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年到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70载春秋。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建设、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攀枝花东区伴随着祖国的发展而成长,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近期,我们将陆续推出“见证”系列稿件,从各个方面反映东区这些年的沧海巨变!
从“穷山恶水”到“花果飘香” 阿署达村未来注定多变“多彩”
摄影|王东
“穷山恶水阿署达,
种它一面坡,收得一罗锅,
有女莫嫁阿署达的人,有男莫上阿署达的门。”
这首打油诗,描写的是阿署达村的“过去式”,谁能想到,村落漂亮、花果飘香、产业明晰的阿署达村之前竟是如此样貌。
从“穷山恶水”蜕变为“花果飘香”,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经历了什么样的传奇?
今天,我们与阿署达村65岁的老村支书王有兴,一起聊“变化”。
困境
王有兴是阿署达村的老村支书,1972年退伍至2005年退休,他用33年的青春,见证了阿署达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他依然在不同岗位为村子的发展发挥余热。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阿署达这个地方三年两不收,村民温饱都成问题。”回忆起阿署达村之前的样子,王有兴很有感触,因为如今的阿署达村从一个“后进村”蜕变成为了一个集农业、康养、旅游于一身的“明星村”,前景一片光明。
缺水,是之前制约阿署达村发展的最大难题。
“靠天吃饭,下雨插秧,每年都等到八月份左右,才把秧苗插下。”王有兴的印象中,秧苗栽下,并不代表成活,随后的雨水天气也决定着是否能有收成,“没有水,秧苗会干死,遇上雨水天气,村民们截沟取水,泼水救秧苗,一年忙活下来,几乎没有啥收成。”
无奈之下,村里只有种植抗旱的红薯、包谷等物种,生活水平十分低下。
交通不通,也是制约阿署达村发展的一个因素。
“村里没有一条路,进出全靠走。”王有兴说,阿署达村那些年的交通,印证了一句话玩笑话,“地上本没有路,走的多了,就成了路,其实也就是走出了许多‘羊肠小道’,纵横村落间。”
摄影|王东
思变
如何改变?如何发展?这些问题,成为王有兴等人当时思考的问题。
阿署达村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路,是一条土路,三米宽,靠全村人出力,用锄头、钢钎等工具,一点一点地挖出来的,“攀钢建尾矿库,路修到了矿坝上,我们把那条路延伸,开山、铺石,把路修到了村委会门口。”
路修好了,如何发展?
方向选择上,时任村支书的王有兴等人把目光锁定在芒果种植上。但是,因为阿署达这个地区缺水,村民认为不靠谱,不同意,认为是瞎折腾。
上世纪90年代,不甘心的王有兴等人率先吃起“螃蟹”,进行试种。同时,翻修水库蓄水,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天干少雨,加上渗漏,水库经常蓄不起水,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发展的决心。”
到2000年左右,第一批种植的芒果挂果见效。见到效益,村民们开始放下包袱,跟着种起了芒果。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如何解决水的问题,成为产业发展成败的关键。
经过商定,村民集资,引水胜利水库。在2003年左右,胜利水库的水开始滋润阿署达片区,为发展带来希望。到2017年,阿署达的芒果种植已经达到了4000亩左右,实现量产的仅有1000余亩,大部分还未量产,“预计五年后,芒果一项产值可达3、4千万元,人均增收2万元。”王有兴说。
摄影|王东
蜕变
在阿署达村自谋经济发展的同时,阿署达村里的经济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活水引来的不仅是经济发展,更是机遇。
在历任村委会班子成员的领导下,通过改良品种和扩大发展,阿署达的芒果产业换代升级,桂圆种植也发展起来,蔬菜种植也成为村民们增收的一种方式。同时,一根根引水管道也伸向家家户户,小水库不再干涸,山坪塘也不再龟裂,远离了那种“装风、装沙、装阳光,就是不装水”的岁月。
“现在依然缺水、少水,但通过引水、水库蓄水等方式,对生活和产业发展影响不大。”王有兴说,路通了,水也活了,阿署达村把发展瞄向了旅游。建设中,阿署达村以民族文化为基础,推出火把节等,将村里的“牛滚塘”改建为如今的天寿湖,大力发展农家乐,把阿署达村建成了攀枝花城区近郊的一个热门旅游景点。
“现在每天晚上,有上百名市民、游客、村民在村委会门口的广场上跳打跳舞。”村民王富仙是村子里年轻的一代,谈起村子的变化,“感觉就是人多了,经济发展了。”
摄影|周良
再变
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不懈努力下,阿署达村的发展迎来腾飞,先后荣获了“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村庄”“四川省巾帼文明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文明村”“ 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四川百强村名村”“四川幸福美丽新村”等荣誉称号,目前的阿署达已经成为全国闻名遐迩的康养旅游新村。
眼下的阿署达村,早已是一个“网红村”,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寨,集康养、旅游、文化、农业等多元于一身。
2008年,阿署达村新农村统规自建房开始修建,两期建成房屋59栋、676套,解决整个阿署达村民的集中居住问题,为阿署达村精品民俗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随着花舞人间景区的建设,阿署达村与花舞人间景区紧密结合在一起,共生共荣,旅游业发展红红火火。2016年12月底,全国首座国际康养学院在阿署达村挂牌,给村子的发展再次注入了活力。这些年,各种康养接待的农家乐、酒店、精品名宿脱颖而出;由村组集体资金全面控股,致力于以康养+的概念,挖掘和弘扬红彝族文化,复原历史文化古迹等的攀枝花市金玛缔康养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也孕育而生……
如今,阿署达的芒果经济逐年迈上新台阶;每年慕名而来的候鸟老人数以千记;每年到阿署达村感受红彝文化,体验彝家美食的游客成千上万……
如今的阿署达,一年四季,花果飘香,未来可期。
新闻多看点
攀枝花到丽江只要2小时!五一临近,这条高速有新进展!
注意!这些路维修施工,过往行人车辆注意绕行!
攀枝花樱桃又出新品种了,你吃过没?
审核:陈 帆
閱讀更多 攀枝花新聞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