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深阅读的习惯与方法?

笺字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小时候读了很多书,后来都忘掉了,那么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了。”

这真是小编见过的对阅读的意义最好的回答。

这也是现在很多家长从小就给娃进行阅读启蒙的原因:培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形成自主学习力。然而,关于英语绘本阅读,家长的心底还有隐隐的担忧:孩子到底读到了什么?读懂了多少?

【孩子阅读时总是走神怎么办?】

如果家长想要孩子提高英语自主阅读能力,亲子共读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事实上,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间是非常短,不能集中精力,常常是妈妈还没读到第三句,人就跑开了。这个时候,作为父母,内心都是崩溃的。

这时候,有的家长采取夸张式的朗读方法,使用角色的语调,配合故事时不时大笑大哭手舞足蹈来吸引娃的注意力;

也有的家长选择固定的读书时间,例如每天晚上睡觉前半小时,或者每个周末下午抽出1小时;

还有的家长这么做:故意将书放得到处都是——沙发上、鞋凳上、床头、电视机前……

其实,想让孩子真正把英语原版绘本书“看进去”,家长在亲子共读时,需要注意“多读”、“精读”:

2-6岁儿童一本绘本至少要读多少遍?

在孩子学习自然拼读之前,建议家长选择简单的绘本故事,以家长朗读为主,带着孩子至少把绘本读三遍!

1.大声跟读/朗读,熟悉内容

建议家长读一段,或播放一段音频,孩子读一段,帮助孩子熟悉情节,训练正确发音;

或者父母将绘本故事中的内容表演出来,孩子可以跟着一起重复主要句型。

2.独立朗读,互动问答

让孩子先独立朗读,家长再帮助孩子复习陌生词和常用词,比如What is a…?让孩子来回答,帮助记忆;同时可以生活实际,和孩子进行互动问答。

3.复述故事,角色扮演

家长可以结合孩子喜欢表现自我的特点,带领他们一起做简单的表演,还可以做一些提示图片卡,或者写一些关键词,让孩子根据提示,复述故事的内容。

6-12岁儿童深度阅读技巧要掌握!

深度阅读Close Reading也叫做精读,是美国从幼儿园到高中都要着重培养孩子的一种能力。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浏览书的封面和目录,让孩子猜测书本大意,根据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做出推断、将文字在大脑中转化为视觉场景、总结出主要内容。家长还可以询问一些与孩子生活相关的问题。

1.掌握文章大意和要点

可以先让孩子通篇浏览,看文章的大标题和小标题,看每个章节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梳理每个部分的关键词(通常是名词),并找出自己不认识的词语。家长可以使用这些词:

when, where, who, what, how,也可以让孩子按照如下格式,进行内容梳理:

Book title

Characters

Setting

What happened?

First…next…then…finally

2.复述故事,联系生活

复述不等于背诵,这个时候就要注意第一步时孩子们找到的关键词了。家长可以在引导孩子口述文章大致内容时,对照这些关键词的checklist,让孩子一个打一个勾,它能够帮助孩子及时总结,反复思考。

家长还可以结合生活问问孩子,哪些部分让你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这样有助提升孩子发散性的思维能力。

3.创作阅读报告,提升思维能力

针对低年龄段的孩子,阅读的内容主要是故事性的,那么可以用下面这张阅读报告的模板:

它包含了孩子的姓名、故事背景&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孩子最喜欢的情节以及孩子对这本书的评价。

撰写这样的阅读报告有利于孩子后期学术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引导孩子“边阅读边思考”的思路,再也不怕孩子读书读不进去啦!

川普大公主也十分注重亲子阅读

【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边玩边学】

还有一种十分有效的“阅读”方式,美国妈妈经常用,就是带着孩子一起设计各种各样的创意手工书,效果会出乎意料,家长们也不妨一试。

翻翻书

在自然拼读的学习中,我们常常把具有相同尾音的单词,放在一起进行类比学习。不如和小朋友一起制作一本像下面一样的翻翻书,只要改变第一个字母,就可以变出一组单词家族:cat, fat, hat, pat, sat, mat, bat等。

层叠书

层叠书一层压着一层,逐层变短。制作方法如下:

比如,学习植物的部分(part ofplants)的时候,就会制作这样的一本层叠书,在每一层的下面,学生标出花的各个部分:root(根)、stem(茎)、leaf(叶)、flower (花)和seed(种子):

