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西乡隆盛(1828年1月23日-1877年9月24日),出身萨摩藩(今鹿儿岛),维新三杰之一。1872年任陆军元帅兼近卫军都督。在此前后,参与废藩置县、地税改革等资产阶级改革。他鼓吹并支持对外侵略扩张。1873年10月,因坚持征韩论遭大久保利通等人反对,辞职回到鹿儿岛,兴办名为私学校的军事政治学校。1877年,被旧萨摩藩士族推为首领,并发动反政府的武装叛乱,史称西南战争。9月24日兵败,死于鹿儿岛城山。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有栖川宫炽仁亲王(1835年2月19日-1895年1月15日),日本皇族,第9代有栖川宫,八代帜仁长子,幼名欢宫。日本陆军大将。1877年西南战争中,再次出任征讨大总督、指挥官军和西乡盛隆对峙。 1882年出席俄罗斯帝国亚历山大三世即位仪式。是明治皇族第一人,受到明治天皇的绝对信任。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山县有朋

(1838年6月14日-1922年2月1日),长州藩出身,日本军事家,政治家,日本九元老之一。元帅陆军大将,日本陆军之父,陆军长州阀始祖。1909年伊藤博文死后,成为日本最有权势的元老,在日军和日本政府中势力庞大,开启了长州藩军人控制陆军的习惯。对内阁的交替和重大内政外交问题都有重要影响。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小松宫彰仁亲王(1846年2月11日-1903年2月18日),出身皇族,伏见宫邦家亲王第8子,孝明天皇养子。日本最后一个征夷大将军,皇族第一个元帅。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大山岩(1842年11月12日-1916年12月10日),萨摩藩出身,日本政治家,日本九元老之一,元帅陆军大将,日本帝国陆军创建者之一。大山岩早年积极参加明治维新运动,注意吸取国外的新思想,对建立近代资产阶级的日本军队起了重要作用,是促使近代日本称霸亚洲、跻身世界军事强国的关键人物之一。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野津道贯(1841年11月3日-1908年10月18日),萨摩藩出身,元帅陆军大将。甲午战争中的军长,以奇袭著称,日俄战争中作为大山岩的副手活跃。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1847年4月1日-1895年11月5日),日本皇族,伏见宫邦家亲王第9子,孝明天皇养子,追赠日本陆军大将。明治维新时,被幕府奥羽越列藩推举为东武天皇,戊辰战争中遭萨长联军击败,被朝廷指为“朝敌”,后来被软禁在京都,敕令削发出家。1870年获特赦并还俗,赴普鲁士军校深造。后以近卫师团师团长身份参加乙未战争(对台),因感染疟疾病亡。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佐久间左马太(1844年11月19日- 1915年8月5日),长州藩出身,日本陆军大将。因为佐久间曾经参与对远征台湾的牡丹社事件,日本遂决定启用他接替即将担任满洲军参谋总长的儿玉源太郎为第5任台湾总督(1906-1915)。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川上操六(1848年12月6日-1899年5月11日),萨摩藩出身,日本陆军大将。日本军制改革者之一,曾起草《野战要务令》。与桂太郎、儿玉源太郎并称明治陆军三羽乌。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桂太郎(1848年1月4日-1913年10月10日),长州藩出身,日本近代政治家,军事家,日本陆军大将,日本九元老之一。长州阀领袖山县有朋的掌门弟子,在山县有朋隐退后成为其代言人,三次出任内阁首相。任内缔结英日同盟,进行日俄战争,并策划吞并朝鲜。是日本有史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他与山县有朋一样反对政党政治,主张藩阀统治,但后来也出面组建自己的政党。这一时期因为桂太郎与西园寺公望轮流登台组阁而被称为“桂园时期”。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黑木为桢(1844年5月3日-1923年2月3日),萨摩藩出身,日本陆军大将。作战勇猛,行动果断,是“猪突猛进”型指挥官,在战术上重视经验多于理论。日俄战争后,因萨摩和长州派系之间的矛盾,使得黑木和秋山好古为日本仅有两位推辞元帅不受的陆军大将。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奥保巩(1847年1月5日-1930年7月19日),日本福冈县人,元帅陆军大将。此人在当时并非长州、萨摩藩出身,能在名将如云的当时崭露头角。获得元帅称号实属不易,是明治时期陆军建军时元勋大将中最后一个去世的。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山口素臣(1846年6月8日-1904年8月7日),长州藩出身,日本陆军大将。1900年6月26日率部(第五师团)出征中国,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攻陷北京后,因纪律相对还好,因此后来被慈禧太后大肆封赏,也成为战争史上的一项奇闻。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冈泽精(1844年8月20日-1908年12月12日),长州藩出身,日本陆军大将。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任大本营军事内局长兼侍从武官。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长谷川好道(1850年10月1日-1924年1月27日),出身长州藩,元帅陆军大将。1912年1月12日任参谋总长。年底因增加驻朝鲜两师团提案为内阁否决,特指使陆军大臣上原勇作辞职,导致西园寺公望内阁解体。1914年7月一战爆发,指挥日本参加一战,10月以德宣战为由,出兵占领中国青岛、济南和胶济铁路全线。1915年以最后通牒方式迫使袁世凯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同年12月17日辞去参谋总长。1916年10月16日任第2任朝鲜总督,1919年对朝鲜爆发的“三.一大起义”进行残酷镇压。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西宽二郎(1846年4月5日-1912年1月27日),萨摩藩出身,日本陆军大将。甲午中日战争时,为旅顺口惨案的元凶之一。日俄战争时,率第二师团夜袭弓长岭,为世界史上最大的一次夜战。也造就了第二师团在日军中善战的名声。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儿玉源太郎(1852年4月14日-1906年7月23日),长州藩出身,日本近代政治家,日本陆军大将。被誉为明治时期第一智将,因特别注重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的良性循环,被称为丰臣秀吉再世。日俄战争的满洲军总参谋长,攻克旅顺口的实际指挥者,与桂太郎和川上操六并称明治陆军三羽乌。日本统治中国台湾的最大功臣,穿着军服的政治家。满铁的实际创立者。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乃木希典(1849年12月25日-1912年9月13日),长州藩藩士出身,日本陆军大将。因日俄战争攻克旅顺口成名,在二战前被多数日本人奉为“军神”。是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忠实推行者。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伏见宫贞爱亲王(1858年6月9日-1923年2月4日),日本皇族,伏见宫邦家亲王第14子,孝明天皇养子。大正年间的重臣,元帅陆军大将。贞爱亲王是唯一在大正初期担任过内大臣的日本皇族,而在就任军人最高职位的元帅陆军大将之外,还担任过大日本农会、大日本蚕丝会、在乡军人会、理化学研究所、恩赐财团济生会、大日本武德会等等的总裁。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小川又次(1848年8月22日-1909年10月20日),日本福冈县人,号称今谦信,日本陆军大将。甲午战争前征清大作战计划的提出者,日本陆军磨刀待战的倡导者,影响日本陆军几十年的战略家。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川村景明(1850年4月8日-1926年4月28日) ,萨摩藩出身,元帅陆军大将。1901年4月接替伏见宫贞爱亲王为第十师团师团长,日俄战争期间率第10师团出征。1905年1月15日晋升陆军大将,升任扩编的鸭绿江军司令官,他每每出现在第一线,使每个士兵都感到他的关怀,参加奉天之战,率先行动,执行佯动任务,把俄军的全部预备队吸引到自己当面,为主攻部队突破打下基础。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大岛义昌(1850年9月20日-1926年04月10日),长州藩出身,日本陆军大将。1894年7月,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大岛义昌率其混成旅团4000余人进兵朝鲜与清军作战。在牙山战役击败叶志超、聂士成部,开现代日军外战之先河,随后参加平壤战役、鸭绿江江防之战、牛庄之战等。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大岛久直(1848年10月1日-1928年9月27日),秋田藩出身,日本陆军大将。甲午战争期间率部出征,在桂太郎第三师团的编制内,10月进占中国东北的安东,12月占领析木城和海城,1895年占领鞍山、牛庄和田庄台等地。马关条约签订后,被任命为台湾总督府军政部长,台湾总督府陆军参谋长。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大迫尚敏

