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3000多吨“洋垃圾”退运,固废处理成发达国家痛点

自我国实施洋垃圾禁止入境政策以来,曾先后多次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试图保持环保执法高压以提高进口门槛。然而,固废走私仍是屡禁不止。

又是3000多吨“洋垃圾”退运,固废处理成发达国家痛点

4月22日晚21:00,装载17个集装箱废矿渣的货轮缓缓驶离黄埔老港码头,300余吨超期未申报固体废物被黄埔海关所属老港海关责令退运出境。据海关统计,今年4月以来,黄浦海关连续退运近32票固体废物,累计可达3120.05吨。

又是3000多吨“洋垃圾”退运,固废处理成发达国家痛点

除黄埔海关外,走私、退运情况在南宁、大连、汕头等各地海关时有发生。自我国拒绝接收世界垃圾之后,全球回收工业受到巨大冲击并迎来新时代。

贸易萎缩,回收空间饱和

据统计,自我国宣布拒收“洋垃圾”之后,2018年综合纸类垃圾价格从每吨75美元大跌至仅仅数美元。中美的垃圾贸易萎缩了38%,减少35亿美元。供需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面对数百万吨塑料及纸类垃圾,不少工业国家的回收空间已经饱和,特别是塑料无法被完全回收,东南亚国家成为新的世界垃圾集中地。

发达国家回收体系变革

富裕国家向低工资国家所出口的垃圾中,只有10%真正被回收加工,90%的垃圾被烧毁或抛弃在非法垃圾掩埋场,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当地居民健康。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对垃圾进口进行限制。这也让发达国家开始意识到垃圾本土化处理的重要性。

日前,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通过了《化学品和废物健全管理》决议,呼吁各国政府采取行动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在本国进行无害化管理、尽量减少废物的越境转移。

又是3000多吨“洋垃圾”退运,固废处理成发达国家痛点

结语:

美国废料回收行业协会(ISRI)首席经济学家皮卡德(Joe Pickard)指出,美国已经能感受到亚洲对美国市场的限制。"如今被送往美国垃圾掩埋场或焚化站的塑料比一年前更多。"“投资更多本土回收设施以及相关技术乃是变革所在”

尽管中国对于“洋垃圾”极为抵制,但中国仍愿意进口国外回收处理过的塑料。因此也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中国禁止"洋垃圾"后前往东南亚国家设厂,并向中国进口回收塑料。

目前世界垃圾回收体系正在发生改变,变革之下掩藏的机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大市场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挖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