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鄭市融入大鄭州城市規劃,短期至2020年,長期至2035年...

堅持 “融入大鄭州、融入航空港”戰略,將龍湖、郭店和孟莊建成鄭州南部的宜居新城和產業新城,將中心城區和薛店建設成航空港的西部門戶區和協同發展區。

至2020年,市域總人口180萬人,城鎮人口150萬人,城鎮化水平為83.3%;

至2035年,市域總人口241萬人,城鎮人口225萬人,城鎮化水平為93.4%;

重點發展北部臨鄭組團和南部臨港組團;

強化龍湖與中心城區的組團主中心的輻射帶動能力;

積極培育組團副主中心:將薛店、辛店作為南部臨港組團的副中心進行培育;將郭店、孟莊作為北部臨鄭組團的副中心進行培育;

加強與新密市的經濟聯繫,尤其注重龍湖、郭店與新密曲梁的產業、交通與公共服務設施的一體化、注重具茨山與新密相鄰地區的一體化;

加強與尉氏縣、長葛市、禹州市的經濟聯繫,尤其注重具茨山與禹州相鄰地區生態保護與修復的一體化,注重與長葛沿雙洎河的旅遊發展、生態保護的一體化;

2020年城鄉集中供熱率不低於50%,2035年城鄉集中供熱率不低於75%。

新鄭市融入大鄭州城市規劃,短期至2020年,長期至2035年...

新鄭市城鄉總體規劃(2016-2035)

規劃期限

本規劃期限為2016年至2035年;其中,近期為2016-2020年;遠期為2021-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

規劃範圍

本規劃分為新鄭市域、城市規劃區和中心城區三個範圍。

(一)市域範圍

新鄭市城鄉總體規劃範圍為新鄭市的行政轄區(不含已納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管理的地區),面積約700平方公里,簡稱市域。

(二)城市規劃區範圍

城市規劃區為新鄭市域,範圍含新華路街道辦事處、新建路街道辦事處、新煙街道辦事處、新村鎮、龍湖鎮、郭店鎮、辛店鎮、觀音寺鎮、梨河鎮的全部行政轄區及和莊鎮、薛店鎮、孟莊鎮三鎮行政轄區中京港澳高速公路以西地區,面積約700平方公里。在城市規劃區範圍內進行的土地使用和城鄉建設活動,均應執行本規劃。

(三)中心城區範圍

中心城區指新鄭市新華路街道、新煙街道、新建路街道三個辦事處與和莊、新村、城關、梨河四鄉鎮內連片的城市建設用地,具體範圍為東至京廣客運專線和京廣鐵路及解放路、北至渠南路(規劃)、西至新107國道、南至梨河大道(規劃)和炎黃大道,面積87.01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設用地面積79.60平方公里。

城鄉發展總目標

至2020年,建黨百年,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城鄉發展基本達到鄭州市平均水平;

至2035年,再奮鬥十五年,國家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鄭全面建成“佈局合理、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綠色生態、宜居宜業、特色鮮明”的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南部副中心;

至2050年,建國百年,國家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鄭與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全面融為一體。

協調區域發展

堅持 “融入大鄭州、融入航空港”戰略,將龍湖、郭店和孟莊建成鄭州南部的宜居新城和產業新城,將中心城區和薛店建設成航空港的西部門戶區和協同發展區。

加強與新密市的經濟聯繫,尤其注重龍湖、郭店與新密曲梁的產業、交通與公共服務設施的一體化、注重具茨山與新密相鄰地區的一體化。

加強與尉氏縣、長葛市、禹州市的經濟聯繫,尤其注重具茨山與禹州相鄰地區生態保護與修復的一體化,注重與長葛沿雙洎河的旅遊發展、生態保護的一體化。

優先發展重點片區

(一)重點發展北部臨鄭組團和南部臨港組團

積極吸引和引導人口向北部臨鄭組團和南部臨港組團集中,有效拓展兩個主要城鎮組團的發展空間,加速產業集聚和人口集聚。

(二)強化龍湖與中心城區的組團主中心的輻射帶動能力

強化龍湖對北部臨鄭組團的帶動,強化中心城區對南部臨港組團的帶動,形成內部相互協調的城鎮組團。

(三)積極培育組團副主中心

將薛店、辛店作為南部臨港組團的副中心進行培育;將郭店、孟莊作為北部臨鄭組團的副中心進行培育。

確定適應發展規律的城鄉人口規模

至2020年,市域總人口180萬人,城鎮人口150萬人,城鎮化水平為83.3%;

至2035年,市域總人口241萬人,城鎮人口225萬人,城鎮化水平為93.4%。

確定適應發展規律的城鄉建設用地規模

至2020年,市域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為233平方公里,其中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165平方公里,村莊建設用地為68平方公里;

至2035年,市域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為256.6平方公里,其中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236.6平方公里,村莊建設用地為20平方公里

構建明晰的市域城鄉等級

新鄭主要的城鄉空間包括組團中心、組團副中心、一般鎮、中心村和一般村五個等級。至2035年規劃期末,新鄭城鄉體系形成:

