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婚姻大事到底谁做主?

阿丹151014015


清虚观里,张道士向贾母给宝玉提亲;打听宝琴生辰八字,薛姨妈猜测贾母在替宝玉求配;紫鹃劝黛玉考虑自己终身大事要趁贾母“明白硬朗的时节”……凡此种种,似乎告诉读者,宝玉婚事的决定权,在贾母手中。

但是这样一来,八十回之后的金玉姻缘,就无法解释了:难道最疼爱黛玉的贾母,忽然转念弃黛取钗?怪不得高鹗(假定他是续书人)只好生硬地安排贾母说出“若是他心里有别的想头,成了什么人了呢!我可是白疼了他了。”好像“情辞试莽玉”还不足以说明问题,贾母从前竟不知道宝黛相爱似的。

那么,问题来了,宝玉的婚事,究竟谁来作主?

古代不像今天婚姻自由,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迎春嫁孙绍祖,就完全是由贾敬做主。贾母虽然抚养迎春一场,但也“只说‘知道了’三字余不多及”。但是,我曾有专文分析孙绍祖这门婚事的不得已,贾母显然是知道一些隐情的。再加上贾母与贾赦关系相对冷淡,同时迎春自己也不得宠,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才会导致悲剧。如果贾母强硬地“出头多事”,也许这门婚事会有转机——但贾府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承受更大的损失。

柳湘莲父母早亡,婚事是自己作主,悔婚时借口“家姑母于四月间订了弟妇,使弟无言可回”。这当然是借口,但也说明“家姑母”有替侄儿订亲的权力。并且“若从了老兄,背了姑母,似非合理”,姑母比本人更有决定权。

宝玉父母双全,并不存在这个问题。由于贾母对宝玉的格外疼爱,加上贾政孝顺,母亲一发怒就不敢管教儿子了,所以贾母对宝玉的婚事仍有一定权力。还有元春,“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姐弟感情特别深厚,再加上皇妃的身份,也有权参与宝玉婚姻对象的选择。

除了宝玉自己以外,贾母、贾政、王夫人、元春,四个人都有决定权。如果四者意见冲突该怎么办?难道像宫斗戏一样,勾心斗角、你死我活吗?当然不会。因为四角关系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宝玉自己。

理论上来说,宝玉自己是没有权利置喙婚姻对象的。但是宝玉之所以有“凤凰”似的待遇,并不是个人能力,全在于别人对他的宠爱。所以真谈及婚事,绝不会完全不考虑宝玉自己的意见。尤其是经过“情辞试莽玉”,基本是打明牌了。连薛姨妈都主动出来掩饰“他姊妹两个一处长了这么大”,欲盖弥彰,别人还会猜到到宝黛的那点小心思?

如果破坏“木石姻缘”,势必伤害宝黛二人,至少是大大伤心,甚至有可能送了命。逐晴雯就弄得宝玉“酿成一疾,卧床不起”了,王夫人都“心中自悔,不合因晴雯过于逼责了他”,谁还敢公然让他弃黛娶钗?王夫人再冷酷无情莽撞,她也是要宝玉听话,而不是要送了儿子的命。

贾政欣赏黛玉的才华,也盛赞宝钗的学问。但才华与学问,都与择媳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他可能很疼爱妹妹贾敏,转而疼爱外甥女黛玉,但不可能超过对儿子的感情。择媳时,贾政绝对会以宝玉为首位,而不是首先考虑黛玉的感受。但是贾政古板道学,却又“天性”“诗酒放诞”,他会认为哪个女孩对宝玉的未来更有利,在八十回中并没有明确的表态。

贾母肯定是支持宝黛的爱情、希望他们将来在一起的。八十回以后,她的态度也绝不会像续书中那样牵强地改变。但是,如果黛玉死了呢?黛玉的身体已经是每况愈下了,在第四十九回中已经有“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她的孱弱还能支撑多长的生命?

