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魚進入繁殖期 偷釣者聞風而至

天氣漸暖,在杭州西湖6.38平方公里的水底世界,鯿魚、白鰱、鯽魚等魚類又進入繁殖期,紛紛活躍了起來。

於是,晨間、半夜,偷釣、偷捕的人又聞風而至,打起了這些魚的主意。

4月26日晚上,為期6個月的西湖水域“護水保生態”夜間聯合整治行動打響,錢報記者跟隨整治隊伍,一起展開了與偷捕、偷釣客的鬥智鬥勇。

現在起

進入偷釣活躍期

整治行動開始前,幾位執法人員已身著便衣在西湖水域附近摸查。

晚上8點不到,兩個中年男子在楊公堤的景行橋上,準備用路亞杆釣魚,就被兩位便衣執法人員逮個正著。

10點20分左右,在浴鵠灣岸邊草叢隱蔽處,執法人員發現三個甲魚鉤,不過人已經逃之夭夭。

西湖水域管理處監察大隊隊長王偉說,西湖裡的偷釣客有兩類,一類確實是釣魚愛好者,一類是來杭州短期居住的外來居民,可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冒險嘗試。

“這兩類人採用的一般是小型工具,比如,易拉罐製成的線筒,隨手就能放進口袋裡,或者小型漁具海兜,藏在草叢裡。”王偉介紹說,他們大多會選擇隱蔽性高、便於逃跑的水域,蘇堤以西一帶是主要聚集地,如小南湖、西里湖、長橋等。

王偉說,偷捕、偷釣行為季節性十分明顯,眼下,清晨、夜間偷釣客出沒較多,等天氣再炎熱些,半夜凌晨發生的機率會更高。而每年從4月開始直到11月,偷捕、偷釣客都會更活躍,因為“西湖魚類資源豐富,它們有不同的產卵期。”四五月,有鯽魚、鯿魚、白鰱;六七月,又有鯉魚、白條魚,還會有胖頭魚等等。

西湖偷釣、偷捕行為

已趨向減少

4月26日開啟的西湖水域夜間聯合整治將持續到10月31日,其間,執法人員會不間斷、不定時、不定區域地開展專項整治,每週1至2次。

事實上,對西湖偷釣、偷捕的行為,西湖水域管理處也一直在進行常態化管理。

定點結合巡查,陸巡結合水巡,執法人員對西湖水域進行著每天24小時監管,並使出了“陣地戰”和“游擊戰”的雙效結合,對偷釣多發時段和區域嚴防布控。

人防的同時,不斷髮展的科技也延伸了管理觸角,編織了更大的防禦網絡。據瞭解,截至目前,西湖水域管理處已在沿湖佈設19個高清監控探頭,指揮中心同時監控著16個沿湖偷釣高發點的現場情況。

王偉說,收繳漁具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特別是皮划艇、大型漁絲網、電魚設備等大型漁具,收繳數量顯著下降。今年截至4月26日偷釣處罰:簡易處罰167起,收繳偷釣(捕)工具215件,包括線筒39個、各類魚竿59根、漁絲網48張/1690米、網兜18個、魚叉9把、地籠26個、三矛鉤7個、其它9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