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觀點究竟是什麼

Ta的觀點究竟是什麼

只有找到結論才能進行客觀地評價。

上一篇,為小夥伴們介紹了2種類型的論題,但是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並不能輕鬆地找到論題,這時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找到結論。

結 論:演講者或作者希望你相信的觀點。

結論怎麼找呢?提供五個線索。

線索一:尋找指示詞

結論前面常有的指示詞會告訴你接下來出現的就是結論,當你看到下面這些指示詞的時候,務必要提高警惕:

  • 因此(consequently)
  • 表明(suggests that)
  • 由此可知(therefore)
  • 因此可以判定(it follows that)
  • 我要說的重點是(the point I’m trying to make is)
  • 顯示出(shows that)
  • 證明(proves that)
  • 告訴我們(indicates that)
  • 問題的實質是(the truth of the matter is)

線索二:查看可能的位置

結論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出現,首先要注意的2個地方: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如果你在讀一篇篇幅很長且錯綜複雜的文章,不明白作者到底在說什麼,可以嘗試直接跳到結尾去看看。

線索三:記住不可能作為結論的東西

這個線索是教你用排除法排除那些不可能是結論的元素,以下這些都不可能作為結論出現:

  • 例句
  • 數據
  • 定義
  • 背景資料
  • 證據

線索四:檢查資料來源和作者背景

作家、演說者或網站一般會在有些論題上持一種可以預見的立場,如果文章的立場並不明顯,那麼資料來源中可能存在的偏見和文章作者的背景就會變成特別有價值的線索。這時,你還要特別留心那些與作者或演說者有關係的組織機構的信息。

線索五:問一問“所以呢?”

對於那些比較含蓄的結論,你需要通過問問“所以呢”來得出結論本身。問一下“作者是不是要我從他所提供的信息中找到隱含的結論”。

以上這五個線索會讓你快速找到結論哦!

下期預告

瞭解了論題和結論,那你為什麼要相信這個說法呢?

下一篇,我們就來看看理由的那些事兒。

——未完待續——

From 思酷內容部

思酷:專注於一體化移動學習

官網:http://www.scho.com/index.ph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