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婦在家不接觸外界,無社交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may皮蛋


我也是全職媽媽,沒有工作,還是遠嫁,兩個孩子,孩子爸常年外地,我人生地不熟,只有孩子爺爺和孩子爸的弟弟家的弟妹,但他們在鄉下,我一個人帶倆娃縣城!

平時除了週末去鄉下老家待待,幾乎不怎麼無人接觸!加之我生性獨慣了,也不喜歡結交朋友,太累人且收穫不大,尤其是與不知底細的人,更容易惹麻煩,要不就是人情太多,真沒必要!倒不如一個人自在!

雖然接觸的人少,但生活倒也能自我安排,若有事,一同一小區的鄰家妹子可以商量,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孩子也都上學了,但我依然無法上班!

既然不能上班,倒不如過好當下的日子。考了駕照,偶爾寫寫字看看書,縣城裡新建的圖書館不錯,是消遣的好地方!深究一些個人愛好的領域,也頗為有趣!比如中醫,歷史,鍛鍊等。

如果人無法遠行,那就讓靈魂在路上,讓心有所向,有所屬!沒有所謂的好日子,但一個人一定要有過好日子的能力!不管是在職還是全職媽媽,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家子!

前些天,跟孩子爸交流時頓悟,一個家的破敗,往往從家中的人開始,比如出軌,有外心,不爭氣,成員長期不睦等,同樣,一個人的墮落,往往是自身開始,特別是成年人!

很多人說女人不能做全職媽媽,容易誤終生!其實,誤終生的從來不是全職媽媽,而是無法過好自己的日子,無法過好當下的日子!

心不甘,意難平,抱怨太多,卻無對策,怨天怨地,卻從不自我反省和提升,等到問題逐步升級到無法收拾時,卻無辜地訴自己命苦!

所有的病入膏肓,都是由小病微恙而來!同樣,一個全職媽媽過得怎麼樣,也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如果家庭需要我做一個全職媽媽,我就要做自得其樂,有滋有味!同樣,需要我職場時,我依然不抱怨!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道!

不旁顧,不抱怨,每一天對得起自己和家人,向著陽光的方向,像春天一樣,向上生長!就算是空谷,也要長成幽蘭,獨自芬芳,不覺孤獨!

因為心是滿的,何懼一個人!一直以來,我覺得兩個人的生活,是熱鬧,溫暖,但一個人的生活,是充盈,豐盛!我喜歡兩個人的溫情,但享受一個人的充實!

願你也享受當下的生活,也能過好當前的日子!


獨自成山


很好啊!

我從小就是個喜歡安靜的人,外表文靜但是內心又是男性思維,所以不喜歡和女生一起聊八卦,又不能和男生一起玩兒,所以只好自己在家讀書。

現代社會網絡基本上無所不能,就更不願意出門了,兩三天採購一次,或者家人採購的話可以一週兩週不下樓。有時家人勸我出去曬太陽或者和鄰居聊天去公園散步跳舞,我覺得家裡有陽臺,有電視電腦,有更多的書,所以不需要出去。

於我而言,一本好書一杯清茶一米陽光一個老伴一間陋室足矣。

本人不抑鬱哦。

有和我一樣的朋友嗎?來報到吧!


我的房子我做主


家庭主婦雖然不上班,但也是有社交的呀!

我鄰居大姐,因為遠嫁而來,公婆不能幫帶孩子,所以有了孩子以後就一直辭職在家。孩子小時候,需要每天帶孩子曬太陽,和小區裡的媽媽們交往的特別好,經常串門或相約出去遊玩。孩子上學了,每天接送孩子,和家長們一起討論孩子學習狀況,協助班主任組織班裡活動,忙得很呢!前幾天還來我家讓我教她一些常用軟件,說是要給班級活動做一些視頻。人家除了忙孩子學校活動,自己還去健身房,學瑜伽學拉丁,認識了一大幫愛好健身的朋友,節假日還參加比賽,拉我去給她助威呢!

我覺得有沒有社交活動,和是不是家庭主婦沒關係!關鍵是看這個人喜不喜歡社交!有的人上一輩子班也不喜歡和人往來,除了工作就是回家。你能說這種人就比家庭主婦社交活動多嗎?


