先鋒王寬誠(公元一九〇七至一九八六年),一九八五年他捐助一億美元,創設“王寬誠教育基金會”,資助中國學生出國深造和聘請外國專家、教授來華講學;天下聞名的“王安電腦”,王安(公元一九一一) 是當代美國著名電腦專家,一九八四年之前,被列為全美國十大富翁之一;第一位飛上太空的炎黃子孫——王贛俊(公元一九四〇至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九日與其他六名太空人乘坐太空穿梭機“挑戰者”號升空,環繞地球飛行一〇九次,歷時七天,行程二百九十萬英里。為了糾集炎黃子孫首次進入太空,王贛俊特地把一面“王氏宗親會”的旗幟帶到太空去。這無疑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 特別是華夏王姓人的驕傲。

附一:中國主體王姓的開族始祖是東周時代周靈王的長子即太子晉; 而他的獨生子宗敬是王氏第一代傳人。其依據索引如下:

1、《唐書、宰相世系表》:“王氏,出自姬姓。周靈王太子晉,以 直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為司徒,時人號曰‘王家’,因以為氏”。

2、宋朝,鄭樵著《通志,氏族》:周靈王太子晉,以直諫廢為庶人, 其子宗恭(即宗敬——引者注),為司徒,時人號曰‘王家’。

3、明朝,廖用賢著《尚友錄》:“王,望出太原,周靈王太子晉之 後”。

4、明代嘉靖年間王應鬥著《重修王氏統宗世譜序》:“王氏之先, 出自周靈王太子晉”。

5、清代光緒二十三年王佐倌修三槐堂刻本《王氏族譜》,周靈王太子晉, 年十七,緱山得道。其子宗敬,居太原,為周司徒。(周)敬王賜姓,因王為氏。

6、民國十年王德藩修五教堂刻本《盤川王氏宗譜》:王本姬姓,出 於周之後稷,下及靈王,有太子晉者,其子宗敬,為周司徒,時人號曰‘ 王家’,因以為氏,此王氏得姓之繇也。

7、現代王泉根著華夏姓氏叢書《王》:“周太子晉公(王氏立姓開 族始祖)——宗敬(王氏第一代傳人)”。


龍江829


老王家到底出過多少上將軍無從考證,編者今天只能由可考的典籍中尋找根源併為王氏家族展現出來,方便您今後茶餘飯後侃侃而談。

王翦,戰國時期秦國名將,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王翦是秦國傑出的軍事家,也是繼白起之後,秦國不可多得的大將之材。作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王翦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與其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使其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王翦一生征戰無數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謀,在當時殺戮無度的戰國時代顯得極為可貴,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國兼併了所有的諸侯國,統一天下,王翦和蒙恬立的戰功最大王翦是唐朝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王賁,王翦之子,秦朝著名將領,父子二人是秦滅六國戰爭中的主要將領。

王翦、王賁父子東蕩西殺,南征北戰,橫掃天下,相繼消滅五國,為秦國的統一奠定基礎,立下赫赫戰功。秦統一六國後,王翦、王賁父子激流勇退,榮歸故里,不再參與朝政。

王離,王翦之孫、王賁之子,秦朝著名將領。

秦朝名將王翦之孫、王賁之子,秦朝著名將領。王離受封武城侯,繼其父擔任將領,率兵戍邊備胡。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與章邯一起統率秦兵與起義軍作戰。鉅鹿之戰,兵敗被俘,後去向不明,燕書記載為慷慨就義。

王凌,三國時期曹魏重要將領。

曹系重要將領,平定後宛、夜襲江陵的主要指揮者,曹軍中身份地位與夏侯系後輩平等,後因不堪曹芳暴政起義謀害失敗,而服毒自盡,可謂王家忠烈大義的典範。

他早年就和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賈逵等人結為好友,後來舉孝廉,出任發乾長,後因罪獲刑。服刑期間,恰逢曹操巡察。曹操得知他是王允的侄子,又系因公犯罪,當即解除他的勞役,委以驍騎主薄之職及中山太守,有治績,後來得到受曹操賞識,出任丞相掾屬。

王平,三國時蜀漢後期大將

三國時蜀漢後期大將,原屬曹操,曹操與劉備爭漢中,得以投降劉備。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與馬謖一同守街亭,之後深受諸葛亮的器重,率領蜀漢的王牌軍隊無當飛軍,多次隨諸葛亮北伐。諸葛亮死後鎮守漢中,曹爽率領十萬大軍攻漢中時,被王平所擊退,生末善終。

王方翼,唐朝高宗時期名將。

王方翼,唐朝名將,威震突厥,西突厥來襲,其率軍與其在伊犁河交戰,大獲全勝。突厥軍援至,又在熱海交戰,殺敵七千,擒其首領300人,西域震服。武則天猜忌他是王皇后本家、唐朝忠臣,把他流放到崖州病逝。

王審琦,北宋初年大將。

此君可是位奇人,其一生,歷任13次節度使及N次各種使,並且每次都在不同地區,可見北宋對其重視程度,官位我就不一一列舉了,不然幾千字都寫不完。

王昭君,單兵作戰貢獻超越以上任何一位的傑出女強人。

一生功過,我這樣一位小人物無法評說,只可用”憐凌一女定江山”來形容了。

綜上,也不能綜上了,因為還有眾多眾多的王姓奇才像王孝傑(唐朝武周時期名將)、王忠嗣(唐朝玄宗時期名將)等等等等沒有列舉。王家的確為我中華輸送了眾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但俗語說“一將功成萬骨枯”,身後事誰與評說呢?


