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你是如何理解和有怎样的体会?

鸟雀林老王19966


书到用时方恨少,少的不是书,而是时间,而是兴趣。

只有因为兴趣不够,读书的时间也就少了,读书的时间少了,那自然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世上的书又何止千万,终其一生,都不能完成十之一二。

只有你肯花精力去读,去体会的时候,自然能提高写作的水平,并且加大阅读的深处。

没有什么是个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日积月累的厚重。


子羽的文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出自南宋词人陆游写的一副劝勉联。

意思就是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不够用,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收获与付出是是成正比例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想要多大的收获就要有多大的付出,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厚积薄发才能有所成就。

相信这些含义大家都能读出来,在这里我想处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这样说大家可能听的不大明白,简单点说就是:行动了以后会发现准备的是否充足,准备的是否充足决定了行动的难易。

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都会做好充足的准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为了行动起来可以更容易的把事情完成,而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也可以反过来检验我们做的准备是否充足,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所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话告诉我们的不单单是大家要好好学习积累知识,做好充足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学习和实践这个两个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我们要不停的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进步,这样未来的路才能真正的走远。

相信有很多的朋友会和我一样的感受,在参加工作了以后就会特别后悔当时在学校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可以上个985,211啊这些名校,为什么在学校的时候不多看点书,多出去外面看看。而且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人也只是在后悔,其实这个时候后悔有什么用呢,我也相信有一小部分人不单单是在后悔,而是后悔之后他知道自己要干啥什么,有些人用业余时间上成人教育,有些人用业余时间学习专项技能。

在当今社会只要你想学习,有很多机会。没有人是生而知之,没有人不会犯错,重要的是你那一天想明白了应该怎么做。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永远没有晚的时候,也没有停止的时候,学无止境。

当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没关系,那现在我们就要对应的学习相关知识,不停的积累积累再积累,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时我们不单单能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我们懂得更多了,还可能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了。但是即使这样我们还是会遇到更更复杂的问题,我们没法解决,这时我们又要不停的积累积累再积累,学习学习再学习,直到解决这些问题为止。这是一个长期以往,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我们一直坚持下去。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告诉我们学习是为了实践,实践可以促进学习,我们要不停的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进步。


文学学文


知识要积累,学识需广博,厚积薄发才能有所成就,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虽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外延知识的积累,但依然需要不停地汲取新的学术成果和知识。尽管如此,当他们在撰写论文的时候,还是要引经据典,提炼成篇,深感自己学识不够,即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


黄德泽30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当需要借鉴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才悔恨当初书读得太少了,只说不做就不会知道办实事的难处。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社会上有些人,年少时不认真读书,夸夸其谈,不做实事。针对这种现象,有识之士就写出了这一人生格言来教育这类人。这与"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有异曲同工之效。


夕阳红15590854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说上联是劝勉人们要“贵学”,那么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是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