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爆料称,经常吃肉的人寿命会缩短,是真的吗?

用户9143305810906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的肉类摄入量不超过75克,以生重、纯肉不含骨头为准。这里的肉类所指的是红肉和白肉两种。红肉也就是畜肉,包括猪肉、羊肉、牛肉等;白肉也就是禽肉,如家禽、鱼肉和水产类。

肉类味道鲜美,且肉类含蛋白质丰富,尤以瘦肉比肥肉含量更高,而且是优质蛋白质,其氮基酸构成全面、数量众多、比例恰当,接近于人体的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因此,肉类是人体每天必需补充的优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主要来源。

当然肉类除了含有蛋白质外,还含有大量的脂肪,但从脂肪总量上来说,白肉低于红肉,而脂肪的构成也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您指的报料所称,“经常吃肉的人寿命会缩短”,大概是因为肉类含有这两种物质吧?如果因为如此,那也是以偏概全了。其实,每天适量进食白肉(禽类)不但不会缩短寿命,反而还能延年益寿,这是因为白肉(禽类)中的脂肪主要以脂肪酸为主,它有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清理血栓、调节血脂、免疫调节、补充EPA、DHA等作用;只是过量进食,造成其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导致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久而久之即可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糖升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每天进食肉类,只要在营养专家推荐的摄入量,即红肉18—27克,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摄入量,即肉类不超过75克,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为了健康,请大家放心吃,大胆吃!

不过,“放心吃、大胆吃”并不是乱吃,除了不超量吃外,还要有科学的烹调方法,这对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是挺关键的。如果采用煎、炸、烤、腌等烹调方式制作的肉类,不仅会破坏不饱和脂肪酸,甚至还产生有害身体健康的物质,即反式脂肪酸,而且肉类的胆固醇经过煎炸后也很容易被氧化,对心血管健康造成更大危害,同时也更容易致癌,这才是真正缩短寿命的“慢性毒药”!

那么怎样才是科学的烹调方法呢?

首先采用蒸、煮、炖、烤等不额外添加烹调油的方式;注意:这里的“烤”不是明火“烤”,切忌明火“烤”,因为这种“烤”会产生大量致癌物;其次,对于高脂肪肉类,如猪肉、鸡肉等,采用最佳的烹调方式就是“炖”,在此之前可剥掉肉皮,可减少过高的脂肪,当该肉类经过一定时间炖煮之后,脂肪游离到汤里,进餐前过滤掉汤上层的浮油,加上炖煮前去肉皮,如果再配上一些低脂、高纤维食材或汤料混同烹调,将其中部分脂肪和胆固醇吸收,就完全有效地降低胆固醇和脂肪的含量,这样有利于减少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的风险。

经常吃肉的人寿命会缩短?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吃对份量,没有吃对方法,没有掌握好科学的烹调方法。


生活论坛二三事


科学的解释并不是吃肉多就寿命短,而是“腰围长,寿命短”,为什么这么说,腰围每增长一英寸,肠道就会长4英寸,患癌和心脑血管疾病患病几率就会增加20%,所以根本影响寿命的是内脏脂肪,希望对你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