(1844年12月24日-1927年9月20日),萨摩藩出身,萨摩的乃木,日本陆军大将。日俄战争期间,率第7师团参加旅顺攻略战,奉天会战。他虽与乃木希典有着同样的悲剧,但是性格上却有着明显差异。乃木在战后有一句“何颜对父老”的诗句,表达了他对自己让众多部下牺牲的心情,可是大迫也有一句相似的短诗,“携花入暴风,袖下无土产”。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立见尚文(1845年8月21日-1907年3月6日),日本三重县人,日本陆军大将。作为幕府将领打遍倒幕各方名将,在幕府军中是最后一个向明治政府投降的将领。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寺内正毅(1852年2月24日-1919年11月3日),长州藩出身,元帅陆军大将。日本军事家、政治家,长州阀巨头。在山县有朋的坚决支持下,出任任第18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兼外务大臣兼大藏大臣兼朝鲜总督,同月16日免兼朝鲜总督。在外交方面,他采取强硬政策,用钱收买中国亲日军阀,扩大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与英国达成秘密协议,即只有在英国承认日本在中国特权的情况下,日本才在战争中支持英国和协约国。这个协议在后来的1919年的《凡尔赛条约》中得到确认。俄国革命发生后,他主张日本出兵西伯利亚,控制西伯利亚铁路主干线,以加强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利益。1918年东京发生米骚动,9月29日被迫辞职。

井上光(1851年11月30日-1908年12月17日),长州藩出身,日本陆军大将。甲午战争期间随第2军出征。后历任步兵第6旅团长,监军部参谋长,步兵第3旅团长,第12师团长。日俄战争中率第12师团出征。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大久保春野(1846年10月8日-1915月1月26日),日本静冈县人,日本陆军大将。甲午战争期间率第7旅团出征。后历任近卫步兵第1旅团长,教育总监部参谋长,第6师团长。日俄战争中率第6师团参加沙河会战,奉天会战。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土屋光春(1848年9月23日-1920年11月17日),日本爱知县人,日本陆军大将。甲午战争期间任大本营参谋,参谋本部第二部长。后历任步兵第27旅团长,台湾守备混成第1旅团长,近卫步兵第1旅团长,第11师团长。日俄战争中率第11师团参加旅顺攻略战,负战伤。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鲛岛重雄(1849年10月21日-1928年4月17日),日本鹿儿岛县人,日本陆军大将。甲午战争中随近卫师团出征。后历任中部都督部参谋长,由良要塞司令官,东京湾要塞司令官。日俄战争时任大本营附,战中改任第11师团长。

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位陆军大将

上田有泽(1850年3月27日-1921年11月30日),日本德岛县人,日本陆军大将。甲午战争随第5师团出征。后历任西部都督部参谋长,陆军大学校校长,步兵第22旅团长,教育总监部参谋长,第5师团长。日俄战争中率第5师团参加辽阳会战,沙河会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