当然,绛珠仙草下凡,是为还泪而来。宝玉不出事,或者宝黛爱情不出事,黛玉再孱弱也还不至于马上死去。这就需要一点外力,来推动爱情向悲剧方面发展了。虽把北静王拉进来强娶黛玉为妾,曹雪芹(如果他确实是原作者)怎么会写那么狗血的情节?只能是元春。

元春未必了解宝黛爱情。所以她可能用自己的衡量标准,给宝玉选择她心目中最适合他、也最有利于贾府的配偶。她以皇家的的权威下一道命令,比如赐婚什么的,连贾母、贾政也不能违抗。宝玉当然更不能违抗,但一定会非常反感,严重影响姐弟感情。

但元春是早死。如果是遗命,宝玉虽然不情不愿,却惦记着这是姐姐生命最后一刻的希望,于是无可奈何。而这足以结束黛玉勉强维持的生命。

黛玉死后,贾母肯定不会允许宝玉终生不娶,连宝玉自己也不会用独身的方式来替她守节。于是金玉良缘,水到渠成。虽然违背心意,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利己,不会陷任何人于不义——这才符合《红楼梦》八十回惊心动魄却又自然而然的风格。


栖鸿看红楼


虽然王夫人从来没有说过支持“金玉良缘”的话,却被认为是贾宝玉婚姻大事的最重要决策人。

贾母每每明里暗里在贾宝玉的婚姻之事上发言,却被认为抵不过王夫人的“父母之命”。


其实荣国府的“一把手”是贾政,由于贾政的极孝与贾母关系的密切,贾母与贾政总是在大事大非的重要问题上保持高度一致的,贾母贾政母子才是荣国府的权力中心,是贾宝玉婚姻的决策人。王夫人被“三从四德”所制约,在贾宝玉的婚姻上并没有多少发言权,这才是她始终沉默的原因。

贾母和王夫人的愿望却都会向贾政表达,从贾敏身前对于贾宝玉的“差评”来看,很明显对“宝黛姻缘”一开始林如海未必有兴趣,而贾府的态度比较积极接黛玉北上的决心很大。

林如海去世、“元妃省亲”后,贾母、贾政、贾元春开始集体关注薛宝钗。贾母给宝钗过生日,贾元春邀宝钗与贾府的“四个女孩儿”三春黛玉、以及宝玉一起入住大观园。而贾政对宝钗的态度比较迟疑,贾政看了四春和宝钗的灯谜感到忧虑。


清虚观打醮贾母指出“金麒麟”和之后的贾母详问宝琴“八字”都是想选择更理想的“宝二奶奶”,而此时的“宝黛姻缘”已经退出了贾母贾政母子的视野。

黛玉为了贾母为宝钗过生日、元妃端午节礼、“金麒麟”、贾母问宝琴“八字”、贾母“掰谎”等数度抓狂。因为张道士提亲,宝玉摔玉、黛玉剪了玉上的穗子,直闹得惊动了贾母王夫人到潇湘馆,贾母责怪丫头们服侍不周、王夫人带走宝玉。

宝黛为捍卫“自由爱情”的最高潮就是贾母“掰谎”之后,黛玉病、紫鹃试玉、宝玉痴是宝黛加上紫鹃三人的联合抗争,结果是打动了薛姨妈明确表态愿意为“宝黛姻缘”保媒,然而贾母方面毫无回应。


客居贾府的薛姨妈在“金玉良缘”上也只能是放风试探,对于“宝黛姻缘”当然也只能放风试探呀!薛姨妈被认为“虚伪”没有直接去跟贾母说,问题是薛姨妈直接去向贾母提供愿意为“宝黛姻缘”保媒有用吗?

贾母贾政母子如果真有意于“宝黛姻缘”的话,薛姨妈放风愿意为“宝黛姻缘”保媒,也等于是薛家宣布了退出“金玉良缘”,那么“宝黛姻缘”的所谓障碍等于自动消失了,贾母顺水推舟请薛姨妈保媒。薛姨妈已经表态退出“金玉良缘”王夫人必然无话可说,“宝黛姻缘”岂有不成之理?