(一)組團中心,包括新鄭中心城區和龍湖鎮區。

(二)組團副中心,共4個;其中北部臨鄭組團為郭店鎮和孟莊鎮;南部臨港組團為薛店鎮和辛店鎮。

(三)一般鎮,共1個,為觀音寺鎮。

(四)中心村,共19個;主要分佈在市域南部,是新鄭鄉村振興的重點。每村規劃集聚人口3000人—5000人。

(五)一般村,共56個;以第一產業為主,每村規劃集聚人口為1000-1500人。

促進產城融合

遵循工業化、城鎮化發展規律,在產業聯動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以產興城,依城促產,實現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與中心城區資源共享,功能互補。

新鄭的主要城鎮組團和產業發展組團共同響應,新港產業集聚區與中心城區和薛店互為依託,華南城、華商匯等大型商貿物流市場與龍湖、郭店、孟莊互為依託。

第三章 資源要素的科學配置與新鄭全域整體發展

新鄭市融入大鄭州城市規劃,短期至2020年,長期至2035年...

完善產業空間佈局

堅持產城融合、職住均衡和以產興城原則,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推動形成“二核帶動、三區承載”的協同發展的產業空間佈局。

(一)“二核”

“二核”為新鄭中心城區和龍湖主核,其中中心城區建成具有現代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特色的主核,龍湖形成具有科教、商貿、生產服務特色的主核。

(二)“三區”

“三區”為北部臨鄭、南部臨港、中部生態三大產業集群。

市域北部的臨鄭產業集群以龍湖為龍頭,空間上包括龍湖、郭店和孟莊三鎮,重點發展商貿物流、總部辦公、科研教育、電子商務、旅遊、居住產業、裝備製造工業和都市農業。

市域南部的臨港產業集群包括中心城區、薛店、辛店和觀音寺,重點發展食品、醫藥、電子信息、物流、商務辦公、文化旅遊、居住產業、新型建材產業、能源產業和都市農業。

市域中部的生態產業集群發展農業體驗、山林、文化、果林、遺蹟、親水等多種類型的旅遊,同時發展高質量的都市農業。

構建中心帶動、廊帶貫穿的城鄉空間結構

緊密結合鄭州主城區的南向發展趨勢和航空港區的西向發展趨勢,以“中心帶動、廊帶貫穿”為策略,新鄭市域形成“兩主四副,三片五帶”的城鄉空間結構。

“兩主”為中心城區、龍湖;

“四副”為薛店、辛店、郭店、孟莊,其中薛店、辛店規劃為南部臨港組團的副中心,郭店、孟莊規劃為北部臨鄭組團的副中心;

“三片”為北部臨鄭組團、南部臨港組團、中部生態組團;

“五帶”為沿鄭新公路、京港澳高速、321省道-102省道、323省道和107國道連接線形成三橫兩縱的交叉城鎮發展帶,形成帶動市域均衡發展 “骨架”。

新鄭市融入大鄭州城市規劃,短期至2020年,長期至2035年...

科學合理佈局城鄉空間佈局

中心城區2020年達到中等城市規模,人均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按100平方米控制;2035年達到中等城市規模,人均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按99.5平方米控制。

龍湖鎮2020年接近中等城市規模,2035年達到中等城市規模,人均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按108平方米控制。

薛店鎮、郭店鎮2035年人口規模達到30-35萬,人均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內。

孟莊鎮、辛店鎮2035年人口規模達到10-20萬人,人均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內。

至規劃期末,全市城鎮建設總用地控制在236.6平方公里以內,城鎮人口控制在225萬人以內,人均城鎮建設用地為105.15平方米。

規劃期末,全市農業人口為16萬人,鄉村建設用地控制在20平方公里以內。

合理確定城鄉環境功能分區

新鄭分為4個生態功能區:辛店森林山地生態區、雙洎河與黃水河流域生態區、十七里河與十八里河生態區和大棗果林生態區。

辛店森林山地生態區包括辛店鎮、城關鎮、觀音寺西部,是全市森林和煤炭資源集聚的生態功能區。

雙洎河與黃水河流域生態區包含中心城區、新村、梨河、觀音寺東部等地區。其生態保育措施主要是改善雙洎河水環境、保護溼地和培育城區“綠肺”,改善人居密集區的生態環境。

十七里河與十八里河生態區包括龍湖西部、郭店等地區。大力發展生態果林、生態林業、農業,使之成為以龍湖為中心的生態區。

大棗果林生態區包括孟莊大部、薛店部等區域。該區域分佈有大面積棗林,注意水土保持,大力發展棗林和其他農作物的特有農業種植。

全域旅遊發展與旅遊空間體現構建

打造以黃帝故里世界級旅遊品牌為引領的,以體驗東方文明發展歷史為特色的,以現代田園生態為基底,集尋根拜祖、文化體驗、田園休閒、都市時尚為一體的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黃帝故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現代都市田園臨空商貿文化國際旅遊名城。