譚談世界史


關於王姓的幾個知識點:

1、中國第一大姓。

現在去搜各姓人口排名,大約會有兩種結果。

第一種是“李”為第一大姓,但其實這是上個世紀人口普查後的統計結果了。

最新的統計結果,人口前三大姓依次為“王、李、張”,王已經一躍成為第一大姓,差不多每10箇中國人裡頭就有一個姓王的。

實際上,王李張這三個姓在古代就已經成為人口眾多的大姓了。

比如:王姓在宋代時就是全國第一大姓。元朝末年,權臣伯顏曾提議“張、王、劉、李、趙”五個姓氏的漢人皆殺之,因為人數多。幸虧這一主張沒有被採納。

2、大致起源。

王姓人口眾多,起源也非常複雜,但基本可以歸納為兩種。

一是祖上是王室。至於究竟是商朝的王室、周朝的王室、還是其他什麼王室,那就要看自己的族譜了。

二是改姓。賜姓、因避難改姓、少數民族改姓,這些統統都算。

3、史上第一門閥。

東晉時,王姓成為南方第一貴族,甚至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也就是說東晉王朝,說是司馬家的,其實是和王家共同執掌的。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說的也是王姓和謝姓乃是舊時的高門大第。

即使再往後,到南北朝時期的梁朝,王姓仍然是第一豪門,高不可攀。侯景一開始向梁武帝請求,想娶王姓、謝姓家的女兒,也是想攀附貴族,提升自己的地位。但是梁武帝說:王姓、謝姓你就別多想了,你高攀不起。還是看看朱姓、張姓以下的門戶裡,有沒有你喜歡的吧。由此可見王姓之貴。


東土大唐三俗和尚


太原垂徽 三槐世第 清節流芳 四傑傳芳


王姓是中國的大姓之一,全國王姓人口將近1億。以長江為界限,北方佔比大於南方佔比。而追根溯源來說,王姓來源於姬姓、子姓、媯姓和少數民族改姓四種情況,而它的始祖則是東周時期的姬姓。

源出姬姓

周靈王的兒子是太子晉,因為直言上書被貶為平民。因為他出身在王族,所以當時人稱“王家”,後人遂以“王”為姓氏。先秦時期聚集在河南,天下大亂就後移居山東琅琊、山西太原兩地。

Δ太子晉

源出子姓

商紂王荒淫無道,比干多次上書,最後反而被殺。而比干是王子,後人就以“王”為姓氏。秦漢時期一直居住在河南等地,也就是很有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後來分散到了甘肅、山東等地。

源出媯姓

這一分支是舜的後人,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分支。武王伐紂之後,這一支的先人媯(guī)滿被封為陳,在齊國擔任官職,在這時期改姓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齊國田建後人改姓王,漢朝王莽就是屬於這一支的後人。

Δ王莽劇照

少數民族改姓

王姓大家族裡面,有一部分是屬於少數民族改姓而來。因為每個朝代,都避免不了吞併周圍的少數民族。從西漢時期的匈奴人開始,之後有高麗人、鮮卑人、契丹人、女真人、党項人、蒙古人、滿人等等。幾乎每個朝代都有,特別是少數民族的王姓,優先選擇改姓漢族王姓,如今北方很多王姓處於這一個分支。

從剛開始活躍於中原地區,秦漢以後開始飛躍發展。特別是隋朝時期,開始全國範圍遷居。而其中的王審知南遷福建,更是一個標誌性事件,是如今福建王姓分支的鼻祖。而明朝中期,王姓開始跨越海峽來到臺灣。


關於所提到的堂號,太源堂是總堂號,而分堂號有九十個:

槐南堂,三槐堂,渭北堂,半仙堂,六和堂,玉冰堂,三白堂,大本堂,五教堂,仁安堂,正義堂,世賢堂,世德堂,四合堂,四柏堂,永承堂,永思堂,存友堂,仰德堂,亦文堂,交德堂,孝友堂,孝睦堂,兩儀堂,利文堂,佑啟堂,尚德堂,佩傳堂,思孝堂,思植堂,保後堂,衍白堂,敘倫堂,冠南堂,素風堂,振趾堂,挹淵堂,恩義堂,恩榮堂,務本堂,梓蔭堂,崇本堂,崇孝堂,崇德堂,惇敘堂,淮澤堂,斯美堂,敬愛堂,植三堂,植本堂,植槐堂,畲經堂,敦本堂,敦厚堂,敦倫堂,敦睦堂,敦義堂,槐秀堂,槐政堂,槐蔭堂,槐德堂,嗣槐堂,愛敬堂,義德堂,源遠堂,嘉會堂,輔德堂,齊壽堂,谷詒堂,餘德堂,餘慶堂,燕翼堂,燕譽堂,樹德堂,興仁堂,篤行堂,篤倫堂,篤親堂,錫類堂,親愛堂,環慶堂,禮基堂,雙柏堂,鎮楚堂,彝敘堂,懷德堂,繼周堂,繼蘭堂,聽槐堂。

史之策



“王姓”最早的發祥地在今河南北部的衛輝一帶(新鄉市),並以山西、山東、河南省境為其繁衍地區。漢至晉時,王姓得到了迅速發展,出現了太原、琅邪兩大郡望,但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西晉時期王氏被列為北方四大士族之一,並一直延續到隋唐。

王姓著名的望族全國有很多個,如:河北省定縣的中山王氏、河北省行唐縣章武王氏,山東掖縣的東萊王氏,四川的廣漢王氏,陝西的金城王氏、山西的太原王氏、湖南的長沙王氏、江蘇的六合王氏,河南的南郡王氏。還有山東昌樂的北海王氏、山東郡城的東海王氏、山東鉅野的高平王氏,陝西的京兆王氏、甘肅天水的天水王氏等。


sdqst聖殿騎士團


【王姓起源】

出自姬姓。周靈王的太子姬晉,其後代子孫因故散

居京兆、河間一帶,因原本是王族的緣故,便以王為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