遙遠的那片海82796524


我也是全職的外鄉媳婦,以前孩子是留守兒童,一歲半時出於各種考慮辭工回家全職帶孩子。

最初被婆家孤立,還嫌棄不掙錢。可我有自己的考慮:孩子教好了,習慣性格養好了以後大了不操心。好性格好習慣可以陪伴受益一生,強過各種培訓班。

原本我也不喜歡熱鬧,有長期學習養生,也學過“原始點”。孩子和家人的大小病都自己調理好,並形成自己一套治病的經驗。帶孩子的三年來孩子沒吃過一粒醫藥打過一次針,少受很多罪,也省了很多醫藥費。我覺得媽媽就得是個家庭醫生。

另外我堅持學習國學,帶孩子讀經典,對陳大惠老師的《教育孩子的學問》和《書讀千遍》的課有深刻的感悟,並在孩子兩歲時開始指讀《弟子規》,一年以來堅持假期晨讀,孩子四歲半易經可以自己讀書讀《孝經》了。

除了學習醫療保健知識和國學,我還喜歡手工,還報名參加勞動局的免費烘焙培訓,平常給孩子做些蛋糕,餅乾什麼的。

我覺得自己心裡很寧靜,比起打工的時候心態完全是兩個人。

雖然老公現在新工作剛起步收入很少,我就窮日子簡單過,把家裡大人小孩打理的井井有條,現在婆家的人對我的態度也有了很大轉變。

一個好的全職媽媽必須是一個好的家庭醫生,老師,保姆,理財師,這是我的體會。我也常對孩子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並不斷修正自己的心、行,才能找到真正的方向和幸福感。


陽光全職媽


不是家庭主婦的也有一大把不社交好吧。上班有時候除了工作一句話沒有,差不多憋死嘿嘿。下班回家做家務帶孩子忙的很。

家庭主婦安排好我感覺挺滋潤,一個能夠很好的陪伴孩子,不是說三歲前親子關係非常重要。

第二可以自由合理的安排時間,旅遊都可以安排在淡季,省老鼻子錢了還不擁擠,慢慢享受祖國的大好河山,我最近查三月份的路線機票便宜到不可想象。

第三,現在全職的年輕人也有圈子,可以隨時侃大山,還可以結伴運動,練練瑜伽遊游泳,以前買個菜也可以約下呀,我們樓好多帶寶寶的全職。

而且我還挺嚮往哪種在家呆夠了就找個工作拼命釋放一下,然後不爽了再回家,接觸不同工種,不同體驗,反正全職已經是我的底線,大不了回家,比起很多溫水煮青蛙的好太多了,離開沒勇氣覺得這工作還湊合,不離開吧也有各種不爽,狠不下心說走就走。

所以任何工作都在於個人,自律,有追求,有想法敢於行動不管做什麼都充滿了不為別人知的樂趣。加油!


開心


身為家庭主婦其實這也未必是一件壞事。

性格使然我也不太擅長跟別人打交道,這倒省了許多麻煩,不喜歡外面的爾虞我詐,看不慣別人勾心鬥角,自己本身不是一個世故圓滑的人,太誠實又很容易得罪人。情願一個人獨處,也不願意做那些無用的社交。



這倒也不是說家庭主婦不和所有人打交道,那是不可能的,雖然平時沒什麼朋友,但是孩子上學,開班會啊,校慶啊也要和老師打交道,還有家裡親戚朋友有什麼事情也是要走人情世故的,不管是婆家人還是孃家人,七大叔八大姨亂七八糟的事情,總是要跟別人接觸來往打交道的,這是不可避免的。

平時別人閒的時候會聚在一起打打牌,玩玩麻將,由於自己不喜歡,所以也跟別人玩不到一塊去。本人喜清淨,也不喜歡八卦說東家長西家短,當個長舌婦挑撥離間,最討厭這些人,寧願自己宅在家裡看電視劇,也不願意跟這些人混在一起,。

我身邊的人總說我孤僻,不合群,我也不以為然,我自有我的活法,雖然有點孤獨但也享受這份孤獨。做個寵辱不驚的人!


哈嘍三妹


一句流傳廣泛的話: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

全職家庭主婦不過是一種身份,是不被認可的一種職業,整天以家庭為中心,於無形之中容易忘了自我,丟失了自我。

看了一期《鏗鏘三人行》,馬家輝用崇拜的語氣提到妻子,他的妻子也是全職家庭主婦,雖與社會接觸少,但她每天堅持看書寫作,馬家輝對新生事物的看法,常常是被妻子引領的,馬家輝稱妻子是他的精神導師。

互聯網時代,世界儼然成為“地球村”,足不出戶的人能知天下事,甚至吃穿用度都能網絡搞掂,不然宅男宅女怎會與日俱增,現實中有很多全職家庭主婦,被經濟文化各種環境限制,可能沒辦法有太多精力提升自我,不過,全職家庭主婦若是不放棄自我提升,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可通過網絡學習甚至工作,縱然不外出社交,也不會脫離社會。


一隻貓星人的傳說


家庭主婦不接觸外界,無社交很容易有以下危害

一容易得抑鬱症,缺少與外界溝通,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也無法得到宣洩。

二容易導致信任危機。家庭主婦整天的就圍繞老公孩子,完全沒有自由時間,缺乏自信,自我否定。對老公不信任,害怕老公出軌。

三原地踏步,跟不上社會的進步。每天就只有家長裡短,不在乎外面的世界變化,容易與外界脫軌。與老公的差距被拉開,沒有共同語言,婚姻容易陷入困境。

家庭主婦也可以與時俱進,給自己留有空餘時間,多學習,多與外界交流,做好全職主婦的同時,不要放棄自己的進步空間,努力跟上老公的腳步。好的婚姻都是共同努力,共同進步的,要是一方被留在原地拉的太遠,這段婚姻遲早會出問題。