手风琴书

手风琴书可以广泛应用在“故事分析”中:读完一本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故事的人物、环境、矛盾,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多方面分析故事的情节,帮助孩子深入的了解故事内容。

可以教孩子用手风琴书制作自己长大的一个过程:

也可以是一个有关故事情节发展的时间线:

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可以帮助孩子把故事的主要情节按照发展的顺序记录下来,学会自信大胆、思路清晰地讲出读过的故事。

-END-


树童英语官方号


如何把书读深?分享我的深阅读经验给你参考
读书就如同在知识的海洋里探险。若一直只是浅游(浅读),眼前看到的仅是一片汪洋之水,而尝试阅读就等同于深潜入海底,那才有机会收获珍珠、宝藏,得到书籍作者们的知识财富。

但在这个快餐时代的社会里,深度阅读貌似都被人们而遗弃。人们只追求囫囵吞枣式的探究,缺乏“深度阅读”的能力,那怎样才能把书读深呢?是不是在浮躁的社会里就无法进行尝试阅读了?方法肯定是有的:

阅读前需排除干扰 回归心静状态
还记得在练习《精英特速读软件》时,每进行一次等级的提升,软件第一步便是让我们静心调息。这是为了让心静下来,方能使我们更容易进入练习的状态。虽说这几分钟冥想式的放松看似与速读无关,但它却的确影响着我后期的心境,起到一个缓冲过渡的效果。
速读练习如此,进行深度阅读其实也如此。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是进入深度阅读的准备状态,等于把心归零,再进行阅读时才能让心思都放在阅读上。
而让心静下来的很重要的做法,就是排除干扰,剔除手机、电视、闲聊等一切无关的活动,干扰才无法妨碍心静。
阅读时要用代入感 多读几次
当静下心阅读时,要怎样读才能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书中的精髓呢?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的书籍只有反复阅读方才会不断加深自己对它的理解;这是阅读数量上的要求。
或许有些人问,我读了好多遍,但为什么仍然只体会到书的表层意思,难以有所突破。怎么办?这时你可以用代入感的方式进行阅读。
代入感就是把自己融入书中的情节,把自己以主人公的身份,或者以作者的身份去阅读去感受,这是比较快达到理解的途径。
阅读时带着问题进行主题阅读
这里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带着问题阅读;二是进行主题阅读。
“问题”就犹如一个目标灯塔,它能指引我们在阅读时对内容的侧重点进行区分。因为目的明确,我们阅读时就有方向,为了得到答案,我们就很自然地进行思考,这比漫无目的、迷茫地通读一番要有效。
当我们的问题明确后,通常只读一本书所得到的答案不一定是全面的。此时,就很有必要进行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通过一系列对“此问题”相关的书籍而开展的阅读,比较各书中的观点与方法,从而让“问题”的答案更完善。
主题阅读,由于是好几本书的阅读组合,对于某个问题或某个观点就有可能出现好几种的见解,这是把阅读中的同与不同都结合了,这是单独阅读一本书无法所媲美的体会。
深度阅读,其实就是注重把书的知识、观点进行深度的理解,因此主题阅读无疑是扩展宽度、加深理解的好方法。
阅读后整理笔记 实践并分享于人
要想达到深度阅读,仅是阅读往往是不够的。早在古代便有此描述:纸上得来终觉浅。但凡只要是从书中得来,但仅限于知道的,终将只是在“浅”的层次。而想变得深度,就永远离不开实践。只有做了,才真正验证书中的言论是否正确,才能在行动之时,迸发出自己的新看法、新感受,才是真正把“深”挖掘到位。
当然,在行动之前,阅读之时整理笔记是必要之举。它需要我们消化了书中的内容,方才能做出笔记,这个是倒迫性地要求自己进行深阅读了。
深度阅读,除了上述那几个方法外,其实还可以通过快速阅读《深阅读》一类书籍,相信你会对此问题有更深的理解。

文/ 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网 :国内最专业的快速阅读记忆训练平台(电脑、手机皆可训练),快速阅读、记忆力、注意力、思维、高效学习等方面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


