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一带一路”合作前景广阔


聚焦“一带一路” | 中欧“一带一路”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习近平主席在今天上午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说,“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而就在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也先后在今年3月和4月的访问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月23日,意大利与中国签署了《中意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成为G7国家中首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从以上的新动态中,也可观察到未来几年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新亮点和新趋势。

首先,中欧“一带一路”合作前景广阔。3月23日,意大利与中国签署了《中意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成为G7国家中首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意大利之后,卢森堡、瑞士也相继加入“一带一路”建设,意大利总理朱塞佩·孔特和瑞士联邦委员会主席于利·毛雷尔都前往北京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此同时,希腊加入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越来越多欧洲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将为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就先来看看意大利。目前,意大利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意大利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8年,双边贸易额突破500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00亿美元。意大利位居“一带一路”的欧洲最南端,是从东部和南部进入欧洲的门户,也是通向西部和北部欧洲最便捷的通道,拥有众多良港,贸易区位优势强,海上贸易在欧洲国家中位居第三。加入“一带一路”合作将促进意大利互联互通以及陆海联运、物流等产业发展,港口建设也将带动周边地区商业繁荣。2016年10月,中远海运及青岛港分别以直接和间接持股的方式入股,形成了马士基码头、中远海运港口和青岛港三方合资的意大利瓦多码头公司,共同建设和运营。瓦多港新集装箱码头预计在投入运营后,将成为意大利北部港口群中唯一可以处理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主要服务于意大利北部、法国南部、瑞士和德国等欧洲腹地市场,加强其与地中海航线的互联互通。

第二,中欧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潜力空间巨大。在3月访问欧洲三国期间,习主席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见证了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与中投公司、法国国家投资银行、法国Quadran公司在巴黎爱丽舍宫签订《可再生能源开发平台共建合作协议》,四方将致力于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中的垃圾发电及其他新能源项目的开发运营,目前已达成了近20亿欧元的投资项目意向。同时,上海康恒环境与法国Quadran公司在非洲合作的垃圾发电项目,列入了中国国家发改委与法国财政总署签署的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示范项目清单(第三轮)。

3月22日,中国发改委和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共同主办的首届中意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在罗马成功召开,中意共60多家重要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参加了论坛,双方就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项目、携手共建“一带一路”进行了深入探讨。

目前,中国已经与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等欧盟国家建立了第三方合作机制,第三方市场合作已成为中欧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当前,欧洲发达国家虽然具备核心技术装备优势和管理经验,但受产业空心化、海外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无法有效开发第三世界市场,自身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中国与欧洲发达国家联合开发第三方市场,能够将中国的优势产能、装备和工程建设能力与欧洲的先进技术、管理相结合,同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需求对接,推动形成更为合理高效的产业分工格局,推动全球产业链高中低端有机融合,真正实现三方互利共赢,促进世界共同繁荣。

第三,中欧双边投资规模和水平有望大幅提升。在4月9日签署的《第二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中提出,“双方承诺2019年将在谈判中,特别是投资自由化承诺方面,取得结束谈判所必需的决定性进展,以便在2020年达成高水平的中欧投资协定”。

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早在2013年11月就已启动,截至2018年7月,谈判已经进行了18轮。在之前进行的多轮谈判中,双方遇到的障碍主要存在于以下方面:

市场准入。协定将采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投资准入模式,而中国在已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中一般采取“准入后国民待遇”和“正面清单”模式;开放部门方面,欧盟希望中国减少在电信、交通、医疗和商业服务等行业的进入壁垒,大幅度开放中国服务市场。中国目前外资开放程度仍然较低,且很多部门发展水平仍与欧盟存在较大差距,势必难以接受欧盟强调的“对等开放”原则。

“公平竞争”原则。欧盟长期以来对中国市场所谓“不公平竞争”环境不满,希望在双边投资协定中纳入体现“竞争中立”的内容以平衡国企和私企的竞争力。中欧市场环境、企业运营模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克服分歧颇有难度。

环境、劳工等条款。中欧之间对于劳工、环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善程度不同,建立双方认可的标准需要彼此都做出调整。

中欧双方在此次联合声明中为高水平投资协定的最终达成设置了明确期限,说明相关谈判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双方能够相互理解、妥协,通过友好协商弥合上述若干分歧。

本文刊载于《中国报道》第5期(原文有删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