所以“宝黛姻缘”不成,其实是贾母贾政母子在林如海去世和“元妃省亲”后,即林家消亡、贾府辉煌之际对“宝黛姻缘”已经逐渐失去了兴趣了。
第六十四回、黛玉悲题《五美吟》祭奠五位薄命红颜,表达了对勇敢“私奔”追求“爱情自由”的豪门侍妾“红拂”的羡慕和赞赏,实际上也是表达了自己和宝玉的“自由爱情”无法通过正配婚姻来实现的绝望心情。

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后,黛玉作“冷月葬花魂”。王夫人清理怡红院撵走晴雯,宝黛共议“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笼中,卿何薄命。”,实际上就是宝黛二人都预感到了“宝黛姻缘”最终的悲剧结局。
事实上,荣国府内当家人王夫人的重要行动,每每都是跟随在老祖宗贾母的明确意愿之后,王夫人总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顺从着贾母的方向行事。

贾母独宠宝琴详问“八字”,表明了薛家的女儿已经进入了“宝二奶奶”的候选人范围。接着贾母又在元宵节家宴上“掰谎”痛斥“私情”,为黛玉当众给宝玉“喂酒”的越礼行为洗地,将宝黛关系牢牢的锁定在“兄妹情深”上面。过完年凤姐病了,王夫人便安排宝钗加入管理大观园的临时三人小组协理大观园,给宝钗了一个很好的展现理家才能的机会。

晴雯教唉宝玉“装病”逃避父亲贾政的问书,从而也引发了贾母亲自主持的大观园查赌,清理了大观园中的三大八小赌头婆子们。大观园查赌仅仅几天之后,园内又出现了“绣春囊”引发王善宝家的带头,婆子们集体投诉晴雯和芳官等怡红院中的“不大沉重”惹事生非的丫头们。于是继贾母查赌仅仅几天之后,王夫人亲自主持了抄检大观园和清理怡红院的丫头们。对于王夫人的处理,事后贾母也是无不认同的。

可见王夫人行事,无论是在贾宝玉的婚姻上,还是在荣国府的管理大方向上,总是步贾母的后尘、随贾母的风向心意而动的。
其实要把握《红楼梦》原著的原意,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就是理解87电视剧对原著前八十回改编的意图何在,反过来说就是原著的真实原意了。

87电视剧三大改:一改、黛玉晴雯成了并肩“战友”。二改、王夫人送刘姥姥一百两银子,变成了贾母送刘姥姥一百两银子,让贾母变慈善、王夫人变冷漠。三改、宝钗告诉平儿和宝玉,大观园内除了玫瑰露茯苓霜还有更严重的问题,变成宝玉告诉平儿的宝钗,拉高宝玉智商情商和对家族的责任感、矮化宝钗智商情商和管理大观园的能力。

其实87电视剧还有一个看似很不经意的“小改”,实则是最重要的人物关系替换。在原著第二十二回“元妃省亲”之后,正月二十一贾母为宝钗过生日的第二天,贾政看了四春和宝钗的灯谜感到忧虑烦心,几天后元妃下旨力邀宝钗和贾府众姐妹及宝玉一起入住大观园。正说明宝钗开始进入了贾府贾母、贾政、贾元春三代人的视野受到重点关注,贾政对宝钗灯谜的忧虑当然是对“金玉良缘”的迟疑。而父母双亡的孤女黛玉命运的不济,更难以符合“一把手”贾政“永远福寿之辈”的心意,已经是明摆着的现实。

然而87电视剧中,删除了贾政看宝钗灯谜的情节。却把看到宝钗灯谜深感忧虑的人替换成了贾母,把贾母看灯谜的时候推后了整整一年,挪到了贾母元宵节家宴“掰谎”之后。这一“小改”效果一箭三雕,一、架空了贾政的“一把手”地位,造成贾政不问内务、不关心子女们命运及终身大事,做“甩手掌柜”的印象。二、将贾母“掰谎”所针对的人事引向“金玉良缘”,淡化贾母“掰谎”对于宝黛关系的指向性。三、明确贾母反对“金玉良缘”的态度和依据,造成贾母否认“金玉良缘”和支持“宝黛姻缘”的客观感受。

