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野自然博物馆:在城市中探索自然野趣

2018年即将画上句号,对于成都这座城市来说,又多了一处特别的打卡地——拾野自然博物馆。成都拾野自然博物馆是四川第一家非国有自然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家城市综合体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城市综合体:

近距离体验自然野趣

爱默生说:“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但是对于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人们来说,亲近大自然成为了一种奢求。为了弥补大家的这种遗憾,成都拾野自然博物馆把“自然”搬进了城市中心的地标建筑——“成都339”城市综合体内,并以“城市中心+野生自然+互动体验”的全新模式,开启了中国自然博物馆入驻城市综合体的先河。

拾野自然博物馆:在城市中探索自然野趣

“拾野自然博物馆秉承着‘城市中心、重拾野趣、连接自然’的建馆理念,旨在城市中心,为大家提供一个连接自然、亲近自然的目的地,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能够以最便捷的方式来体验自然的乐趣和接受科普教育。”李爱民馆长在谈到为什么会在城市中心建造拾野自然博物馆时说道。对于成都人来说,与之前想要去野外体验需提前做各种攻略和舟车劳顿相比,现在大家茶余饭后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亲近自然的乐趣和接受科普教育,十分方便。

拾野自然博物馆:在城市中探索自然野趣

拾野博物馆第一期场馆面积达7000平方米,陈列展品1200余种,数量8000余件,主要有野兽部落、物种天堂、爬虫秘境、动物剧场、中国双宝、贪吃小屋、虫林秘语等7大主要展示服务区。野兽部落中,生活着巴塔哥尼亚豚鼠、松鼠猴、孟加拉豹猫、白耳狨、二趾树懒等珍稀动物,有一种踏入“疯狂动物城”的感觉;在爬虫秘境,碗口粗、长达数米的蟒蛇等动物,在透明展示柜中从容划过,仿佛重现哈利·波特与蛇对话的场景;而到达物种天堂,更迎来超强视觉震撼:国内最大亚洲象标本卓然而立,两侧是“怒吼”的狮、豹、虎、熊等珍稀猛兽的标本,置身其间,仿若检阅百兽,无比威风;双宝馆的川金丝猴和大熊猫告诉你原来国宝身上还有这么多的秘密;在贪吃小屋,你可以体验喂食小香猪、设特兰矮种马等小动物的乐趣。

拾野自然博物馆:在城市中探索自然野趣

拾野自然博物馆:在城市中探索自然野趣

不同于其他的动物园,在拾野博物馆内,你可以非常近距离地观察活体动物。据李馆长介绍,博物馆在动物和人之间做了很好的隔离,力求做到在人与动物互不打扰的情况下进行参观。小朋友在参观的时候也不用担心被咬伤,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病菌的相互传染。同时,在馆内参观的时候也不会闻到动物身上散发出来的异味,这是因为博物馆为动物设置了独立的新风系统和空调。除此之外,博物馆处于商业综合体内,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天气的原因而影响到参观的乐趣,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高照,人们都能到馆内来“拾野”。

对于拾野博物馆入驻“成都339”,李馆长表示,在成都的地标建筑里打造自然博物馆在全国实属首例,同时,对于引领城市综合体文化具有典范性和示范性的作用。从目前全国城市综合体的业态现状来看,商业方面还是以百货、餐饮等为主,但是互联网对这些业态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而线下体验则是对抗互联网冲击的一个有效措施。拾野自然博物馆的入驻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了“成都339”的文化品位与魅力,同时也有利于吸引优质商户的入驻,从而带动整个商业体的转型。

博物馆+动物园:

创意融合新典范

拾野自然博物馆不仅是首家开在城市中心综合体内的自然博物馆,而且还是一家集动物园、博物馆、体验馆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不同于其他动物园和博物馆观看项目比较单一,要么只能观看动物,要么只能观看标本,拾野博物馆却是既能观看活体动物,又能参观标本,还能跟小动物进行互动,可谓一举多得。对此,李馆长表示,这也是拾野博物馆在定位上的一种创意和创新,想要尝试别人没有做过的。

拾野自然博物馆:在城市中探索自然野趣

海百合化石

拾野博物馆除了商业模式充满创意外,在整个博物馆内,创意也是无处不在。在物种天堂馆内,动物标本不再是呆板地被树立在那里,而是非常逼真地还原了动物们在原生地的生存状态。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狮子与斑马决斗、狼群追逐羚羊、长颈鹿在草原上闲庭信步……每一个画面都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野外动物世界,与其说是标本,不如说是一幅幅艺术作品。除此之外,馆内还陈列了一组艺术家Christopher Marley的作品,他将甲虫和蝴蝶按照本身色彩、形状进行创意组合,有的组合像由淡到浓的渐变画;有的组合像山谷中充满希望的鲜花。仔细观察你还能看见中间用作点缀的像水晶一样的昆虫,不得不让人惊叹。

