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溝林場的“來客”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雲蒸霞蔚聽松濤,山嶺碧裝向晴天。風光美麗的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地處湟水谷地南側溝谷地,巴州河縱穿鄉境,境內有座集原始森林、人文風情於一體的自然風景區——國營西溝林場,境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青海雲杉、紅樺、白樺、青楊等樹木林立其中,冬蟲夏草、黃芪、黨參、貝母、紅杉、天麻、當歸等珍貴的中藥材分佈各處,各類植物多達290多種。更是野羊、狐狸、馬雞、石雞、百靈等野生動物的樂園。

1983年,這裡來了一群東北的“客人”——200多隻梅花鹿。它們是由涼坪村村民委員會從東北引進,用於發展村裡的養殖業。起初,在山裡用網圍欄圈起飼養,“那年頭物質還比較缺乏,人都吃不好,難免會讓鹿餓肚子”。西溝林場場長孫全義講起那段往事。

當年村裡的老人記得,那是個秋末冬初的寒冷時候,不知是養鹿的人忘了餵食,還是飼料不濟,鹿群因為飢寒交迫發了狂,在圍欄的一處撞開一個出口,集體奔逃進山裡。大山深處,境內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是野生動物生存的好地方,80多隻梅花鹿就這樣“放生”了。

第二天,當人們來到鹿場的時候,這裡已經鹿去欄空。“那個年代的圍欄不像現在的這麼結實,都是村民用木樁子和一般的鐵絲圈出來的,地方小扎得也不整齊,梅花鹿是很機靈的動物,應該是發現了圍欄的某處漏洞,在飢餓的催發下,一舉攻破集體出逃了”。孫場長講述梅花鹿的這段故事時還說到,當年人們在被撞壞的圍欄處看到鹿的蹄印,還順著追捕過,可是靈動的鹿兒們早已不見蹤影。

這些異鄉“來客”們,從此就在風姿峻美的西溝天然原始森林裡“落戶”了。因為當時數量不多,林場的工作人員一直不知道它們的存在。時間悄悄地溜走,在90年代末冬季的一個上午,護林員巡山用望遠鏡查看情況時,發現了梅花鹿,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孫哥,你看那是鹿還是黃羊?”“不是黃羊,我看像鹿,奇怪了,這鹿不像咱們這地方的,是什麼鹿呢?”

孫全義滿心疑惑,立即回到林場查資料,沒發現相關記載,他便聯繫林業局的同事,請動物專家來看。由於當時設備條件有限,梅花鹿“神出鬼沒”又非常警覺,大家只能遠遠地觀察。大約用了十多天,才基本確定是梅花鹿。林場的幹部職工,終於相信梅花鹿的“傳說”,從那之後就有意地在工作中進行觀察記錄。“我們根據觀察,發現鹿的數量逐年增加,又過了幾年,相鄰的化隆和甘肅也有人稱發現了它們的蹤跡”。

2008年冬季,一隻迷路的梅花鹿在馬家營鎮一個叫紅崖的溝裡泥足深陷,王家村的馬萬華等三位村民將其救起在家中飼養。據他們推測,這隻梅花鹿很有可能是在吃草的時候迷了路,經過南大山、浪塘山,一路跑到馬營的。村民們不知它吃啥,就把家裡的糧食拿出來喂。民和縣森林公安局、動物管理站和馬營派出所的工作人員接到村幹部的報案後來到村裡,已經是村民救下梅花鹿的兩天後。此時,這隻3歲的雄鹿在村民的悉心照料下,神采奕奕。大家這才知道,民和有了野生梅花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高興地把它放回了“家”。

孫場長覺得,西溝與馬營距離四十多公里,連綿起伏的南大山將兩地緊緊連在一起,境內有著豐富的植被,少有人類活動。多年來,由於國家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等政策,當地的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好的保護,這也為梅花鹿等動物在當地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運用現代化的紅外監控設備發現,林場內的梅花鹿已達2000只以上。

如今,這些遠方的“來客”,已經在青藏高原的原始森林裡“安家落戶”,為這座靈秀的大山增添更加豐富的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