87电视剧编剧这样处心积虑的“小改”,也正说明了在编剧们的内心深处,连他们自己对“原创”结局中贾母支持“宝黛姻缘”的“创新”情节都没有自信。

87电视剧所表现的围绕“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的“婆媳大战”主线剧情,根本就是87编剧们严重偏离了“曹雪芹原意”的发明创造而已。

贾宝玉的婚姻大事,在两百多年前“三纲五常”的封建时代里,当然是贾宝玉的父亲贾政老爷做主的。


阿丹151014015


贾宝玉的婚姻大事一直在金玉良缘与木石姻缘中间摇摆,从亲情出发,王夫人比较中意自己的嫡亲外甥女薛宝钗,贾母比较支持宝黛姻缘。但无论王夫人与贾母如何打擂台,如果贾政不发言,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之争就没有赢家,因为荣国府二房真正的当家人是贾政。



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王夫人出身虽高,娘家势力也逐渐高升,但却敌不过出嫁从夫的舆论,因而,当贾政胖揍宝玉,王夫人闻信前去求情时,也只能利用亲情,苦情来打动他,却不敢强势要求。因而,当贾政与王夫人商量过事情后移步赵姨娘处时,王夫人只能听之任之,因而,曾经很响快的王夫人在嫁到贾家后,变成了一个不声不响的"木头人"。



贾母固然可以仗着孝道来挟制王夫人与贾政,但在宝玉婚事上,不敌王夫人一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不敌封建社会伦理道德中的一句“夫死从子"。况且贾母年纪已大,早已退居二线,对儿孙的婚姻事也是顺其自然,并不插手太多。比如迎春的婚事,贾母明明感觉出不太合适,却因贾赦愿意,并没有表示反对。



总之,在封建社会里,女人无论在后院多么地位,有权威,但在男人面前,你只有唯唯诺诺,没有多少发言权,故宝玉的婚事最后还需贾政拍板才能定下来。


萍风竹雨123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婚姻大事到底谁做主?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婚姻,牵动了亿万读者的心,希望他和黛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人,是相当多的,可是,他们却无论如何都走不到一起,因那最初的神话设定,到最后,无数人眼泪纷飞,在心里祭奠这份还泪的爱情,林黛玉也“心事虚化”,枉凝了眉。

  贾宝玉的婚姻,到底在哪里?什么时候,结果如何?按脂批推测,是元春死,贾母死,黛玉死,尔后宝玉与宝钗成亲……这么一来,我对宝钗也感觉到了几分亲切,尤其是后来贾府完全败落,两人落难,受袭人蒋玉菡照拂,为他,为他们,洒一腔泪。如果是脂批预示的结局,很明显,贾宝玉的婚姻大事,就是王夫人作的主,贾政表示同意,不存在什么要探讨的了。

  按高鹗续书,宝钗宝玉成亲,黛玉身死,临了挣命地喊“宝玉宝玉你好……”——年少的我,也恨死了宝玉,虽然后来他出家,还是不能释怀。此时,元春没死,贾母还活着,黛玉还有一口气,宝玉却与宝钗成亲,很明显,是王夫人提议,贾母同意,贾政同意,然后金玉姻缘成立,看情形大家都一致投宝钗的票,也就没什么谁做主的问题了。

  题主提问,想必也是不能释怀,想探讨下贾宝玉的终身大事,清扬也挺八,也来设想一下,元春还在宫里,贾母和林黛玉还活得好好的,王夫人和贾政还很恩爱……宝玉的妻子人选谁做主。

  现代人的婚姻,多半是自己说了算,很幸福了。宝玉那会儿要结婚,必须得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算是合法的,按这句话来说贾政王夫人就是第一做主人选哟?看看迎春,贾母和贾政都不太同意,但是贾赦还是把迎春嫁过去了。但是宝玉不是迎春,孙女儿也不等同于孙子,贾政王夫人同意,贾母不同意,也是白搭。这也是为什么宝钗迟迟不能当上宝二奶奶的原因。