每天学习一点


如何使“读书力”max?——《深阅读》如是说

有天我在公交车站等车,拿出手机打发“碎片时间”;在微信公众号里看到“做书”推送的一篇题为“为什么‘稍后再读’变成了‘永不再读’?”的文章。还没看内容,这个题目瞬间就另我无比汗颜---说的是“稍后再读”,但公众号列表里越来越多的“小红点”分明在说,很多文章,即使被推送到手机里也很少被打开阅读了---正当我要点开这篇文章一探究竟的时候,公车来了,我随着人群推推搡搡地上了车,碰上一位同事一路聊了天,到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样的情况几乎天天都在继续;新的文章和信息天天轰炸着我们的视听。

直到今天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想起多天以前惊鸿一瞥的那篇文章题目,于是,启用微信搜索功能,才得以将这篇文章从头读到了尾。想想真是有些讽刺和吊诡---题为“为什么‘稍后再读’变成了‘永不再读’?”的文章,在我这也险些变成了“永不再读”。

文章结合作者自身体验,明确指出,在移动终端阅读时代,“收藏了稍后再读”是“比特海中随波逐流的我们刻舟求剑”的一种行为。文末,作者问道:“你是数字时代的‘囤书家’吗?你有‘稍后再读’的习惯吗?还是永远都在不断刷新中?”

的确,无论是“深度好文”还是“流量爆文”,在比特海洋中,随着拇指的不断下滑,“阅读”很难入脑、入心了。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深阅读”?就像那句时髦的话说的,怎样才能把读过的书转变成自己的“血和肉”?

出版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后浪出版社近期推出了日本作家斋藤孝的《深阅读》;这本书或可为我们在浩如烟海的资讯海洋中竖起一盏灯塔,照亮“如何读书、深入阅读”的前路。

在移动互联网不断普及、深化的今天,“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可能终究会被“学富五G”代替;但“五G”中有多少内容能真正地深入我们的思想?化作我们的“血与肉”?

《深阅读》一书的作者是明治大学文学部的教授,在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等领域都颇有建树。就写作方式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作者循循善诱地为学生开展的一堂“读书经验分享会”;就语言风格而言,作者并未使用艰深的理论和术语,而是掏心置腹地劝诫自己的读者和学生,并传授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创新性方法。

在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时,我非常喜欢该书的内容和形式透出的“MUJI”风--印刷风格简约大方,黑白配色素净典雅,没有花里胡哨的图案和对比强烈的色块;文字表达则直抒胸臆、简明扼要,毫无堆砌炫弄辞藻之感。《深阅读》则延续了这一风格。

一、读书的意义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中的名句,大概是对“读书的意义”从务实的角度最全面深刻的阐释了;高尔基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立意就显得有所升华,从文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角度对“读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而《深阅读》一书中,作者这样概括在如今的“比特海洋”中读书的意义:

“人类的思想早已达到极其深入的程度,犹如地层深处流淌着的纯净的水;相较而言,我们平日面对的各种麻烦,不过是河流表层的浊水罢了……只要向下深潜,就能找到清流。关键在于,我们首先得知道底下存在清流,然后还须具备‘深潜力’。

而读书,就能教会我们掌握这种‘深潜力’”

拥有博士学位,现在任教于明治大学文学部,谈起“读书”,作者斋藤孝可谓是“行家里手”。那么,阐述完“应该多读书”意义后,下一个问题则是,读什么样的书才能又快又好构建起个人的知识体系、打造自己挖掘知识与智慧的“深潜力”呢?

二、怎样挑选适合自己的“好书”

目前的图书市场上,“畅销书”可谓占领了半壁江山。浅尝辄止的心灵鸡汤、急功近利的“干货”指南、低级恶俗的网络小说,占据着书架上的醒目位置,上演着图书市场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理论。

一如尼采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的那样---

“面向大众的书常常散发着恶臭。”

但是,对于真正想要读书、热爱读书,旨在挖掘智慧的“深潜力”的读者而言,斋藤孝为我们提供了自己的心得:

如何选择有深度的好书?

