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講閩南語,泉州和漳州之間很難交流嗎?為什麼?

用戶97113246863


從文化的包容來講,泉州要欠缺一些。改開之前,漳州是福建省有名的花果魚米之鄉,漳州比泉州要富裕很多。在當時,漳州的大街小巷以及邊遠的山村,隨處可以看到打石匠獨輪車幹苦力活的泉州人,漳州人包容性比較好,並不歧視他們。

我是漳州人,漳州口音,廈門口音,泉州口音(包括南安石獅口音)我都說的很好。與他們交談時明顯感覺到他們有一點排外,包容性不夠。我用泉州口音跟他們交談,顯得很親熱。我的漳州老鄉和他們交談就明顯感覺到冷淡……

語言上還是有一些差別。比如拖鞋,漳州叫鞋拖;廈門叫拖鞋;泉州叫槍拖。漳州的“鞋”在泉州叫“鍋”;漳州的“鍋”,泉州叫“鞋”……

在口頭禪上,漳州,廈門,臺灣口音比較一致。比如生氣吵架時,漳州,廈門,臺灣都是“幹寧娘”!泉州是“賽臨母”!親朋好友之間,“可不可以”這句話漳州,廈門,臺灣都是講“A賽?”。但是,這句話在泉州是絕對不可以講的,尤其男女之間。


懷念客家米酒


不覺得難交流啊

我是漳州人,我女友是泉州安溪的,用閩南話交流都可以啊

每個地方都有口音,可能因為口音的問題才造成這樣子的問題。


瑾陽


這個真不知道。

中國地方太大了。

我是去過福建的廈門,龍巖,漳州。

但都是出差,匆匆路過。

只知道閩南語,吃飯叫~甲苯。山芋粥叫~漢機媒。其它一概~阿諾諾,斯夠茨米,阿諾諾。

人活在世上,已經夠艱難的了。有太多的知識需要了解,誰能夠提示一下嗎?拍里斯。

對不起,讓您失望了。實在對不起。










手機用戶崔永方


不是口音問題,大多是用詞習慣不同。同是漳州的,“什麼”我們說 蝦米,漳州地區說 吶。趕緊-卡滅,我說卡緊。洗澡-say混叔,周邊的還有說say咖的,我還以為是洗腳,尷尬。我們直接說say喲。用詞差別是交流的難點。口音壓根不是障礙。


A邊度


我想這個問題提出的,不是指閩南地域口音影響正常交流,應該是指思想上的溝通。

雖然同樣說閩南語,由於生活地區不同,基本的思想觀念也不一樣,導致漳泉兩地的人交流上不是很順暢,甚至於有時候會出現相互不屑的感覺!這在兩地先民移居臺灣時候也有所體現。不信可以瞭解下~艋胛。


臺農優品


我現在堅持和我女兒講閩南語,我要傳承下去,家裡交流杜絕普通話,一律閩南語,我龍海人


原諒帽漳州總經銷


要說閩南語,我們漳州的口音跟臺灣的比較像,看臺灣的臺語電視劇我能聽懂百分之九十,但是很泉州人交流,他們的閩南語我只能聽百分之六十。



我也是漳州的,不是本地,是東山的。反正漳州本地,廈門,臺灣講話我是聽得懂,泉州就有些聽不懂了


搖擺軒軒


泉州話和漳州話是有區別多,雖然口音不一樣但其中一些常用詞語根本不一樣(口渴,泉州說嘴幹(達),漳州說嘴渴(垮))很多很多。


逗242688477


只要閩南語級別夠高廈漳泉三地完全可以正常交流,現在阻礙閩南語口音融合統一的原因還是普通話的主導位置。讓原本口音差異的閩南話變得只適合在小部分地區各自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