  贾政虽是家主,却有母亲,必须讲究孝道。贾母虽是妇道人家,却是贾府的天,看看贾政毒打宝玉,王夫人劝他,打死了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就难办了,所以,宝玉的婚姻,贾母必须排在前面,其次才是贾政王夫人的意见。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元春。怎么说呢?按封建礼法,君臣之道贯彻伦常。贾元春虽是贾家的女儿,但是她已入皇家,身为皇妃,是君,贾母贾政等人虽是长辈,却是臣,必须听贾元春的,所以元春省亲,所有人等下跪,不得宣示不得上前,礼法森严。如果元春听王夫人的话,她要赐婚,那么宝玉的婚事,就是她作主。贾母也必须听。

  但是咱们还得考虑赐婚的可能性与合理性。能被天子赐婚的人,那是相当大的荣耀,一般而言,皇子公主重要大臣及功臣之后有赐婚,有的时候未被选上的秀女,也会被赐婚,宝玉是荣国公之后,被赐婚的机率还是有的。但看皇帝老儿对贾府的态度,似乎也很一般,所以,皇帝亲自赐婚的机会很小。

  那么元春赐婚呢?她有这个心情吗?元春在宫中的生活,并不风光,她以才学得宠,自然也会因此而失势,几个太监敢明目张胆地敲诈就是明证,元春自己的日子都岌岌可危,她还有心思管宝玉娶哪个姑娘?王夫人再不懂事,也不至于去请赐,既然不请,那元春就等于放弃了她的权力了。

  退一步讲,元春待宝玉亲如母子,很关心他的婚事,要赐婚,可是她能绕开贾母的意见吗?且不说贾母养她长大,然后进宫,两人感情非常亲密,就冲着元春一套套的官话的架势,她是个不讲孝道的人吗?不讲孝道,她在宫中还怎么混?所以,她一定会尊重贾母的意见。

  这么一来,贾母的意见相当重要,个人觉得贾母可以做主(贾母死了,自然是贾政夫妇做主了)。当然,作为“诗礼人家忠君爱国”的贾府,必然是母慈子孝遵守五伦的,所以王夫人听贾政的,贾政听贾母的,贾母听元春的,元春听贾母的,而贾母也听贾政和王夫人的(这么一看,高鹗还挺能的),于是和乐融融啊。最可怜的就是贾宝玉了,自己的婚姻,自己作不了主哇。(文/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在我看来,贾宝玉的婚姻大事,起到重要作用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元春,一个是贾母。元春与宝玉虽为姐弟,因年龄相差较大,却有母子之情,疼宝玉之极,她倾向于宝钗。贾母是宝玉之祖母,最疼爱的就是宝玉和黛玉了,倾向于黛玉。两股力量,势均力敌。可是黛玉缘何会败给宝钗呢?是贾母爱的天平倾斜了。这里有个缘故。

民间对于中表婚,大有区别与讲究。舅舅的女儿与姑姑的儿子结婚,谓之“侄女随姑”,意味着家庭兴旺发达,这种婚姻中的女孩被称为“上山丫头”;而姑姑的女儿与舅舅的儿子结婚,则称为“骨肉还乡”,民谚有“骨肉还乡,家败人亡”之说,这种婚姻中的女孩子被称为“下山丫头”。

不幸的是,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婚姻关系,正是姑舅婚中的第二种类型。以贾母的阅历与智慧,虽至疼黛玉,却也不能完全无视民间普遍存在的对这类“姑舅婚”的惧怕和禁忌,这或许正是贾母对二玉的婚事迟迟未开言的重要原因吧。对民间习俗的禁忌与惧怕,既影响了贾母的决断,进而又影响到了宝玉的婚姻。这或许就是宝黛悲剧收场的重要原由吧。





中国酒杂志


贾宝玉的婚姻大事到底谁做主?

