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应该以“说”为主吗?为什么德云社很多演员都以“唱”为主?

相声风云


这个问题有几点漏洞:首先应该描述为“

以'说'和'唱'为主”,相声演员唱太平歌词是本门唱法,为“说学逗唱”中的“”,唱其它戏曲歌曲——如京剧、评戏、大鼓、小曲小调、现代歌曲等——为“学”唱,行话称为柳活。

其次,德云社演员并非均以“学和唱”为主,除了张云雷、陶阳俩人“学唱”多一些,其他演员均以“说逗”为主、“学唱”为辅,无论郭德纲、高峰,还是岳云鹏、张鹤伦、孟鹤堂,大都如此。即使是张云雷也并非以“学唱”为主,而是在“说逗”过程中加入了比较多的“学唱”,或者是返场时应粉丝要求而唱。

还有,没人规定相声应该以“说”为主,单纯的“说”反而显得有些枯燥乏味,有一定柳活功底的艺人都会在相声段子中适当加入一些唱段,彰显作品的丰满和趣味。别忘了,相声祖师爷“穷不怕”可是京剧艺人出身。

而在舞台上罕见“学唱”的相声艺人,一般都是唱不来的,也就是嗓子不行。“张寿臣不能唱,刘宝瑞是一句也唱不了,马三立也不成,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小蘑菇,但是是哑嗓,也不全面......”刑文昭如此评价老艺术家们。

如果可以选择,相信很多观众都会喜欢听完一大段“斗嘴”相声之后,再欣赏几段传统唱段,京剧、太平歌词、小曲都行。实践也证明这种“说逗”和“学唱”相结合的相声表演方式很受观众喜欢——德云社就是最好的证明。

侯宝林大师就是以“柳活”见长,从京剧汲取养分融入到了他一系列相声作品中,比如《关公战秦琼》里就有不少比重是侯大师学唱京剧。而且侯大师坚持“恰到好处、留有余地”,不是为了“学唱”而在相声段子中突兀般加入唱段,而是情节需要、水到渠成的展现。

将相声“学唱”发挥到极致的老艺术家当属笑林(马季先生徒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笑林的相声一度非常火爆,连续多年在央视春节晚会舞台表演“唱相声”,独树一格。

德云社多数艺人能唱,这点和郭德纲有莫大关系,一是郭德纲本身就喜欢唱各种传统戏曲,二是在郭德纲影响和教导下徒弟们学唱功几乎是必修课。

如果说陶阳的唱功是拜郭德纲为师之前就具备的,岳云鹏、张云雷等则是纯粹在郭德纲严苛要求下苦学而来的,而恰恰就是这方面成就了他们的知名度——至少某种程度上是如此。岳云鹏的《送情郎》、张云雷的《探清水河》,更好听的是陶阳的《大西厢》。


岑詮


相声并不是以“说”为主,相声有四门基本功“说学逗唱”,这四门基本功不分伯仲,所以,作为相声演员,“说学逗唱”这四门基本工样样在行,才有资格登台演出。


“说”是相声里我们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说”的好,包袱抖的响才能被观众记住,如果包袱没有抖响,就会给人一种差强人意的感觉。而且单纯“说”相声舞台显得特别空荡,没有质感。

“唱”就不一样了,我们听过岳云鹏在舞台上多次演唱《五环之歌》,不仅自己唱,还带动现场观众一起唱,现场气氛很好,观众也很喜欢,同时也能为自己增加不少人气。同样我们也欣赏过张云雷演唱的曲调,不仅是因为他的颜值,还有他那富有磁性的嗓音深深地吸引,如今的张云雷人气十分热,作为张云雷的粉丝,只要是他唱过的小调大家都会,真是实力圈粉。



相声表演形式多样性说明相声在不断突破,不断创新,在原有的相声表演形式上更加丰富了相声表演的内容。同时对于一个相声演员,一个会“唱”的相声演员,更受观众喜爱。好的相声演员就应该多才多艺,这样才能凸显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让更多人认识。