依依憶憶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與個人的性格特點、成長經歷、現在所處的環境、整個家庭的氛圍都有密切關係。而無法直接就表述出這種無社交的體驗。

個性

每個人的性格都不相同,有人喜靜,享受孤獨,而不覺得是寂寞,而有的人卻天生愛熱鬧,就喜歡在人群中的感覺,這種性格的人一旦因為家庭不接觸外界,可能會倍感寂寞了。

成長經歷

每個人的成長經歷是不同的,個性是天生的,而成長經歷對個性是有影響的,愛靜的人出生在喧鬧的大家庭,性格也會活潑起來,而愛鬧的人出生在安靜的家庭氛圍,也很難完全的釋放出天生氣質的東西。所以成長經歷有時會放大人的一部分,有時也會縮小人性的一部分。


現在的家庭環境

如果現在的家庭氛圍和諧,老人疼惜、夫妻恩愛、孩子乖巧,雖然社交少些,但是心情平和,照顧家庭也並非一定是忍受了寂寞的。反之,家裡雞飛狗跳,夫妻不和、婆媳不和、孩子三天兩頭生病了、或者淘氣的不得了,每天面對這樣的環境,完全身陷,沒有其他的社交,那不爆發就得抑鬱。


也做了幾年的全職媽媽,老公經常出差,每天圍著孩子轉,特別是孩子年齡小時,有時可以連著幾天都不出屋的。但也可能自己個性偏靜,倒也沒覺得不妥。我覺得關於社交這個問題,還是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

有親朋摯友

在我看來,過多的社交是負擔,人與人打交道是一件非常傷神的問題,特別是和陌生人。但無論怎樣還是應該有自己的朋友,現代社會,社交不是一定要見面促膝長談,現在的聊天方式多方便,打開微信語音、視頻,隨時隨地都能聊上。社交不只是和朋友,和自己的親人多聯絡,彼此分享近況也是很好的排遣方式。

有決斷的能力和實力

對於完全不接觸外界的家庭主婦,不知在家中是否能獨當一面,什麼事情都能夠自己做決定,經濟上也能夠寬裕的應付生活瑣事,家庭大事上也有自己的話語權。昂首做事,而不是低頭做人,凡事都要聽從夫家安排,經濟上完全仰賴丈夫,手心向上。

最近看電視有些痴迷,《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有一段盛家老太太對明蘭的一段話:一個女人在家庭中是否過得下去,要保證兩點,才能夠把日子過下去。

一是手裡有錢,看人臉色過日子,肯定不好受

二是身邊有人,我理解是要有自己信賴交心的人,人畢竟是群居動物,是需要交流的。

不知道是不是有些跑題了,我覺得說的都是現在所處情況的基礎保障,雖然無社交但依然有朋友,還有一點是要有自己的愛好,這是非常重要的。沒有任何社交是完全想陪伴的,人獨處的時間還是最多的,有自己的愛好,空閒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修身養性何等美哉!


鑫喜閱


現在很多女性朋友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那就是結婚生完孩子之後的三年,這個階段是與社會外界脫軌的,朋友們都很少有時間相聚。每天孩子的哭笑鬧吵,吃喝拉撒睡,搞得自己手忙腳亂,加上初為人母各種生疏,真真的是不經歷過得都不會知道一孕傻三年是什麼體驗。還有那種間隔時間不長就要二胎的年輕媽媽們,這種生活狀態何止三年?從懷孕各種活動的受限、不便,到孩子出生,笨拙的打理孩子的一切,再到孩子的蹣跚學步,咿呀學語,年輕媽媽見證了小生命的每一個成長瞬間,同時自己也付出寶貴的青春和精力。做了母親重心就全部成為孩子,熬到了孩子上幼兒園,我們依然很難拜託孩奴習性,有時候都搞不清楚究竟是孩子需要媽媽還是媽媽離不開孩子?

而這時的女性,一般都家庭化了,以前的朋友失聯了,社會的節奏跟不上了,也不是說落伍了,是從心裡排斥與外界打交道,貌似自閉症,懶得與人交談,就習慣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裡兜兜轉轉。而男人卻恰恰相反,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事業上、經濟上已小見成效,有能力的都已初現成熟魅力。好多女人在家裡暗淡了光彩,男人卻在外面春風得意,此時不得不說夫妻的步伐就有些不協調了。愛情倦怠期親情維持起來,要想婚姻不亮起紅燈女人就要提升自己,讓自己過得有目標有意義,哪怕不能創造多大的經濟價值,也要讓自己活得神采奕奕。現在社會也給了女人很多機遇,不管是為了什麼樣的原因,自己充實起來吧,強大自己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