規劃以黃帝故里尋根拜祖旅遊為發展核心,以新鄭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為背景,協同周邊板塊旅遊聯動,突出生態軸、歷史軸等兩條軸線,形成“一核、兩極、三廊、四區” 的旅遊空間結構。

一核:黃帝故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

兩極:臨空國際商貿旅遊增長極、國際山地生態度假增長極;

三廊:雙洎河生態文化遊憩廊、南水北調生態景觀廊、華夏曆史文明創新體驗廊;

四區:都市近郊遊憩度假區、臨空商貿農業休閒區、中原歷史文化體驗區、山水田園休閒養生區。

建設清潔環保的城鄉供熱系統

科學利用地熱資源,統籌天然氣、電力、地熱、生物質等能源供給方式,形成多能互補的清潔供熱系統。集中供熱服務範圍主要包括組團中心、組團副中心等城鎮建設區,採暖供熱的範圍從公共服務設施、新居住區向周邊輻射,2020年城鄉集中供熱率不低於50%,2035年城鄉集中供熱率不低於75%。

新鄭市融入大鄭州城市規劃,短期至2020年,長期至2035年...

構建“十八橫十一縱”的公路主骨架

十八橫:鄭州繞城高速公路、310國道、雙湖大道、華南城大道、新老107國道連接線、317省道(密港路)、黃金大道、空港三路、102省道、密薛路、蓮花路、萬鄧路、商登高速公路、鄭韓路、323省道、軒轅大道-炎黃大道、仲平路、343國道。

十一縱:鄭堯高速公路、大學路、龍觀公路、渠西路、107國道、鄭新大道-103省道、中華路、解放路、新孟路、神州路、京港澳高速公路。

規劃主要對外通道和中心城區的交通環線達到一級公路以上技術標準,317省道(密港路)和中心城區以北的中華路為高架道路(快速路)。

優化軌道交通網絡

市域軌道交通有京廣客運專線、機(場)登(封)洛(陽)城際鐵路、京廣鐵路、新密鐵路、登杞鐵路、地鐵2號線、地鐵7號線、地鐵16號線、地鐵16號線支線、地鐵18號線等線路組成。

機(場)登(封)洛(陽)城際鐵路在新鄭設新鄭北站,位於商登高速公路北側、中華路與解放路之間,依託新鄭北站,規劃建設新鄭綜合客運樞紐。

地鐵2號線,已建成,龍湖和孟莊依託2號線組織短程公共交通;

規劃地鐵7號線為鄭州主城區至新密曲梁的大運量軌道交通線路,沿大學路經過龍湖鎮西部,設置3個站點;

規劃地鐵16號線為鄭州主城區至新鄭中心城區的大運量軌道交通線路,經過龍湖鎮、郭店鎮、薛店鎮和中心城區,設置11個站點;

地鐵18號線為航空港區至新鄭中心城區的大運量軌道交通線路,主要經中興大道至中心城區,設置7個站點;

軌道交通按軌道中線兩側各外延50米為界進行用地控制。

配置高標準、均等化的城鄉醫療衛生資源

全市規劃建設健全完備的“組團中心—組團副中心—鎮-村”四級醫療衛生網絡設施體系。中心城區2035年建成新鄭市醫療服務中心。全市推進標準化鄉鎮衛生院、街道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

服務於市域的醫院主要佈置在中心城區。新鄭市中心城區加強醫藥、醫療、衛生中心建設,提高技術指導和服務水平,中心城區應建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衛生監督機構,建立鄭州市緊急救援指揮中心新鄭分中心,並按國標配置綜合醫院、專科醫院、中醫院和婦幼保健站。

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每個街道辦事處建設一個標準化街道衛生服務中心,每個社區按需求設置社區衛生服務站。

組團副中心設置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站;一般建制鎮設置標準化鎮衛生院和防疫站,鎮衛生院應設立急診科。

按照“區域覆蓋、貼近和方便群眾”的原則,每個一般村設置1個村衛生室,建築面積不少於70平方米。

完善公平便捷的現代化教育設施體系

加快建設並形成以龍湖科技教育園區、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和西亞斯學院為核心的教育產業集群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有條件地發展高等教育。

建立健全農村科技服務體系。中心城區和龍湖應設置科技活動中心和科普場館;組團副中心和一般鎮應配置技術推廣站和科技活動站;中心村村莊設置科技活動室、科技諮詢室。

選址區位適中的中心村按1.2萬服務人口設置小學;選址區位適中的中心村按2.0萬—3.0萬服務人口設置初級中學。中心村、一般村均應設置幼兒園。

建立新型住房供應保障體系

改革創新住房制度。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堅持保障基本、兼顧差異、滿足多層次個性化需求,建立多元化住房供應體系。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形成供需匹配、結構合理、流轉有序、支出與消費能力基本適應的住房供應格局。完善多層次住房供給政策和市場調控體制,嚴控房地產開發,建立嚴禁投機的長效機制。探索房地產金融產品創新。

新鄭市融入大鄭州城市規劃,短期至2020年,長期至2035年...

新鄭市融入大鄭州城市規劃,短期至2020年,長期至203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