我是小鹿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点赞关注。


娱乐小鹿儿


为什么电视剧电影都有片头曲,为什么大家一听到《千年等一回》就想起新白娘子传奇,听到《当》就想到还珠格格。

因为音乐是最容易抓人的艺术形式,相声行也一样,当年撂地表演的时候,唱段太平歌词,数来宝把过路行人招过来,然后再讲段子要钱,就跟电视剧片头曲播完以后再看剧情一样。

传播学角度来看,唱就是相声里面更容易传播的记忆点。


大家再猜一猜,能说出郭德纲“你字”、“我字”里面经典包袱的人多,还是哼出郭德纲著名的三段歪唱“西河大鼓忘情水、戏腔花心、大腰在冬季”的人多。

提到于谦,你最先想到的是于老爷子上百种工作,还是他的摇滚,以及老骚猫学猫叫。

同理提到岳云鹏,你最先想到的是他的春晚相声,还是五环之歌。

说起张云雷,可能背不出他的段子,但《探清水河》的旋律一定在心里响起来。

相声演员不一定是“唱”为主,相声本质上是一种炫技的表演形式,为什么李宏烨只能用公式写段子,为什么池子李诞才华横溢,却只能讲脱口秀?因为他们技能包太少罢了,而相声拓展开十二门功课,说真的只占四分之一,剩下的都是展示功夫的力气活儿。

能唱说明你嗓子好,有节奏感,如果再甩个高腔,观众就真的high噻了。高峰那么扎实的基本功,可惜了嗓子一般,所以注定火不了,只能埋头当老艺术家。

唱不是相声演员的业务重心,但一定是最能打响知名度的广告牌。孟鹤堂跟周九良唱词曲都那么一首尴尬的《一起》,目的也是回馈粉丝,并且增加自己的记忆点。


综上,不光德云社,其他社团也一样,苗阜那种破锣嗓子也唱《送情郎》、《探清水河》,何沄伟也唱戏,李菁在北京台唱过《涛声依旧》呢,想唱就唱只要唱的响亮就可以了。


咸鱼茶馆


要想搞清楚相声是不是以“说”为主,就要先明白“说、学、逗、唱”的基本内容。



“说”:要求相声演员能说绕口令、熟背贯口,还要会念定场诗、数来宝等;

“学”:学的范围很广,顾名思义,要会各地方言、各种曲艺、大小买卖的吆喝,还要善于模仿各种飞禽走兽的声音。


“逗”:能逗能捧,会单口。通常以双簧表演为基础来判定一个人的逗捧天赋。

“唱”:郭德纲提过不少次了,指的是唱太平歌词、开场小唱。

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郭德纲的说法是,相声四门功课的地位是一样的,没有谁比谁重要,因为一场完整的相声演出要求有丰富的内容,不能只说不唱,或只唱不说。只有“说学逗唱”面面俱到,观众才能保持相声内容的多样性,让观众也不会感觉到单调、乏味。


罗荣寿在《相声表演漫谈》中却提到:相声表演中的“说学逗唱”都是模仿曲艺信角鼓里的特点,从曲种上来说,一般是以唱为主,以说当先。假如要表演一段唱戏,那么正题开始之前总要说一个铺场的小段。因此才有了:以唱为主,以说当先。

其实我更附和罗荣寿的观点。因为“说”,谁都会说,说白了就是念诗、顺口溜,只要是会说话的人,自己在家练练也能上台表演。“逗”,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抖包袱,抖笑料,用我们的话说,那就是讲笑话,谁都会,只是天赋高低的问题。“学”:有点天赋的人,也能学的来口技与各地方言,黄渤只是一个演员,可他的各地方言不一样说的很溜吗!再者,“学唱”说到底毕竟学的是别人家的东西。



而只有“唱”中的“太平歌词”才是相声自己发明出来的艺术曲类,如果不把“唱”放在首位,那岂不是自己不承认自己的水平了?

可在如今,观众似乎搞混了“唱”与“学”的概念。德云社如今很多演员都以“唱”为主吗?我不这么认为,无论是岳云鹏、张云雷,还是孟鹤堂、张鹤伦,他们唱的最多的都是早已发行流行歌曲,有个人版权,严格来说应该属于“学”的范畴。


而他们基本是以“学”和“逗”为主,为什么呢?因为观众好这口啊。虽然如今德云社为相声艺术挽回了一大批年轻的粉丝,但话说回来,有几个粉丝是真心喜欢这门艺术、了解这门艺术的?来听德云社的年轻人,无非就是为了图个乐,或者就是追“星”呗。

要说真正的“唱”太平歌词,有几个年轻人能听的进去呢。所以说,说学逗唱虽然都是相声的基本功课,但为了迎合观众的风格和口味,德云社新一辈相声演员基本都放弃了“唱”这条路线,更多的是以”学”和“逗”为主。



