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最后嫁的蒋玉菡,其实是高配版的贾宝玉

红楼有四玉,宝玉、黛玉、妙玉和蒋玉菡,作者曹先生对人物命名是很有讲究的,在宝玉、黛玉之外,为什么还要另外塑造二玉?

评红楼,一定要精读若干遍后从大格局来回看,才能看懂曹先生的良苦用心。为了表现宝玉纨绔到极点而误人误己,作者织了一张大网,通过多个人物的塑造,最终都指向宝玉一人。

比如蒋玉菡这个人物,就是读懂宝玉的一个关键人物。

蒋玉菡的出场,显得很不经意,因此也极易被读者忽略,更难以与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联系起来。

蒋玉菡的出场,在第二十八回,而且是上了回目名的:“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这一天,应冯紫英相邀,宝玉赴了一个酒局,这是一个贵公子们日常社交的标准酒局。

一径到了冯紫英家门口,有人报与了冯紫英,出来迎接进去。只见薛蟠早已在那里久候,还有许多唱曲儿的小厮并唱小旦的蒋玉菡、锦香院的妓女云儿。

《红楼梦》| 袭人最后嫁的蒋玉菡,其实是高配版的贾宝玉

蒋玉菡就在这一笔带过的人群里,身份是“唱小旦的”,即为戏子,也叫伶人。

这是个极低微的身份,属于下九流之列,和娼妓等同,都是为达官贵人娱乐服务的。只是,蒋玉菡已经是名伶了,名声在外,所以才有资格和冯紫英、宝玉、薛蟠这样的贵公子坐在同一张酒桌上。

此时,宝玉并不认识蒋玉菡。

在宝玉的提议下,一桌人开始行酒令。这不是简单的酒令,需要有一些文化底蕴的人才能参与进来。

且看宝玉对酒令的要求:

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

没文化的薛蟠马上提出抗议,却被妓女云儿给挡下了。

这里也有一个常识:伶和妓虽然在身份上属于下九流,但他们必须饱读诗书才行,才情突出,才有望成为名优名妓,才能和上流社会的贵族公子们玩高雅游戏。

所以,蒋玉菡也是有才情之人,不是薛蟠那类粗俗之人,这在随后的酒令中也体现了出来。

”这诗词上我倒有限。幸而昨日见了一副对子,可巧只记得这句,幸而席上还有这件东西。”说毕,便干了酒,拿起一朵木樨来,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

作者曹先生是相信天意的,书中这类“可巧”之细节很常见,相比人为,他更相信老天爷的安排(所以木石只能是前盟,金玉却是良姻)。蒋玉菡本不是个擅长诗词的人,可见平时也不怎么读诗词,“可巧”前一天看到了一句诗,并记住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对于看一眼便能记住的,通常是走了心。说明蒋玉菡喜欢这句诗,这就很自然地把宝玉和他拉到了同一个频道上。

《红楼梦》| 袭人最后嫁的蒋玉菡,其实是高配版的贾宝玉

对于读者来说,这句诗并不陌生,前文已经出现过两次,一次写袭人,指出袭人之名是宝玉所改,正是由这句诗而来,说明宝玉也喜欢这句诗。

第二次是贾政听到了“袭人”这个名,说此名“刁钻”,但王夫人提出要改时,贾政却又说“究竟也无碍,又何用改”。经过了贾政的认证,说明这句诗虽属于“浓词艳赋”,却也无伤大雅。

因为被薛蟠说破袭人是宝玉的宝贝,所以蒋玉菡找个机会向宝玉陪罪,于是他们正式认识了,并惺惺相惜交换了腰带。

宝玉向来只喜欢女孩,认为男人浊臭。但他却也有欣赏的男性,比如秦钟、北静王、柳湘莲等。这类男性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和宝玉一样有着光彩照人的外表,而且不流于俗,有些特立独行。

蒋玉菡是宝玉欣赏的男性里,地位最低的。

宝玉欣赏蒋玉菡,有两个原因,一是蒋玉菡“妩媚温柔”,二是宝玉对他慕名已久:“还有一句话借问,也是你们贵班中,有一个叫琪官的,他在那里?如今名驰天下,我独无缘一见。

《红楼梦》| 袭人最后嫁的蒋玉菡,其实是高配版的贾宝玉

原来,蒋玉菡的艺名叫琪官。

现在,作者曹先生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了,都蕴含在蒋玉菡的名字里。

蒋玉菡里有一个“”字,是直通。林红玉本来也有一个“”字,因为犯了宝玉、黛玉,改名为小红,把玉给去掉了。

蒋玉菡身为伶人,平时没多少人知道他的大名,而是以艺名琪官社交。琪,也是美玉的意思,既无论用哪个名,他都不失玉的本质。

同为玉质,宝玉和蒋玉菡有何不同呢?

蒋玉菡三字,玉的前后两字都是草字头,“”的最初来源是一种菰类植物,即我们现在所称的茭白,“”通常与萏组合,菡萏即为含苞待放的荷花。茭白和荷花都生长在水里,有水之温柔之性,因此宝玉见他“妩媚温柔”,也符合小旦的人物设定。

在贾府的排辈上,宝玉的下一辈即为草字辈,代表着经过玉字辈的奢靡挥霍,草字辈将沦为草根,得靠自己努力才能生存了,其中的突出代表是贾芸。

所以,宝玉一见贾芸就说像自己的儿子。

把这些细节整合起来,就得出一个结论:贾芸是最像宝玉的人,但他缺少玉质(贾芸也没读什么书),只有草根。而蒋玉菡却是整体形象最接近宝玉的人,只是他在拥有玉质的同时,着力于草根,凭自己的能力跻身上流社会。

注意他名字里的“菡”字,荷花,出污染而不染,是与香菱同质的

综合起来,作者通过名字,赋予了蒋玉菡这样一个人物形象:集玉之高贵气质、莲之高洁品质、草根之自立自强于一身

在占花名中,黛玉抽到的花签是水芙蓉,即荷花。黛玉的高洁是公认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因此,蒋玉菡是集中了宝玉、黛玉、贾芸、红玉四个人的优点于一身,是一个完美型的人物。

但是,这样一个完美人物,身份却是优伶,是不是一种讽刺?

答案在第二回,贾雨村的“正邪赋”里。

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

宝玉、黛玉、蒋玉菡都属于“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宝玉黛玉“生于公侯富贵之家”,成了“情痴情种”;蒋玉菡“生于薄祚寒门”,不“甘遭庸人驱制驾驭”,成为了“奇优”。

所以,蒋玉菡是宝玉的另一个身份,即高配版的宝玉

这便是作者让蒋玉菡成为袭人归宿的原因:袭人有贤妻之德,当为正妻,也只有蒋玉菡这样高配版的宝玉才配得上袭人

《红楼梦》| 袭人最后嫁的蒋玉菡,其实是高配版的贾宝玉

这也正是作者的可贵之处:不以社会地位论人,而是从人品和人格上来分出人之高下。出身高贵的宝玉,无论是人品还是人格,都比上不身居下九流的戏子。

袭人和蒋玉菡,是书唯一一对明写修成正果的佳偶,“桃红又是一年春”,婚后的袭人和蒋玉菡,过上了桃花源般的幸福生活。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贾宝玉终究只是一块假宝玉,即使赋予他天恩祖德、锦衣纨纨、饫甘餍肥,也只落得“半生潦倒、一事无成”的结局,反不如一个出身卑微的戏子,怀金玉之质,立足于草根,最终得到了生活的馈赠,与宝玉想同死同归无限依恋的袭人成了神仙眷属。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