而要想脱离“轻松”和“浅显”,作者同样有自己的建议:

怎样脱离“浅显”和“轻松”

三、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作为大学文学部的教授,作者对于经典名著的推崇溢于言表;在这本不厚的小册子中,专门开辟了一章论述了“阅读经典的魅力”,并用芥川龙之介在《河童》中的名言加以佐证自己的观点:

“必要的思想或许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穷尽,我们现在只是给旧柴添把新火罢了。”

毫无疑问,经典名著在“深度、表现力、洞察力等方面”与充斥图书市场的“畅销书”有着天壤之别,对于想要构建自己知识和智慧“深潜力”的我们,则应该从名著中汲取力量。作为日本人的斋藤孝极力向他的学生和读者推介《源氏物语》;而对我们来说,代表古典文学艺术巅峰的四大名著则应该始终被我们反复品读。

除了推介书籍,作者还在这本书中介绍了自己读书和学术生涯中养成的“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以及“十倍增强读书力的技法:

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

看完了这本书,相信你也和我一样,想要回头检视一下自己的“读书力”了吧?在书的后记中作者这样说:

“读过这本书的现在的人生,与没读过这本书的以前的人生,确实不一样。”

那么,就让我们致力于提升“读书力”,体会不一样的人生吧。




啜饮湖水的麋鹿


1、学会画思维导图,每看完一本书都能提炼一本书的观点与逻辑关系。



深阅读需要对书的核心观点烂熟于心,这时候你可以找一张a4纸,在中心位置写下这本书的议题,接着沿这个议题分散,将作者着重讨论的关键词再分别写上,然后再将关键词进一步发散,看看有没有支持它的论据。

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思维导图继续画下去,写上自己的想法。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你可以还原作者在这本书中的写作思路、核心观点以及论证过程,这时候的阅读既抓住了内容,也抓住了结构,所以是深层次的。

2、进行同类型的主题阅读,广泛、深层次的吸收知识。

想要进行深阅读,必然要在脑海中构筑一个尽量完备的知识体系。

这不是阅读一本书就能达到的,因为它对一个人知识的储备有相当高的要求。

鉴于一本书只是某一位作者的一家之言,所以建议读者最好能针对某一话题进行同类型的主题阅读,例如看五本以上的相关书籍,就可以从多个维度、多个层次了解、认识这个话题,开阔自己的眼界。

3、开展主题阅读后,再对每本书的侧重点和切入角度进行总结,整合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深阅读贯彻到底。

针对同一话题,读者可以分析每一本书着重阐述的重点内容以及作者的观点,并一一记录下来进行汇总整理。

当你针对一个话题能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与联想时,也就培养了深阅读的习惯,达到了深阅读的目的。


朱阿空


提到“深阅读”,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一种读书方法,其实,深阅读也是一种读书目标。推荐看看斋藤孝的《深阅读》,会有不同视角的理解。

斋藤孝认为,阅读的目的是让我们掌握人类深层次的思想精髓,用以对抗日常生活的各种困难。深阅读的“深”就体现在这里。换言之,阅读的目的为了塑造自我。

他说:

避开这些古典佳作,一味阅读浮浅的书,就如同害怕成为职业选手,只能永远满足于当业余选手一样

因此,要获得深层次的思维精髓,则需要阅读经典、有深度、有价值的书籍。

要做到这样的“深阅读”,则需要在“读什么书”和“如何读书”两个方面下功夫。

1.读什么书?

选有深度、经典书籍。斋藤孝特意指出:越是掌握的知识不清不楚,只会用“理论“武装自己的人,遣词用句就越是古怪复杂。相反,对事物本质了解越深刻的人,行文就越简洁扼要,能够一语中的,这样的书自然容易理解。

所以,有深度的书不一定代表难懂、晦涩。

可以通过逛书店、看报纸、看书评、看购书网站评价、出版社活动来寻找这些书。


另外,要避免读浮浅、结论明显的书,这样的阅读是浪费时间。

2.如何读书?

斋藤孝在这本书里提到了很多读书方法,其中这几个值得学习掌握:

(1)以输出推动输入

怎样才算读完一本书?