也许在郭德纲的严厉督促下,他们“唱”的都很精彩,但却不怎么会拿出来在舞台上表演了。


闻香识电影


相声也需要创新,以前的老艺术家说相声时唱的都是太平歌词,音乐界也繁荣昌盛,时代给了相声新人创新这样一个机会



1.相声的四门基本功“说学逗唱”中,目前省心人以唱歌的方式说相声比较多,首先也是一种潮流,再就是容易被大众接受,因为歌曲大家都听过,也会跟着附和进入一种享受的状态



2.以前的老先生唱大都是唱太平歌词,唱流行歌曲的不多,这也是时代给了新人一个创新的机会

3.唱歌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与观众互动

让观众有一种参与感和存在感,单单是一个局外人,只是在听相声

如果你觉得我的观点还行,赞同我的观念,关注呦,原创不易


娜文山


“唱”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人

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四门功课,所以以“说”为主还是以“唱”为主都不是大问题,只要扬长避短,能够吸引观众,让观众买票,解决生存问题以后才能考虑哪一种是真正的好相声。不过我个人认为,通过“唱”这种方式,最容易在短时间内吸引到观众,先把人拉住再说。

一个相声演员说的再好,想要让人知道他的真本事,最起码得听完一个完整的相声作品吧;而德云社的相声少说20分钟,长的三四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的也有;如果一个对相声完全无感的人,恐怕没有耐心听这么长时间,所以单纯的靠“说”,吸引观众的效率要低的多。


唱就不一样了,一首小曲小调一般就三四分钟的时间,哪怕是截取其中高潮阶段的几十秒,也能让人了解其曲调和韵味,让人一下子就爱上。张云雷当初在抖音凭借的就是截取的《探清水河》片段获得大量关注的;同理,岳云鹏的《五环之歌》和《送情郎》随便截取一段也很有意思,好听还有包袱;郭德纲的歪唱《大约在冬季》《外婆的澎湖湾》《花心》《桃花朵朵开》等,只要唱一句就能让人捧腹大笑,这是“唱”的力量。

可能有的人说了,关于“说”的部分也可以截取一个包袱啊,一样可以逗人开心;理论上没有错,但是大部分的相声作品都有故事情节的,只截取其中一段很难体现作品的全貌,更无法展示相声演员演员的全部实力;即便靠一个包袱把人逗笑了,那也类似于笑话,并不是相声。


德云社的传统相声作品都有很完整的故事情节,再加上前边有垫话,所以对新观众来说只有静下心来完整的听一段至少要半小时。即使是有一定资历的老观众,听一些不知名演员的作品,也经常有听不下去的时候,听半小时真的是一大挑战。说句实在话,现在德云社的演员们,能让我静下心来完整听完的仅有郭德纲和岳云鹏,其他人我很少完整的看完一段,更何况新观众了。


通过“唱”把观众吸引来以后,再以“说”留住观众

相声毕竟是语言的艺术,只有通过“说”才能够彻底展示相声的魅力,把观众留住。所以“唱”只能是诱饵,只有“说”才是大菜。



现在确实有部分相声演员“唱”的能力超过“说”,观众也乐在其中,我个人认为这对相声本身并不是什么好事。一方面,大部分新观众并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好相声,长此以往会对相声的理解出现偏差,认为相声可能就是那个样子的;相声本来可以是满汉全席,色香味俱全,但是观众仅仅尝到了开胃小菜后就很满足,然后对相声的认知就停留在开胃小菜的水平。另一方面,相声演员是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但是观众太容易满足,演员就失去了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动力;反正你们就喜欢开胃小菜,我还学什么满汉全席?


这也是张云雷成为相声界最火的新生代以后,依然伴随着大量争议的原因;很多同行认为他说的不是相声,或者不是最好的相声,大家都期望他能够在提升业务能力方面多下功夫。

小结

相声一直是与时俱进的艺术,不过现在的娱乐环境过于浮躁,一本正经的说相声已经很难有生存空间了,而快餐化的唱跳片段更能够适应年轻人的胃口,这也是抖音、快手这样的APP能够大红大紫的原因;但是我始终认为,真正的好相声依然是有市场的,希望还能有相声演员坚持说真正的相声,说好相声吧!


相声演义


因为德云社的演员不会说只会唱


琅琊榜26


他们的唱都是返场的时候才唱好不。。


ZWYhhh


只要观众喜欢,愿意花钱就行了。感觉想搞点啥事似的,


廖艳菲535


只要观众喜欢就行,那来的那么多为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