拾野自然博物馆:在城市中探索自然野趣

值得一提的是,拾野博物馆在动物活体和标本的选择上也花费了不少心思。据李馆长介绍,博物馆在动物种类的选择上尽量做到与其他动物园有所差异化,主要搜集一些关注度比较高又不容易见到的动物来进行展示。目前馆内引进了许多国外的稀有物种,是其他动物园没有的。“同时,尽可能全面地展现世界各大洲的不同动物,如果没有活体,我们就用标本来补充。标本分澳洲、亚洲、非洲、北美洲等,标本无论是从艺术化创作、形态制作来讲都是非常精美的,形态准确、姿态美观自然,简直可以把它们当做艺术品。”李馆长说道,拾野博物馆将标本陈列与动植物活态展示有机融合,互相补充,希望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创新引领,生动地展示自然之美、生命之美。

除此之外,李馆长表示后续还会引进更多的动物和标本,特别是本土一些大家不常见的动物。四川西南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但是身处其中的我们对许多动植物都不了解。因此,博物馆希望让这些生物资源能够被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

博物馆+研学:

比有趣更专业,让专业更有趣

作为一家私营博物馆,拾野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体验、互动、交融的“亲民自然类博物馆”,同时还对外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企图构建一个展示多样生物、探求科学新知的“自然高地”。

打造研学课程是拾野自然博物馆提供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手段。据李馆长介绍,在未来的一年内,博物馆将打造至少50套精品课程,这些课程将结合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和中小学学生的教学大纲进行编写。“课程的内容将摆脱传统的说教模式,我们不希望通过灌输的方式去给大家传播知识,而是比有趣更专业,让专业更有趣,寓教于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李馆长介绍说。

拾野自然博物馆:在城市中探索自然野趣

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其具有宣传教育、学术研究、标本收藏和科普展览的职能,研学就是发挥了其中宣传教育的职能。除此之外,李馆长还表示,作为一家博物馆,拾野有职责把标本收藏好、展览好、研究好、宣传好,并为社会提供更多服务,把展品的知识以及展品背后的故事讲出来,传播开。同时,拾野博物馆目前除馆内的常设展览外,还努力让展品“活”起来,让展品“走”出去,已在学校、社区、商场等地举办了多场科普展览。

链接:

拾野自然博物馆七大展馆介绍

野兽部落

拾野自然博物馆:在城市中探索自然野趣

馆内的野生兽类大多生活在这里,他们中有一些成员是夜行性的,比如来自美洲的蜜熊和树懒、夜间活动频繁的黄喉貂,还有活泼好动的松鼠猴、视觉敏锐的白耳狨、浣熊、兔豚鼠、绿猴、环尾狐猴等等。在野兽部落里,同时有两种动物荣升为妈妈,其一就是二趾树懒,在开馆前不久,她生下了咱们中国西部第一只树懒宝宝;另一只就是白耳狨,你不仔细看都很难看得出来白耳狨妈妈的背上还有一只小可爱。

物种天堂

这里是生物物种标本汇集的地方,在这里你会看到已经逝去的或濒临灭绝的动物标本,形态各异。威风凶猛的虎、憨态可爱的马来熊、各式各样的动物骨骼标本;你还能看见非洲草原动物捕食的经典瞬间,它们都生动地展现在场馆内。这都要归功于追求极致制作工艺的专业标本师傅,还原了它们,赐予动物二次生命。

拾野自然博物馆:在城市中探索自然野趣

拾野自然博物馆:在城市中探索自然野趣

爬虫秘境

中国古人把动物粗略地分为“五虫”——介、鳞、毛、羽、倮,而咱们爬虫秘境区生活的多是鳞虫,比如蟒蛇、蜥蜴。还有倮虫,是指无羽毛鳞甲蔽身的动物,比如大鲵。除此之外,还有世界第三大陆龟——苏卡达龟。爬虫秘境的环境较暗,这样设计是因为在自然界中两栖爬行动物因为争夺不过庞大的哺乳动物,所以只能选择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拾野自然博物馆:在城市中探索自然野趣

拾野自然博物馆:在城市中探索自然野趣

动物剧场

这里是一个小的开放空间,墙上展示着活灵活现的非洲食草动物头肩部标本,右侧的玻璃可以窥见户外的细尾獴家族。场馆一角是个有趣的拾野动漫小商店,陈列的是博物馆的文创用品。

拾野自然博物馆:在城市中探索自然野趣

中国双宝

这里是独具特色的馆中馆,用来展示大熊猫和川金丝猴的影展,关于两个双宝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虔诚、风趣、吃苦耐劳的法国传教士,他有个中国名字叫谭卫道。他不仅仅是位称职的传教士,更是知名的博物学家。他游历中国,寻找没有被科学发现和命名的生物物种。1869年,他在四川雅安宝兴县的深山里,发现了当之无愧的两个中国国宝——大熊猫和川金丝猴。

拾野自然博物馆:在城市中探索自然野趣

拾野自然博物馆:在城市中探索自然野趣

贪吃小屋

上楼后,你会看到一个个小屋,生活着各种与人亲近的动物——矮种马、毛驴、山羊等都是些素食的“贪吃鬼”,说不定,许多小朋友人生中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和体验这些耳熟能详的动物,就是在这儿。在这里与动物亲密互动的同时也能获取许多有趣的小知识。

拾野自然博物馆:在城市中探索自然野趣

虫林秘语

不要觉得虫林秘语面积没有其他展馆大就忽略它的重要性。观察中你可能会发现你的力气可能会没有甲虫大;也不是所有的蜘蛛都会给自己织一张网;蚂蚁庞大的家族分工原来还藏着这么多的秘密。(读者报客户端记者 谢华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