看你能否把书的内容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向别人说清楚。

斋藤孝认为,如果读完一本书,你不能将书中内容复述出来,就不能算是“读过”这本书。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是“转换视角+引用”,就是你引用原书的一句话,结合你自身的经历来解读这句话,并且说出这句话对于你来说价值在哪里。

(2)代入作者视角阅读

在读书时如果遇到作者的提问,就用括号把问题括起来。就算不是明确的提问,只要是觉得“为什么会这样”“这样定义应该有理由”,就同样用括号括起来。

也就是,识别作者的写作思路,代入作者视角,用作者的思维方法看问题。

(3)据点阅读

读一本书,不要光是读这本书,可以从这本书的内容出发,找与其相关主题、背景的其它书来读。如果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同时作者也没有解释清楚,你也可以找其它研究这个问题的书籍来阅读。这个做法,就像看剧的时候再看番外篇、OVA一样。

(4)快速阅读法

对于长篇小说,如果想快速读完,可以跳过细致的场景描写,只读人物之间的对话。对于一本大部头,也可以只读你感兴趣的部分,读不懂的部分可以跳过去。

另外,《深阅读》这本书还介绍了其他方法。下面附上这本书完整的思维导图: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伍锌在读书


叔本华曾说过,读书最重要的是不读死书。毛泽东也曾说过:方法如同桥与船,没有桥和船就达不到过河的目的。可见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而好的方法能够让你收获满满。重点来了,深阅读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写笔记。我们在遇到金句,通常情况下都会将摘抄与感想记录在笔记本里,说起读书笔记,你一定认为这是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十分平常的一件事。记笔记也是有方法可言的。

写读书笔记,是为了帮助我们吸收书中的精华,进而将知识转化成为智慧。夏乞尊曾讲过,“写读书笔记的本意,是为了记述读书的心得与研究结果,以备将来的查考与运用。”通过一本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笔记本,就能达到清晰记住书中精华的效果,这样四两拨千斤的方法,一定会使你倍感感兴趣的。

写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是什么呢?我推荐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使用笔记读书法》,此书的作者名叫奥野宣之,是日本非常著名的“把笔记本作家”,他将笔记运用于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奥野宣之所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广受商务人士的欢迎。除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之外,还著有《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三本书创造好点子》、《智慧创造锻炼法》等。



“一元化笔记”就是一个绝佳的方法,所谓“一元化”就是指用一个本子记录所有的内容,包括感想、金句的摘抄、书中推荐的杂志、你读书时的心情等等。这本笔记就像是一个大杂烩,什么都有。如果日后你要找曾经有关这本书的内容,100%就在这里,非常方便。有些人为了区分不同的内容往往找三四个不同的本子记录:蓝色的是摘抄原文、红色的是记录感想、黑色的本子是记录你感兴趣的拓展资料,于是越记越乱,最后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放弃了。奥野宣之的“一元化笔记本”就是一本随想笔记本,想到什么写什么、看到喜欢的杂志也可以将其裁剪下来黏贴在这个笔记本中。这本笔记本至今让我爱不释手。书里面内容所引发的创意源源不断出现。拥有这样一本独属于自己的笔记本,也会让人信心满满,培养深阅读,为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助力。


跳舞的花瓣


谢谢!深阅读即精读。如何养成习惯,如何掌握方法?爱好阅读,久之必然形成手不释卷的习惯。至于方法,除了从习惯中自然了解方法外,大多数人,有以下体误:l,阅读方法由文章体裁决定。比如爱读文学、政论文、自然科学,其方法各不相同。读自然科学文章,必须搞清楚许多原理,然后再親手实验,以求证明。学文学体裁的,主要了解掌握作者如何塑造各种各样正反面不同性别、年龄、年代、出身、文化、职业、性格、爱好、心灵、善恶、行为一一人物。此外,起码要熟读精读四大名著、当代名著等。学政论文章的,主要弄通概念的含义、如何确定命题、如何严密围绕中心论证,如何以缜密的逻辑力量写作一一。最好做读书笔记与写点学习体会,提高书面表达能力。随便说说,请批评指正。


月轮山老人


1.回想。阅读书籍常常不会一口气读完,第二次拿起书时,最少用5-10分钟回想一次上次阅读的内容,实在想不起来的时候,再进行翻看。一定坚持回想,坚持40-50次,会逐渐养成习惯

2.做笔记。笔记不需要有逻辑性和系统性,也不需要有深刻的见解,就算是抄写的原文,也是很好的锻炼。

3.读后感和ppt,读后感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ppt可以提高逻辑分析能力,让自己脑子中有个框架,结构。

4.思想上的超越。养成这个习惯,一般需要半年的训练,至少完成4本书的阅读。你会发现,自己的思想开始超越作者。这个超越,是潜移默化的。

最关键的:坚持,坚持,执行。用心去执行,就会得到心的改变,思想的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