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別人家孩子”會選擇自殺?

為什麼有的“別人家孩子”會選擇自殺?

逝者為大,但為了警醒世人,避免悲劇重演,選擇了這麼一個話題 。

為什麼一些知識豐富,學歷高、一直充當“別人家孩子”的孩子,卻會抑鬱自殺。

有人說:“知識學得太多了。”

難道學知識有錯嗎?當然不是。培根那句“知識給人力量”無須置疑。

那是因為什麼?因為沒有把知識轉化成智慧。

我們學知識是要轉化的,要麼轉化成生產力,要麼轉化成人生智慧,未經轉化的知識是無法給我們力量的。

本篇不聊生產力,聊一聊“轉念”這種人生智慧。

佛教中的“轉念”是一種極高級的智慧。

對於一個人而言,學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擁有高級智慧才是人生達到幸福境界的關鍵。

“一念之轉,天堂地獄”說得一點也不誇張。所以培養孩子的轉念能力,是教育者應該關注的一個問題 。

1、“轉念”這種智慧小時候培養最容易的。

為什麼?因為思維未定型,容易接受。

我接觸過一個小女孩,來自阿壩州,有宗教信仰。我在課堂上講到情緒話題 時,問底下的學生,如果遇到讓自己特別生氣的人或事兒,你們怎麼辦?

他們在下面七嘴八舌地說起來,有的說會發飆,有的說會不理對方,這個小女孩卻說:我一分鐘就可以不生氣。後來我觀察這個孩子,她不但性格好,受歡迎,而且學習品質也是相當好。可以確定,她是少數能在兒童期就擁有轉念智慧的人。

後來,我開始引導其他孩子如何轉念,他們開始搶著說:“我用50秒”“我用30秒”……

一節課只是給孩子們照進一道光,但是要形成一種穩定的思維模式卻要家長在陪伴孩子持續練習。生活中處處有 教機,別因為只盯著知識的輸入而失去這些機會啊。

等孩子長大,思維固化,你再跟他說轉念,或許他會給你個白眼。

2、轉念和學習品質有何關係?

剛才我說那個小女孩不但性格好,而且學習品質也非常好。這兩者間有聯繫嗎?有的。

轉念可以讓我們更容易恢復平靜,心靜如水的狀態是容易接收知識的狀態 。

這與現代腦科學原理也是一致的,很多腦科學家建議在孩子即將進入學習狀態時,聽阿爾法腦波音樂,就是通過音樂達到寧靜狀態,激發右腦潛能,這樣學習就會事半功倍。中國古話說“寧靜致遠”也與此有相通之處。

3、轉念有利於幫孩子打通下層大腦。

我們的大腦縱向分為左、右腦,橫向分為上層腦和下層腦。

我們的下層腦它負責原始的衝動和情緒,又被稱為原始腦。很多情緒化嚴重的人就是因為經常用原始腦支配自己的行為。

上層腦負責高級思考,意志力、注意力、堅持等等優秀品質就是上層腦在起作用。

孩子天生下層腦就很發達,上層腦要經過漫長的生活體驗和學習才能發展起來,這個過程是終生的。但是幼年非常關鍵。

轉念,就是當我們習慣性的用原始腦來做出行為反應時,迅速進入上層腦的思考,進入高級思維區。

轉念能力就像在下層腦與上層腦之間架一道梯子,沒有這道梯子,我們就容易被困在下層腦中,而無法自拔。

還有哪些訓練孩子轉念的方法呢?我會在接下來的文章中繼續分享,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