1,宝玉本人?他倒是想,但是不可能,在父母之命,媒婆之言的封建社会,宝玉的婚姻他做不了主,需听父母的。

2,王夫人?王夫人相中袭人了,送去做通房丫头,也相中薛宝钗了,可贾母不喜欢她大大咧咧的性格。王夫人没主意义了,只能听贾母的。

3,贾母?贾母是个人见人爱,慈祥的老太婆,只从黛玉进府,她对黛玉就银好,喜欢黛玉的性情,很符合当时的情况。可听了大家的议论,她也不敢肯定选黛玉。

4,以上人员都做不了主,只有王熙凤才起决定做用,作为贾府的大总管,贾府的命运都掌握在她手里,为了长期掌握实权,她肯定会为宝玉"挑选"个对他有帮助的媳妇,她怎会看上无权无势的林黛玉呢?


晓行林中


答这个问题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从表面上看能一言定音的应该是贾母,她是贾府的最高权威,其实并不然,真正为贾宝玉的婚姻大事做了主的人是王夫人。王夫人是个很有心计的女人,她为了让贾宝玉娶薛宝钗动员了一切可动用的力量,包括元春,贾政,以及世外道人,搞了个“金玉良缘”出来。在与贾母的暗中争斗中,最后终于占得了主动,驾空了贾母,掌握了一锤定音的话语权。她把贾母送给宝玉的丫环收买的收买,驱离的驱离,最后啥事都由她说了算。贾母在宝玉的婚姻大事上最终不在坚持己见,让宝玉娶黛玉,而是与王夫人进行了妥协,默认了宝玉娶宝钗为妻。完毕

謝邀



温柔相待黄芳


像贾宝玉与薛宝钗那种大家族的婚姻,王夫人?贾母?他们谁说了也不算,是家族利益说了算,都是利益的驱使,两家联姻各取所需,王夫人,家母等众人只不过是利益的棋子罢了。宝钗是喜欢宝玉的,可是宝玉喜欢的是黛玉,在封建礼教与关乎家族的厉害关系下,宝玉是无可奈何的,否则也不可能最终能出家。通过作者自身的生平背景,不是简单的诉说爱情,而是通过凄苦爱情,揭露封建社会丑陋的一面。宝玉由仙人带来世间走一遭,又回归原点,来的时候是满心欢喜与期望,却是历尽困苦的走,这一遭尝尽了人生百味啊。


辰垚故事汇


贾宝玉的婚事,贾母和王夫人都很关心。贾母钟意林黛玉,毕竟是自己的亲外孙女。王夫人青睐薛宝钗,那可是王夫人的亲外甥女。但是贾元春对宝玉的婚事也很关心,经过观察,贾元春明显更属意薛宝钗,所以端午节赏赐礼品的时候,宝玉和宝钗的礼品是一样的,林黛玉与众姐妹的礼物一样。结果引发宝黛二人大吵一架。

但是在封建社会,贾元春代表的是君,贾母代表的是父,当父权与君权相冲突,父权只能让位于君权。至于贾宝玉个人的爱憎更加要让位于家族利益。所以林黛玉的落败是不可避免的。


梧桐


宝玉的婚姻是王夫人和贾母争夺贾府话语权的一次又一次较量!王夫人从赵姨娘生下探春开始可能已失去贾政的爱和贾母的欢心,虽然她正妻嫡母的身份不会变也不能变。要知道刘姥姥眼中的王夫人年轻时着实响快,后面因为失去贾政的爱变得有些歇斯底里,迫害金钏晴雯,讨厌宝玉屋里漂亮女孩子……因为封建社会是男权思想当道,王夫人并不能也不敢撒气给贾政,所以只能在自己儿子宝玉身上付出所有的一切找到存在感___宝玉的一切自己决不放权!何况又有贵妃女儿,所以明面上是贾母贾政在宝玉婚姻上有话语权,实际上真正当家做主的是王夫人。的确最后王夫人胜利了,但却使她陷入更深的孤独__失去了自己的儿子的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